1. 背景环流形势分析(以北京时间2018年7月28日2时形势为基准) 对流层高层(250hPa):南亚高压中心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脊线呈现西南-东北向延伸,东脊对中低层位于东部沿海的副高有支持作用;此外,在东海北部存在一弱高空反气旋单体。而在南亚高压西侧,巴尔喀什湖一带有一深槽,对应当地深厚的长波槽系统。而在南亚高压南侧,在粤东沿海一带有一TUTT切断出的高空冷涡,并向北延伸出槽状结构,这是高空不稳定的重要结构,甚至对中低层也将有明显影响。 对流层中层(500hPa):总体维持西槽东脊状态,其中在贝加尔湖西北侧有一较强低涡,向西南侧分出一弱中心并向南延伸发展,对应在新疆地区有一深厚的长波槽,该槽与对流层高层巴尔喀什湖深槽对应但有所偏东,体现出该长波槽后倾特征;在其南侧,也存在有帕米尔高原槽与其同相叠加,并在青藏高原上也有异常短波槽活动。而副热带高压单体中心位于朝鲜半岛西海岸附近,叠加于贝加尔湖东侧暖脊且合并了内蒙古高原上的大陆暖高压单体,控制我国闽台沿海以北至东北南部的中东部众多地区。但值得注意的是,副高内部仍然存在多个反气旋环流中心(如前文提到的副高中心与大陆暖高压单体),此外受到高空冷涡向北延伸的冷槽影响,中低层副高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而是诱生出了一些中小尺度低值系统。 对流层中低层(700hPa/850hPa):中纬度地区的西槽东脊态势仍然明显,但强度有所偏弱且位相略偏东;低层副热带高压强度较中层也有所偏弱,且可以看到内部的多局地环流中心特征及内部较小尺度的气旋环流更加明显。而在副热带高压南侧,亚洲大陆季风槽自恒河平原向海南岛延伸,槽线总体呈现西北偏西-东南偏东走向,在其影响下,华南西部和云桂两省区有明显季风云团带来的降水过程,同时季风槽的对流活动引发的高云也将随着高空辐散气流向周边扩散;此外,在低空副热带高压配合下,较强的季风水汽支将顺着副热带高压西侧偏南气流向北传输,这也会造成较多的中低云云量甚至降水过程。 图3 NCEP/GFS预报的北京时间7月28日02时700hPa流场。 2. 具体天气形势分析在夏季,一般无需考虑大气光学厚度/大气透明度方面的影响,因而本文主要考虑纯粹的云量影响。当然,在同等云量状态下,较高较薄、由冰晶为主组成的高云对观测的阻碍,显然要小于中低云。下文将结合前文环流形势,分析高云和中低云两类云的影响。2-1 高云分布 夏季高云分布较广,通常由锋面前端(暖气团抬升到高空),高层大气不稳定,或深对流抬升发展时,自对流云体顶端分离及顶部部分蒸发提供的水汽所形成。因而可以从当夜500hPa及以上层面环流形势分析出,高云区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是出现在新疆深槽槽前,以及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上的短波槽槽前抬升区最前端,发生月全食时,前者将影响到自内蒙古西部一直延伸到大兴安岭地区(因急流显著的平流“输送”,影响较广),后者主要覆盖青藏高原大部; 二是季风槽区深对流抬升的影响,高云将覆盖滇黔桂三省大部一直到京广线南段; 三是高空冷涡及向北延伸的高空冷槽,也会激发高空不稳定并输送南侧高空水汽,带来一定的高云,主要影响到粤东-闽南沿海区域、长三角一直到山东半岛南部。 2-2 中低云分布 中低云主要和500hPa以下层面环流形势有关,当然在夏季存在活跃的对流活动,考虑到对实际观测影响,一般也将这类直展云归为低云。就本次过程而言,造成中低云的主要有以下因素: 1.前文提及的中纬度西风带内各槽槽线附近的上升运动区前端,存在有中低云覆盖。具体而言,这包括了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到河套平原一带和青藏高原西部一带。值得注意的是,受到高原槽和副高西侧北上的季风水汽支配合影响,四川盆地西缘和周边山区不仅也有较多中低云覆盖,也会有较强降雨过程,在月全食泡汤的同时也要注意本次降雨和前期累积强降雨的影响。 2.季风槽区的对流活动影响。这将覆盖云桂两省大部,海南全境和粤西雷州半岛一带。同样,在云桂两省南部可能因此出现较强降水,在此也作出额外提醒~ 3.高空冷涡北侧延伸的冷槽造成的强对流过程。对于东部沿海地区而言,由于中低空被副高控制,因而仅会在高空出现局地不稳定激发一些高云,夜间出现强对流过程概率较低;但对于中部部分地区而言,由于低空正处在副高西侧的偏南风输送的水汽支上,配合高空冷涡延伸的冷槽,将容易出现强对流过程,同样影响观测。这主要包括陕西南部,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和河北太行山前地带。 最终,根据上文分析,给出一张近似的气象条件指南。 深蓝色:条件好,无影响或影响很小; 浅蓝色:条件尚可,可能存在影响,但影响较小或影响时间不长; 黄色:条件不佳,影响较明显,需要拼运气; 红色:…我选择弃疗 图为@风云梦远 自制。 注本文仅为个人分析仅供参考和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