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5年,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注意到,天空中神秘地出现了一颗“客星”,并停留了大约8个月。在上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确定这个神秘天体是首颗被记录在案的超新星。
世界天文史学界公认,我国对哈雷彗星观测记录久远、详尽,无哪个国家可比。我国公元前240年的彗星记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从那时起到1986年,哈雷彗星共回归了30次,我国都有记录。
1960年在山东莒县和1973年在山东诸城分别出土的两个距今约4500年的陶尊上都有一个象形符号。有人释为“旦”字,因为它就像山上的云气托出初升的太阳,其为早晨景象,宛然如绘。《尚书·尧典》说“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说明在传说中的帝尧(约公元前二十四世纪)的时候已经有了专职的天文官,从事观象授时。
公元185年中国东汉,中国的天文学家在天空中观察到一次超新星爆发过程并对此做了记录。他们称之为“客星”。《后汉书》中记载:“十月癸亥,一客星出于南门,其大如斗笠,鲜艳缤纷,后渐衰萎,于次年六月没。”
1973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马王堆的一座汉朝古墓内发现了一幅精致的彗星图,图上除彗星之外,还绘有云、气、月掩星和恒星。天文史学家对这幅古图做了考释研究后,称之为《天文气象杂占》,认为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彗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