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星天文论坛(大陆著名天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历史
查看: 240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之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28 20:57: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20:58:02 | 只看该作者

开国大印印样(资料片)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21:04:44 | 只看该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之印”即“开国大印”,由当代青年篆刻大师张国维的祖父张樾丞先生所治。如今,这枚开国大印陈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属国家一级文物。记者请张国维以一个鉴赏家的眼光评价一番祖父刻的国印,张国维说:“祖父刻的国印庄重、古朴、浓厚,字体选用了宋体字,与传统国玺的篆体字有着本质的区别,体现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性质。印材不是名贵的白玉和绝品田黄,而是普通的铜料,表现出人民务实求真的工作精神。”
    青年篆刻家张国维,家学渊源。其祖父张樾丞是清末著名篆刻家,有“铁笔圣手”之誉,建国初年,曾奉命篆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之印”即“开国大印”。其父张幼丞亦是京城现代金石治印名家。张国维14岁起传承家学,已是京城著名治印大家。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公开亮相时,罗格在会徽批准书上签字后加盖的大红印章“罗格之印”,即由张国维所刻。
    日前记者采访了张氏印人的传人张国维先生,和他一起聊起了篆刻世家的三代传奇。

开国大印祖父秘密制作

    张国维的祖父张樾丞14岁投北平琉璃厂学艺,18岁正式出师,早年在北京琉璃厂创办名闻南北的“同古堂”。19岁,他接到了一个大活计,梁启超托人请他刻个印章,名为“龙飞虎卧”,他欣然接受。详细揣摩、精工细作之后,印章交到了梁启超手里。详情虽未能尽表,但是从旁人的记述中可以看出些味道来。孙殿起,琉璃厂的一位古玩大家,在他的《琉璃厂小志》中赞叹张樾丞的这方印“真银钩铁画也”。张樾丞由此一举成名。
    在琉璃厂,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治印的张家。这绵延一百多年的口碑绝不是浪得虚名。翻看张家的印谱,几乎是近现代中国的文化名人堂和政治博物馆——罗振玉、康有为、梁启超、周作人、张昌宗、袁克文、段祺瑞、曹汝霖、吴佩孚、溥仪、鲁迅等等,他们都曾为获得了张氏的一方印章而欣欣然过。张樾丞曾经为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刻过“宣统御笔”、“统御览之宝”、“斋精鉴玺”等8方印玺,尤以“逸斋精鉴玺”最为精到。年轻的溥仪有个习惯,就是喜欢闲来无事在宫内所藏的名画上加盖印章。这些印章就是张樾丞所治的8枚玉玺。以至于画上有没有张樾丞刻的这些印玺,成了现代很多文物专家鉴定清宫藏画的一个重要依据。
    说起刻制开国大印,张国维告诉记者,1949年6月,当时的国务院副秘书长齐燕铭找到他的祖父张樾丞,特地来请祖父为新中国刻制一枚国印。给新中国刻开国大印,责任重大,祖父内心非常激动。祖父回到家,和家人连夜下料、化铜、浇铸、打光进行粗加工。等大印成型后,祖父把自己锁在屋里,施展全身绝活,不分昼夜地刻印。祖父深知,这是象征新中国政权的大印,因此他对工作极其严谨,要求绝对保密,刻印之事家人一概不知,平时,除了送吃喝外,任何人不准进入他的房间。 经过几天几夜的设计,祖父从摞得老高的方案中精选出4个不同字体的印稿样,呈送给周总理审定。周总理把它直接送给毛主席看,最后,毛主席从4个印稿样中选定了宋体字印鉴的方案。刻印材料就定为铜料。
    后来张樾丞老先生对家里人说:“毛泽东这个人了不起,历朝历代的国印都是篆书字体,他确定为宋体。宋体字好哇,老百姓都能看得懂、容易认。的心里果然真是念着老百姓的。”后来中国的各级公章都用宋体字。宋体字成了中国用鉴的标准体。
    张国维还告诉记者,刻字者刻完印章后,一般都要盖个印样供人试看。可国家大印岂能随便试盖?按照要求,祖父在大印的四角保留下4个小柱角,这样,国印正式交印那天,祖父只需当场磨平四个小柱角,大印便可启用。几天后,一枚长宽各3.5寸的新中国开国大印刻制完毕,呈交中央人民启用。后来,张国维的祖父还给周总理、朱总司令刻过印,北京市人民的大印也是他的祖父刻的。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开国大印与其他数百枚国家机关、地方印章一起转交给国务院。会后,国务院及其他国家部委、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统一改用中间带国徽的圆形印鉴。至此,由张樾丞制作的开国大印,被藏入中国国家博物馆。
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21:05:43 | 只看该作者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举国欢腾。开国大印出自哪位名家之手,由于历史原因,在大众面前,始终是一个谜,几十年来,一直有许多说法和猜测。如今,这个谜终于真相大白,开国大印之镌刻者,竟出自邢台市新河县南小寨村,他的名字叫张樾丞。在建国60周年之际,记者来到张樾丞的家乡新河县南小寨村,追忆尘封往事,缅怀先人事迹,见证家乡巨变。
■曾给宣统皇帝镌刻过8方印
        张樾丞,1881年12月出生在我省新河县南小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虽只读过几年村塾,略通文墨,但他天分很高,在书法上可说是无师自通,写得一手好字。1895年,14岁的张樾丞徒步跋涉来到北京,在琉璃厂益元斋刻字铺当学徒。面对前人的印谱,张樾丞朝夕揣摩,大有所得。1899年,18岁的张樾丞正式出师,在琉璃厂来薰阁琴书处开业治印。由于张樾丞技艺精湛,求印者甚多,曾给宣统皇帝镌刻过8方印,一时名声大噪。至民国年间,张樾丞已是篆刻界蜚声海内外的泰斗级人物了。
        1912年,张樾丞得到一件当时罕见的汉代铜鼓,于是自立门户,号“同古堂”,“同古”乃“铜鼓”的谐音,那件铜鼓也成为镇店之宝,可惜在“文革”中因抄家而散失,至今未见天日。同古堂主要是刻制印章和铜墨盒,兼营字画古玩。解放前,同古堂享誉四方,财源滚滚。张樾丞与黄伯川、韩少慈并称琉璃厂“三大财主”。
        张樾丞虽为富翁,但生活俭朴,烟酒嫖赌的事从来不沾边。同古堂内老板伙计都在一个桌上吃饭,没有三六九等,吃的也完全一样。他生活俭朴,把金钱积攒起来,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同时救济穷人。冬天是穷人难过的日子,张樾丞就去粮店交上一笔款,换回许多“五斤棒子面”一张的粮条,到和平门桥头、城墙根、护城河一带去撒放,周济过不了冬的穷人。张樾丞还出资筹划,和一些店铺老板在琉璃厂办起了一个“孤儿院”,供这些可怜的孩子们读书。
■毛泽东选定宋体字样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推选毛泽东为常务委员会主任,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任,李维汉为秘书长,齐燕铭为副秘书长。筹备会决定成立6个工作小组,各小组分别承担开国盛典的相关事宜。周恩来委托前清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的陈叔通负责办理国印之事,并让齐燕铭协助陈叔通策划这项工作。
        对书法还算精通的齐燕铭,自小就生长在北京,对琉璃厂治印行业颇为熟悉。他邀请张樾丞、顿立夫、唐醉石、魏长青等治印和刻字名家到北京饭店相聚,座谈治国印之事。在众多治印高手中只有张樾丞会刻铜印,于是大家一致推举张樾丞担当刻制国印之重任。
        张樾丞接受刻制开国国印任务之后,便回家翻资料、找印谱,认真画了4张印样,是隶、宋、汉篆、秦篆4种字体,文字样式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之印”。
        半个月后,张樾丞将印样交给了齐燕铭。齐燕铭立即将印样呈送中央领导人和新政协筹备会常委们过目、审阅。
        一星期后,齐燕铭高兴地告诉张樾丞,毛泽东主席已经选定了宋体字的印样,新政协筹备委员会正式决定将刻制国印任务交由他来完成。
        张樾丞激动万分,不住地点头,连声说:“好极了!好极了!”送走齐燕铭后,他对家人和伙计们说:“毛泽东这个人真了不起,历朝历代的国印都是篆书字体,他却定为宋体。宋体字好哇,老百姓都能看得懂,容易认。的心里果然是念着老百姓的。”
■张樾丞死活不收高额酬金
        印样确定之后,张樾丞就忙着指导儿子张幼丞跟伙计们对原料进行粗加工。先是化铜、浇铸,然后打光,拿大锉锉,再用手工把做细的木炭磨光。这些工序做完后,张樾丞亲自动手画印样,写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之印”,拿凿子凿,用刀子修。几天后,一枚长宽各约11.6厘米的开国大印就做好了。
        镌刻这种印玺有着极严格的特殊规矩,刻完了不许打样留底,印治成之后,四个角都要突出一点儿,不能是平的。要等到正式启用前再磨平,名曰“启封”,所以张樾丞家没有留下成品国印的印样。
        8月底,中央办公厅监印官员和几名工作人员来同古堂取印时,付高额酬金给张樾丞,张樾丞死活不肯要,中央办公厅工作人员只好把钱带了回去。
        建国后,张樾丞还给周恩来、朱德治过篆字印,北京市人民的大印也出自他的手笔。张樾丞为人低调,从不拿镌刻国印之事炫人,“文革”中,张家数次被红卫兵抄家扫“四旧”,家人深怕节外生枝,在造反派责难之下,对于国印之事更是缄口不言,所以外人知道的很少。
        1961年,张樾丞先生病逝于北京,享年80岁。
        如今,张樾丞先生所治的开国大印属国家一级文物,仍完好地保存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内,让人们见证、感悟中国人民站起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那一历史时刻。
■发展家乡传佳话
        在新河县南小寨村,张樾丞及其子孙的事迹一直被群众津津乐道。文革开始后,张樾丞的孙子张国权、张国良、张国栋被下放到家乡,在这里,他们一住就是16年。谈起张樾丞的刻字手艺,除了张樾丞的两个儿子继承外,他的大孙子张国权从北京通州师范学校毕业后也子承父业,在家乡一边种地,一边从事刻字行业。70年代,村里有集体副业时,需要往编织袋上印产品名称字样,都是由张国权刻印的。村里群众都说:“他是俺村的能人呀!”80年代初,他回到了北京,在北京某刻字社工作,把祖辈传下来的手艺进一步发扬光大。如今张国权的女儿也是一个刻字迷,在治印行业里勤耕不辍,把自己的滴滴心血挥洒到刻字事业中。
        现在,张樾丞的孙子辈也经常从北京回家走一走,看一看,和乡亲父老亲如一家。
        村里的群众谈起张樾丞,对他的人格品质无不竖起大拇指。为解决村里群众吃水难题,张樾丞出资为村里打了一眼吃水井。村民们说:“长久以来村里没有水吃,家家户户都到村中央的大坑里担积攒下来的雨水洗衣做饭,在当时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年代,这就是大家的救命井呀!”
        张樾丞花钱为乡亲们买牛的事在村里更是传为佳话,村里穷人买不起牲口,干活都是人扛肩背,张樾丞买了一头牛栓在村子中央,供乡亲们无偿使用,大家都称之为“义牛”。稍上了点年纪的村民都对这些事记忆犹新,他们说:“张樾丞虽然当时在北京是一大富翁,但对家乡人们的支持和关心一点也不吝啬,他不仅是镌刻开国大印的有功之人,也是发展家乡的有功之人呀”!
■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谈到张樾丞家乡的变化,南小寨村村支书杨忠信说,张樾丞治开国之印之事,让村里的每个一人都为之骄傲!建国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相继投资80多万元,新打机井10眼,使全村2000多亩沙土地变成了丰产田,发展起了上千亩的蘑菇、辣椒、棉花等特色种植,摆脱了贫困,鼓起了腰包,大家都盖起了新房子,购买了现代农机具,彩电、冰箱、电脑等电器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新河县委书记叶宝权同样有感触,“新河县是一个底蕴深厚的千年古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不仅有红军名将董振堂等革命英雄,也有金石圣手张樾丞、史志泰斗傅振伦、书法名家杨秉延等一大批现代文化名人。这是全县人民共同拥有的一笔宝贵的巨大精神财富。”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21:07:14 | 只看该作者

开国大典上使用的礼炮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21:07:28 | 只看该作者
开国大典上使用的礼炮

    1949年10月1日

    口径7.5,通长、高115,宽130厘米

    此为缴获的日本制造九四式七五山炮,后又多次使用并改为电拉火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北京隆重举行开国大典,与升国旗、奏国歌同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54”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45个单位和9个方面的特邀人士,“28”代表中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民主革命28年。礼炮队来自华北军区特种兵部队。因无专门礼炮,用的是比较轻巧、射程近的老式七五山炮。大典时,礼炮坐北向南,在天安门东长安街南侧一字排开,炮弹去头堵齐。1988年9月2日天安门管理处拨交。"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21:11:43 | 只看该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石膏模型母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石膏模型母模

    1950年8月

    纵31.9、横31.5、厚1.2厘米

    石膏质

    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第八次会议通过政协一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国徽图案(梁思成等修正绘制)。图案内容是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后由高庄负责塑造国徽立体模型(浮雕)。他在造型时作了一些艺术上的修改,定型后翻铸成石膏模子即母模,再翻铸出正式的国徽图案石膏模型(尚需切割边缘)。同年8月经审查通过。9月20日,毛泽东主席发布中央人民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1961年国务院秘书厅拨交。
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21:12:47 | 只看该作者

神舟号飞船模型
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21:13:28 | 只看该作者

开国大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21:14:05 | 只看该作者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推选毛泽东为常务委员会主任,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任,李维汉为秘书长,齐燕铭为副秘书长。筹备会决定成立6个工作小组,各小组分别承担开国盛典的相关事宜。周恩来委托前清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的陈叔通负责办理国印之事,并让齐燕铭协助陈叔通策划这项工作。

  对书法还算精通的齐燕铭,自小就生长在北京,对琉璃厂治印行业颇为熟悉。他邀请张樾丞、顿立夫、唐醉石、魏长青等治印和刻字名家到北京饭店相聚,座谈治国印之事。在众多治印高手中只有张樾丞会刻铜印,于是大家一致推举张樾丞担当治国印之重任。

  曾给皇帝刻印

  张樾丞,1881年12月出生在河北省新河县南小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虽只读过几年村塾,略通文墨,但他天分很高,在书法上可以说是无师自通,写得一手好字。1895年,14岁的张樾丞徒步跋涉来到北京,在琉璃厂益元斋刻字铺当学徒。面对前人的印谱,张樾丞朝夕揣摩,大有所得。

  1899年,18岁的张樾丞正式出师,在琉璃厂来薰阁琴书处开业治印,店号同古堂。由于张樾丞技艺精湛,求印者甚多,曾给宣统皇帝镌刻过八方印,一时名声大噪。至民国年间,张樾丞已是篆刻界蜚声海内外的泰斗级人物了。

  解放前,同古堂享誉四方,财源滚滚。张樾丞与黄伯川、韩少慈并称琉璃厂“三大财主”。张樾丞虽为富翁,但生活俭朴,烟酒嫖赌的事从来不沾边。张樾丞把金钱积攒起来,不但用于扩大产业规模,同时还救济穷人,做慈善事业。

  毛泽东定字样

  张樾丞接受刻制开国国印任务之后,便回家翻资料、找印谱,认真画了四张印样,是隶、宋、汉篆、秦篆四种字体,文字样式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之印”。

  半个月后,张樾丞将印样交给了齐燕铭。齐燕铭立即将印样呈送中央领导人和新政协筹备会常委们过目、审阅。

  一星期后,齐燕铭高兴地告诉张樾丞,毛泽东主席已经选定了宋体字的印样,新政协筹备委员会正式决定将刻制国印的任务交由他来完成。

  张樾丞激动万分,不住地点头,连声说:“好极了!好极了!”送走齐燕铭后,他对家人和伙计们说:“毛泽东这个人真了不起,历朝历代的国印都是篆书字体,他却定为宋体。宋体字好哇,老百姓都能看得懂,容易认。的心里果然是念着老百姓的。”

  印样确定之后,张樾丞就忙着指导儿子张幼丞跟伙计们对原料进行粗加工。先是化铜、浇铸,然后打光,拿大锉锉,再用手工把做细的木炭磨光。这些工序做完后,张樾丞亲自动手画印样,写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之印”,拿凿子凿,用刀子修。几天后,一枚长宽各约11.6厘米的开国大印就做好了。

  镌刻这种印玺是有极严格的特殊规矩的,刻完了不许打样留底,印治成之后,四个角都要突出一点儿,不能是平的。要等到正式启用前再磨平,名曰“启封”,所以张樾丞家没有留下成品国印的印样。

  国家一级文物

  8月底,中央办公厅监印官员和几名工作人员来同古堂取印时,付高额酬金给张樾丞,张樾丞死活不肯要,中央办公厅工作人员只好把钱带了回去。

  建国后,张樾丞还给周恩来、朱德治过篆字印,北京市人民的大印也出自他的手笔。张樾丞为人低调,从不拿镌刻国印之事炫人,外人知道的很少。

  1961年,张樾丞先生病逝于北京,享年80岁。

  “文革”中,张家数次被红卫兵抄家扫“四旧”,家人深怕节外生枝,在造反派责难之下,对于国印之事更是缄口不言。

  正是由于张樾丞镌刻国印之事在当时就鲜为人知,这也就造成了在数十年之后有关写开国大印的文章有诸多不同的版本。

  张樾丞先生所治的开国大印属国家一级文物,现被陈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Astronomy Forum of Starry Sky ( 浙ICP备16020121号 )

GMT+8, 2024-11-23 03:12 , Processed in 0.07466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