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星天文论坛(大陆著名天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历史
查看: 18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科学家公布火星冰层高清晰照片(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8 21:53: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科学家公布火星冰层的高清晰照片据国外媒体报道,在10月28日举行的美国地质学会年会上,美国科学家公布了火星冰层的高清晰照片,并称如果这些冰层全部转化为液态水,那么火星表面将会覆盖上一层厚厚的液态水。  美国地质学会的年度会议10月28日在丹佛举行,美国布朗大学火星研究员詹姆斯-赫德在会上公布了火星上存在冰层的高清晰照片,阐述了有关火星地表特点的最新全球化综合观点,同时讲解了他是如何在火星气候模型的研究中应用这种观点。詹姆斯-赫德说,几年前,依据高清晰图像与地形标绘中捕捉到的有关火星上水和气候的细微线索,科学家们拓宽了对火星的认识,形成了一套不但可以解释今天看到的火星地表特点,还可以揭示火星气候变化动态历程的理论。詹姆斯-赫德说:“一旦你有了高清晰照片,研究就相对容易多了,就好像是研究一只胳膊上的一根毛,而不用研究整个胳膊。”
  詹姆斯-赫德表示,从图片上来看, 火星的冰层特点表明冰层会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这就单单意味着:气候会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如今,在火星的两极存在着明显的水冰堆积层,随着不断往赤道方向移动,就会发现大量证据证明水冰正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改变着火星地表。举个例子。在离两极不远处,处处是崎岖不平、棱角分明的地面,这表明,跟地球上的南极和北极一样,冰冷的火星永久冻结带地表有着不同程度的收缩与膨胀。而在30度到60度的纬度之间,在这片曾是富含冰的砂尘沉积层上,地表坑坑洼洼。再往赤道方向移动,在火星赤道附近的火山侧翼,随处可见引人注目的巨型冰川迹象,这里分布着看似充满了冰川残骸的弹坑以及笔直落入峡谷的小河谷。这些迹象在地球上通常意味着,冰川曾经充斥着峡谷。
  火星冰层的最终去处分为两种:一些冰升华掉了,另一些则沉积在火星两极。根据火星气候模型,当火星的自转轴为45度时,两极接受日光照射最多,这导致冰盖大量蒸发变成水。这些水会在赤道附近和中间纬度的地表上重新冻结,形成冰和冰川。赫德称自己的工作是“探求火星上水的循环过程”。在火星研究中用到的设备仪器有“火星全球探索者号”太空船上装置的火星轨道激光高度计和摄影机,“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随机携带的背景摄影摄影机和高清晰度科学实验成像照相机,以及“火星快车号”上的高清晰度立体摄影机。火星缺少二氧化碳也证实了地质学家们的假设,即是水的力量使得火星上出现了许多大峡谷,而且这股造山力量仍继续利用地下水的运动使地面不断隆起。
  美国宇宙飞船1966年第一次访问火星后得出结论,火星周围的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当时科学家们认为,火星的极冰也多是凝结的二氧化碳。后来美国的宇宙飞船又发现火星北极的冰盖在1米的干冰下有水冰。干冰在每年夏季时都要融化。但当时科学家们坚持认为,火星的南极冰盖都是由二氧化碳组成的。此后火星探测器发回的火星照片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这些照片表明,火星南极的冰盖上有许多圆坑。这些坑大约有8米深,直径从数百米到上千米不等。科学家发现,这些坑的深度基本相同,但尚不清楚其原因。这些坑的底部平缓,每年随着冰的融化,坑的直径会有1至3米的增宽。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坑为何只增宽而不加深发现,9米左右往下是干冰向水冰过渡的一个层面,即使温度高一些,也仍非常坚硬。
  根据新的红外数据分析,这些坑底部的温度比较高,不可能形成干冰。因此,底部应为水冻成的冰。科学家们认为,外表的干冰掩盖了火星南极存有大量的水,而且南极的干冰层比北极要厚一些。因此,在夏季这些干冰层不会完全消失。此外,美国火星探测器发回的资料显示,在火星表面和火星两极外的其他地区都存有大量的水冰。火星上并没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的推论使得科学家们对火星是否能够适应人类居住产生了疑问。根据科学家们原来的设想,通过增强温室气体效应,可以使火星像地球一样暖和和湿润。例如将火星上的资源变成温室气体,从而使大气变暖,融化极冰。然而,如果火星的两极都是由水冰组成的话,那就没有足够的二氧化碳可以实现这种催化作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Astronomy Forum of Starry Sky ( 浙ICP备16020121号 )

GMT+8, 2025-1-10 23:10 , Processed in 0.08579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