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来土卫六的发现和研究结果:
一. 2005年1月,欧洲航天局公布了“惠更斯”号探测器登陆土卫六最后阶段的照片。这些照片不仅显示,着陆的“惠更斯”号陷进了土卫六泥泞的地表里,而且进一步证明“惠更斯”的着陆地是一个海岸线,这里可能存在着大量液体。
2005年1月18日欧洲航天局1公布了“惠更斯”号探测器发回来的一些图片,并从中找到了不少令人兴奋的证据,证实神秘的土卫六也许曾经有大量液态物质存在;从18日公开的一张照片上可以明显看出,在土卫六粗糙、冰冷的表面上,有一大片液态物质,科学家推测说,它们可能是液态甲烷,而“惠更斯”号探测器看起来就停在离这片液态物几米之外的地方。
因此,这些信息再次证实了此前科学家的猜测——“惠更斯”号正好落在土卫六的一个海岸线上。
其他一系列照片还显示,“惠更斯”号探测器是如何向着降落地点“最后奔进”的。欧洲航天局一位科学家透露说:“(惠更斯)着陆时,连一点小的干扰都没有,比我们预测的顺利多了。”
除了“软着陆”之外,科学家还介绍说,从“惠更斯”最后着陆的照片上看,堆积在它的摄像头上的物质表明,这个重317公斤的探测器着陆后陷进了土卫六泥泞的地表里。
之后,欧洲航天局的科学家正在展开深入研究,以确定“惠更斯”号在土卫六确切的着陆地点。与此同时,大约有30名科学家正在紧张工作,试图重现“惠更斯”号着陆的整个场景,以便确定当时的风速以及构成土卫六大气层的化学物质。
2005年1月14日晚间(北京时间15日凌晨),欧洲航天局宣布“惠更斯”号已经成功登陆土卫六表面,而且地面控制中心已收到“惠更斯”经由“卡西尼”号飞船传回的信号,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登陆距离地球最远的天体。
此后,“惠更斯”号发回的前期照片显示:土卫六地表呈橙色,有流水的遗迹,表面温度为零下180摄氏度左右,液态甲烷可能形成洪水或河流,上空有淡淡的云层,从“惠更斯”号上的麦克风里,还可以听到狂风掠过的声音。
二.2005年1月21日 欧洲航天局专家表示,他们对"惠更斯"号探测器拍摄的土卫六照片分析后发现,这颗土星最大卫星的地貌与地球惊人相似。
宇航局"惠更斯"项目首席科学家勒布雷顿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看到土卫六发生着各种神奇的活动,比如可以看到"惠更斯"号着陆地带有刚下过甲烷雨的痕迹。甲烷在这个星球中的角色有如地球上的水。除降雨的痕迹外,还发现了侵蚀的痕迹、机械摩擦的痕迹以及一些水文活动痕迹。这些痕迹与地球上的很相像。这说明导致土卫六地貌形成的地质和天气活动与地球上的也十分相似。
"惠更斯"拍摄的土卫六图片显示,一些纵横交错的"水道"从高原伸延到低矮阴暗地区,这些‘水道’最终汇合形成江河体系,而这些江河河床一直伸延到某些干枯的大湖。在这些大湖中科学家发现了类似地球岛屿的地理形态。总的来说,许多地球上可以发现的地质活动痕迹在土卫六上也都存在,那里的地貌与地球惊人相似。
不过勒布雷顿表示,土卫六与地球在化学成分上存在很大不同。比如土卫六没有液态水只有液态甲烷,没有硅化的岩石只有固态的含水冰块,没有泥土质的土地只有碳氢化合物颗粒的沉淀形成的土地。
三. 2005年1月25日报道,欧洲宇航局专门从事"惠更斯号"探测器所获资料研究的专家们表示,土卫六上很可能存在着现代生命--微生物。
据"惠更斯"探测任务研究小组成员弗朗科伊斯-劳伦博士称,我们已经向外界表示过,甲烷在土卫六的物质循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土卫六上的甲烷云、甲烷雾、甲烷河流和湖泊直接决定着土卫六上的天气状况和其地质构造。
如果没有充足的甲烷来源作为日常补充,那么在1000万年以来土卫六上存在的所有甲烷早已被紫外线所破坏。
土卫六的地质进化过程很可能与科学家们的计算器模拟相一致。弗朗科伊斯-劳伦博士表示:"从我们分析的结果来看,无论如何我们也找不出理由排除土卫六存在生命的可能"。
根据科学家们计算器仿真实验显示,土卫六上存在着广阔的海洋,而且这些海洋是隐藏在土卫六地面以下300公里深处。
四. 土卫六上闪电持续不断 环境似35亿年前地球翻版
科学家们在对"惠更斯"探测器传回的数据进行细致分析后表示,土卫六(土星最大的卫星)上的气候条件极其恶劣,其程度甚至超出了原先的估计。据介绍,该卫星上闪电持续不断,表面的温度也极低。研究还显示,土卫六的大气主要由各种含碳化合物组成,而云团中则包含有大量的氮气。专家们认为,土卫六目前的状况与生命诞生前的地球非常相似。
欧洲空间局于2005年1月正式宣布了"惠更斯"探测器在土卫六表面着陆的消息。在下降过程中,探测器还对土卫六的大气进行了分析。最令科学家们感到意外的是,土卫六的大气构成并不均匀:其上层富含甲烷,而下层则以氮气为主。专家们表示,土卫六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拥有浓密大气的卫星。
需要指出的是,天文学家们早就试图对土卫六展开全面的研究,不过,由于该星表面覆盖着浓密的大气层,在"惠更斯"登陆前,人们一直无法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活动。不久前还有人认为,在土卫六浓密的大气中之所以会存在着大量的甲烷,主要是由于其表面存在着广阔的由液态碳氢化合物构成的海洋--其中包含有丰富的甲烷。专家们现在明白,这种观点是不完全正确的。
科学家们介绍说,土卫六的云团由富含碳和氮两种元素的分子组成,在它们的形成过程中,光化学反应和降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专家们同时强调称,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土卫六上的甲烷气体是生物活动的产物。
土卫六表面的平均温度只有大约-290华氏度。其大气很明显地分为了数层并且在各层的交界处还存在着持续不断的闪电。据专家们介绍,土卫六目前的状况与35-40亿年前的地球非常相似。
五. 科学家构建出土卫六表面部分区域的计算器模型
据俄罗斯媒体12月14日报道,借助"惠更斯"号探测器拍摄到的立体图像,科学家们日前成功构建出了土卫六表面部分区域的计算器模型。通过这一模型,人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惠更斯"探测器着落点周围方圆2.5公里区域内的土卫六地貌。
图中蓝色区域的地势较低,而红色区域的地势则相对较高。据专家们介绍,位于图像中央部分的山脊高度约有50米。图像右侧部分显示的地貌似乎曾遭受过某种液体的长期冲刷。能获得如此高质量的立体图像还要感谢"惠更斯"号携带的高精度照相机和光谱辐射仪。
"惠更斯"号是"惠更斯"号土星探测器携带的一颗子探测器,于今年1月份成功在土卫六表面着陆。其上搭载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制的两部研究仪器:一部为容纳有照相机和光谱辐射仪的综合模块;另一部则为气态色谱分析仪。
六. 在14日"惠更斯"探测器发回土卫六的黑白照片之后,科学家们1月15日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更真实的土卫六:它并不是在前日照片中那单纯的黑白两色,而是一个烟雾弥漫中的橙色星球。此外,"惠更斯"号上的麦克风甚至还捕捉到了土卫六上的声音。
土卫六一片橙色
在公开的首张土卫六彩色照片中,星球到处是一片橙色,其表面就像海绵一样多孔而富有弹性,处于最上面的,是一层薄薄的岩石外壳。负责分析土卫六表面的科学家约翰·扎内基在位于德国的航天控制中心表示,和土卫六照片中表面物质看上去最相似的,就是地球上的湿土和黏土。此外,土卫六表面的亮度,要比科学家此前预计的暗得多。
扎内基甚至调侃说,他的一位同事甚至提出,其实和土卫六表面物质最相像的,是焦糖奶油。不过扎内基表示:"我并不认为这一论断将会出现在我们任何一份分析报告之中。"
在这张经过光谱处理后的"橙色"照片中,"惠更斯"前方的物体应该是岩石或是冰块,它们大多呈现鹅卵石的形状。在照片正中下方,有两枚岩石状物体,其直径分别为大约15厘米和4厘米,它们和"惠更斯"之间的距离只有85厘米。此外,科学家还从照片中物体的底部发现了侵蚀的痕迹,这表明它们此前可能遭到过河流的冲刷。
土卫六的声音
除了向地球发回土卫六彩色照片之外,"惠更斯"探测器上配备的一个麦克风甚至捕捉到了一种呼啸而过的巨大声响。负责声音探测的科学家目前还没有得出结论,不过探测器上的仪器已经探测到,土卫六上有风吹过,其时速为15英里(约合24公里)。
虽然"惠更斯"探测器的工作相当出色,但后方科学家还是不无遗憾地表示,探测器上两台数据传输系统中的一台出现故障,原本能发回地球的近700张土卫六图片结果只有一半传输成功,而且将对探测土卫六风向和大气浓度的工作产生消极影响。不过扎内基表示,这一问题并没有妨碍此次探测任务的巨大成功。他说:"探测器上仪器工作得很出色,数据传输和图片质量都非常棒。"
七.科学家发现土卫六上有沙海 类似撒哈拉沙漠
科学家借助美国宇航局“卡西尼”飞船的雷达发现,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的赤道地带,存在着横亘上千公里的“沙海”,“海”中的沙丘高达百米。这种“沙海”的特性,与地球上的撒哈拉大沙漠非常相似。
土卫六的赤道地带有大片阴影区域。过去,科学家一直推测这些阴影可能是液态的碳氢化合物海洋,并认为由于土卫六远离太阳,太阳辐射不足以产生塑造沙丘的风力,因此土卫六上不可能有沙丘。
“卡西尼”飞船2005年10月飞掠土卫六时,用其搭载的成像雷达探测了土卫六赤道的阴影地带。结果发现,这些阴影实际上是大片的沙漠,其中有的沙丘高达一百米左右,沙丘带绵延1500公里以上,总体上东西向横亘,并带有南北向的波纹。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拉尔夫·洛伦兹等人在《科学》杂志上撰文认为,土卫六上的“沙海”很可能是土星引力造成的。洛伦兹等人说,土星对土卫六的潮汐性引力,大致相当于月球对地球潮汐引力的400倍,这一引力可以在土卫六大气层产生速度为每秒半米的风。
在地球上,这样速度的风只是微风。但由于土卫六本身引力小、大气层稀薄,每秒半米的风足以把暗色的颗粒物从高纬度地区输送到赤道地带,形成沙丘。此外,构成土卫六沙丘的颗粒物与地球上的沙尘大不相同,它本身非常轻,密度大致与咖啡粉相当,很容易被风搬运、堆积。
构成土卫六沙丘的颗粒物究竟是什么成分?研究人员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认识。他们推测有三种可能性,一是沙粒由冰屑构成,而冰屑是土卫六上的冰层被甲烷雨冲刷溶蚀后产生的;另一种可能性是,沙粒由有机物组成,而有机物是土卫六大气层产生光化学反应的产物;此外,沙粒也可能是由冰屑和有机物颗粒混合而成。
八.“土卫六”北极有湖群!
土星最大卫星土卫六拥有富含甲烷和氮气的大气层,这些物质究竟从何而来一直困扰着科学家。7月22日,“卡西尼”号太空船近距离飞越土卫六时有了一个重大发现—————其北极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甲烷等碳氢化合物形成的湖群,其中有些湖还流动着液态物质。
科学家在2006年7月24日宣布,他们首次在土卫六表面发现这么大面积的碳氢化合物 形成的湖群。湖群包括12个大小不等的湖,宽度在10公里到100公里之间。
当时“卡西尼”距离土卫六表面约950公里,从图像看来,它们仿佛是一块块“黑斑”。有些互相之间有河道连通,有些则有支流汇入其中;有些已经干涸,而有一些流动着液态物质,很可能是甲烷和乙烷的混合物。“卡西尼”号项目组的科学家、亚利桑那州教授乔纳森·卢宁表示:“那里面全是混合物。”
科学家认为,液态甲烷在太阳的照射下变为气态,并进入其大气层,逐渐消散。地表的甲烷“水库”又会及时补充上来,就像地球上的水循环一样。然而,科学家还是无法解释土卫六表面的甲烷是怎么生成的。
2005年6月,“卡西尼”号曾在土卫六的南极地带观测到一处疑似湖泊,长约234公里,宽度近73公里,大小相当于美国和加拿大边界处的安大略湖。从照片上看,它像是一个边界平滑蜿蜒的暗斑,周围是浅色的土卫六云层。美国科学家推测,这可能是一个甲烷等碳氢化合物形成的湖泊。
[ 本帖最后由 新地平线 于 2007-1-13 20:0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