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星天文论坛(大陆著名天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历史
楼主: 喵喵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文人物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6-11-4 22:37:32 | 只看该作者
  

  哈雷(Halley Edmond,1656.11.8-1742.1.14),英国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哈雷生逢以新思想为基础的科学革命时代,1673年进牛津大学王后学院。1676年到南大西洋的圣赫勒纳岛测定南天恒星的方位,完成了载有341颗恒星精确位置的南天星表,记录到一次水星凌日,还作过大量的钟摆观测(南半球钟摆旋转的方向与北半球相反)。
  1678年哈雷被选为皇家学会成员,并荣获牛津大学硕士学位。1684年,他到剑桥向牛顿请教行星运动的力学解释,在哈雷研究取得进展的鼓舞下,牛顿扩大了他对天体力学的研究。
  哈雷具有处理和归算大量数据的才能,1686年,他公布了世界上第一部载有海洋盛行风分布的气象图,1693年,发布了布雷斯劳城的人口死亡率表,首次探讨了死亡率和年龄的关系,1701年,他根据航海罗盘记录,出版了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地磁图,1704年,他晋升为牛津大学几何学教授。
  1705年,哈雷出版了《彗星天文学论说》,书中阐述了1337-1698年出现的24颗彗星的运行轨道,他指出,出现在1531、1607和1682年的三颗彗星可能是同一颗彗星的三次回归,并预言它将于1758年重新出现,这个预言被证实了,这颗彗星也得到了名字-哈雷彗星。1716年他设计了观测金星凌日的新方法,希望通过这种观测能精确测定太阳视差并由此推算出日地距离,1718年,哈雷发表了认明恒星有空间运动的资料。1720年继任为第二任格林威治天文台台长。


[ 本帖最后由 喵喵 于 2006-11-11 04:36 PM 编辑 ]

哈雷.jpg (4.87 KB, 下载次数: 877)

哈雷.jpg
17#
 楼主| 发表于 2006-11-4 22:38:07 | 只看该作者

  威廉·赫歇耳(1738.11.15~1822.8.25),十八世纪最伟大的恒星天文学家。出生与德国汉诺威,15岁参军并当了军乐队小提琴手,1757年,离开军队偷渡到英国,从1771年起,成为天文爱好者。
  他与妹妹卡罗琳一起动手磨制镜面,经过多次失败,于1774年安装了一架口径15厘米,长2.1米、放大40倍左右的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并开始观测星空,撰写论。他对恒星在天空的分布情况特别感兴趣,并认为确认恒星分布的唯一方法是要进行长期连续观察。
  1871年3月13日晚,赫歇耳在巡视天空,计数某一选定天区的恒星并记录它们分布情况时,在双子座中发现一颗他当时认为是彗星的天体,经过他和其他学者的进一步研究,他确定他发现了太阳系的一颗新行星,这就是天王星。这个发现轰动了世界,使赫歇耳一举成名,1781年,他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荣获科扑列勋章,并被聘为宫廷天文学家。
  1787年,他试制了一架焦距6.09米,口径51厘米的望远镜,发现了天王星的两颗卫星天卫三和天卫四,紧接着,他开始制作更大的望远镜,并在1789年制造成功,立刻发现了土卫一和土卫二。
  赫歇耳一生的最大愿望是搞清楚"宇宙的构造"。为此,他花了大量的时间观测、计数天上的恒星,他把天空分为683个区域,用望远镜巡查,一颗一颗数出各个方位上能看到的恒星,共计数了117600颗恒星,绘制出一个整体图象,这是第一副银河系结构图。1783年,他又发现太阳系向武仙座的本动,并计算出了相当精确的太阳本动向点。1782年,他编制了第一份双星星表,先后发表了694对双星,其中有511个是他本人发现的。1800年,他仿照牛顿分解太阳光的方法,然后用温度计去测量太阳光谱的各个部分,结果,他发现,温度计置于光谱红外端以外时,温度计仍在上升,于是他发现了红外线和太阳红外辐射。他为恒星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寿命恰好是他发现的天王星的公转周期--84岁。


[ 本帖最后由 喵喵 于 2006-11-19 10:31 PM 编辑 ]

威廉·赫歇耳.jpg (4.66 KB, 下载次数: 964)

威廉·赫歇耳.jpg
18#
 楼主| 发表于 2006-11-4 22:39:17 | 只看该作者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举世闻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士工业大学,1909年开始在大学任教,1914年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后被迫移居美国,1940年入美国籍。
  十九世纪末期是物理学的变革时期,爱因斯坦从实验事实出发,从新考查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在理论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他的一些成就大大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他的量子理论对天体物理学、特别是理论天体物理学都有很大的影响。理论天体物理学的第一个成熟的方面--恒星大气理论,就是在量子理论和辐射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成功地揭示了能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恒星能源来源的难题。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高能物理现象,狭义相对论已成为解释这种现象的一种最基本的理论工具。其广义相对论也解决了一个天文学上多年的不解之谜,并推断出后来被验证了的光线弯曲现象,还成为后来许多天文概念的理论基础。
  爱因斯坦对天文学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他的宇宙学理论。他创立了相对论宇宙学,建立了静态有限无边的自洽的动力学宇宙模型,并引进了宇宙学原理、弯曲空间等新概念,大大推动了现代天文学的发展。


[ 本帖最后由 喵喵 于 2006-11-19 10:31 PM 编辑 ]

爱因斯坦.jpg (4.92 KB, 下载次数: 971)

爱因斯坦.jpg
19#
 楼主| 发表于 2006-11-4 22:40:10 | 只看该作者
  

  哈勃(Hubble Edwin Powell,1889.11.20-1953.9.28),美国天文学家,河外天文学的奠基人和提供宇宙膨胀实例证据的第一人。
  哈勃在芝加哥大学学习时,受天文学家海耳启发开始对天文学发生兴趣。他在该校时即已获数学和天文学的校内学位;但毕业后却前往英国牛津大学学习法律,1913年在美国肯塔基州开业当律师。后来,他终于集中精力研究天文学,并返回芝加哥大学,在该校设于威斯康星州的叶凯士天文台工作。
  在获得天文学哲学博士学位和从军参战以后,他便开始在威尔逊天文台(现属海耳天文台)专心研究河外星系并作出新发现。他在1922~1924年期间发现,星云并非都在银河系内。哈勃在分析一批造父变星的亮度以后断定,这些造父变星和它们所在的星云距离我们远达几十万光年,因而一定位于银河系外。这项于1924年公布的发现使天文学家不得不改变对宇宙的看法。
  1925年,他根据河外星系的形状加以分类,探究它们的内涵和亮度的型式。在研究星系的过程中,又作出第二项重大发现:星系看起来都在远离我们而去,且距离越远,远离的速度越高。
  这一发现影响深远:过去一直认为宇宙是静止的,现在发现宇宙在膨胀,并且更重要的是,他于1929年还发现宇宙膨胀的速率是一常数。这个被称为哈勃常数的速率就是星系的速度同距离的比值。
  但哈勃在计算这一常数中有错误,根据他的计算,银河系似乎大于其他星系,而且整个宇宙的年龄低于地球的实测年龄。后来其他的天文学家修改了哈勃的计算,挽救了他的理论并使人们认识到,宇宙已按常数率膨胀了100~200亿年。他对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直到晚年仍继续积极观测星系。


[ 本帖最后由 喵喵 于 2006-11-19 10:34 PM 编辑 ]

哈勃.jpg (3.31 KB, 下载次数: 967)

哈勃.jpg

哈勃2.jpg (3.61 KB, 下载次数: 907)

哈勃2.jpg
20#
 楼主| 发表于 2006-11-4 22:40:49 | 只看该作者
  

  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的牛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现代科学的奠基人伽利略正是逝世于300年前的同一天。
  霍金在牛津大学毕业后即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这时他被诊断患了"卢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瘫痪了。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进行了穿气管手术,此后,他完全不能说话,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一个小对话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人进行交谈;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需要请人将每一页都摊在大桌子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
  霍金正是在这种一般人难以置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引力物理科学巨人。霍金在剑桥大学任牛顿曾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讲座教授之职,他的黑洞蒸发理论和量子宇宙论不仅震动了自然科学界,并且对哲学和宗教也有深远影响。
  从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到黑洞辐射机制,霍金对量子宇宙论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目标是解决从牛顿以来一直困扰人类的"第一推力"问题。他的宇宙模型是一个封闭的无边界的有限的四维时空--不需要上帝的第一推力,宇宙的演化完全取决于物理定律。
  耐人寻味的是,霍金的宇宙论事实上使上帝没有存身之处,但梵蒂冈教廷仍对他表示了敬意。在承认了对伽利略审判的错误之后,教廷科学院又选举霍金为该院院士。世俗的偏见和神学的权威,都不能阻挡科学的透射力。
  霍金坚信,关于宇宙的起源和命运的基本思想可以不用数学来陈述,而且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也能理解。他曾在通俗演讲里,生动地向听众解释"利用光速,从'黑洞'进去,从'白洞'到宇宙另一区域去作时空旅行"的设计,是有趣的科学幻想,而现实却是难以做到的简明道理。经过数年的辛勤写作和修改,于1988年4月正式出版宇宙论科普著作《时间简史》。书中引导读者遨游外层空间奇异领域,对遥远星系、黑洞、夸克、大统一理论、"带味"粒子和"自旋"的粒子、反物质、"时间箭头"等进行探索。《时间简史》,已用33种文字发行了550万册,如今在西方,自称受过教育的人若没有读过这本书,会被人看不起。   医生曾诊断身患绝症的霍金只能活两年,他之所以能支持到今天并取得卓越成就,最主要的是他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极其坚强的意志。霍金的一生,是人类意志力的记录,是科学精神创造的奇迹。


[ 本帖最后由 喵喵 于 2006-11-19 10:34 PM 编辑 ]

霍金.jpg (7.73 KB, 下载次数: 978)

霍金.jpg
21#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1 16:37:30 | 只看该作者
未完待续
2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2 10:11:18 | 只看该作者
 G.D.卡西尼(Giovanni Domenico Cassini,1625~1712)  1625年6月8日生于意大利因佩里亚的佩里纳尔多,1712年9月14日卒于法国巴黎。早年曾在热那亚等地求学。从1650年起,任波洛尼亚大学天文学教授十九年。1664年7月观测到木星卫星影凌木星现象,由此,他得以研究木卫的转动和木星本身的自转。他描述了木星表面的带纹和斑点,正确地把它们解释为木星的大气现象;还说明了木星外形呈扁圆状。1666年,他测定火星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40分(与今天公认的精确值约差3分)。1668年刊布第一个木卫星历表。1669年 2月25日应法王路易十四之请,前往巴黎参加皇家科学院工作。1671年巴黎天文台落成,他成为这个天文台的领导人。1673年入法国籍。在巴黎天文台,他用当时世界第一流的望远镜发现了土星的四颗新卫星:土卫八(1671年)、土卫五(1672年)、土卫四和土卫三(均为1684年)。在此之前,只有惠更斯发现了一颗土星卫星(土卫六,1655年)。1675年,发现土星光环中间有一条暗缝,后称卡西尼环缝。他猜测,光环是由无数小颗粒构成。两个多世纪后的分光观测证实了他的猜测。1671~1679年,他仔细观测了月球的表面特征,1679年送呈法国科学院一份大幅月面图,在一个多世纪内始终没人能在这方面超过他。从1683年3月起,他统一观测
  
研究了黄道光,正确地猜测到它是无数极细微的行星际微粒反射太阳光造成的,而不是什么大气现象。他于1672年火星冲日期间测定了它的视差。当时他与皮卡德在巴黎,J.里奇在法属圭亚那的卡宴同时观测,结果测得火星视差为25□,并由此推算出太阳视差为9□5,这是当时最接近真值的数据。他在巴黎,继续测定木星自转周期,测得的数值是9小时56分,与实际情形相当吻合。

  G.D.卡西尼在理论上是保守的,是最后一位不愿接受哥白尼理论的著名天文学家。他反对开普勒定律,认为行星运动的轨道不是椭圆而是一种卵形线,即卡西尼卵形线──到两定点距离之乘积为常数的动点轨迹,为四次曲线。他拒不接受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反对罗默关于光速有限的结论。这种保守倾向对他的继承者影响很大。

021.jpg (4.95 KB, 下载次数: 768)

021.jpg
23#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2 10:13:53 | 只看该作者
                       

 赫茨普龙Hecipulong   丹麦天文学家。1873年10月8日生于腓特烈堡,1967年10月21日卒于罗斯基勒。他是化学工程师出身,爱好天文学,曾任职于德国的格廷根大学和波茨坦天体物理台。1919年任荷兰莱顿大学天文台副台长,1935年任台长,1945年回丹麦。他最先建立绝对星等概念,并在1905年的论文中提出恒星有巨星和矮星之分。在该文和1907年的论文中,他注意到恒星的颜色和光度(绝对星等)之间的统计关系,两文均发表在照相术杂志上。后来,H.N.罗素也独立地发现了这一关系,赫茨普龙的论述才受到广泛的注意。为此,恒星的颜色-星等(光谱-光度)图被称为赫茨普龙-罗素图,简称赫罗图。

  1911年,赫茨普龙注意到北极星亮度的微小变化,并证认为造父变星。1913年,他根据勒维特于1912年发现的造父变星光变周期和亮度之间的关系,利用几颗银河造父变星的绝对星等,定出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他根据小麦哲伦云中的造父变星的光变周期和视星等之间的周光关系求得这个星云的距离。由此,人们得到一个有力的手段来推求任何含有造父变星的天体系统的距离。


  


[ 本帖最后由 喵喵 于 2006-11-18 04:49 PM 编辑 ]

Hecipulong.jpg (10 KB, 下载次数: 804)

Hecipulong.jpg
24#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2 10:15:31 | 只看该作者
                 

 爱丁顿 英国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1882年12月28日生于肯德尔,1944年11月22日卒于剑桥。190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906~1913年在格林威治天文台任职,1913~1944年任剑桥大学天文学教授,1914年起任剑桥大学天文台台长。曾任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长、物理学会会长、数学协会会长,并于1938~1944年任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主席。

  爱丁顿最早的工作是关于恒星运动的研究,在这以后,他又从1916年开始研究星体的内部结构,研究结果发表于他的第一部重委著作《星体的内部结构》之中。他介绍了一种以往被忽视的现象,即可能通过幅射压力对星体的平衡产生的巨大影响,热能由星球内部到外部的传播,并不象原先人们所设想的那样通过对流实现,而是由辐射实现。

  正是在这项研究工作中,爱丁顿全面地总结出了质量。发光度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发现于1924年。它指出,一星体所拥有的质量越大,就能发出越多的光。这一结论的价值在于,如果一颗恒星的固有亮度已知,就可根据此亮度确定它的质量。爱丁顿还认识到,恒星的体积有一个极限:质量能超过太阳质量10倍的星体,其数量相对而言就较少了,而任何质量超过太阳50倍的星体,由于过度的幅射压力,就不可能是稳定的。

  爱丁顿写了大量科学专着及通俗读物。他的一些著作相当流行,其中《膨胀中的宇宙》一版再版。正是由于爱丁顿的介绍,爱国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才传播到了讲英语的国家之中。爱丁顿受相对论影响极深,并为此理论提出了实验证据。他观察了1919年的全日烛并提交了一份报告,报告说,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所作的一项极为精确的出人意料的预言被成功地观察到了,这就是光线在通过恒星(即太阳)的引力场时产生的轻微弯曲。1924年,爱因斯坦的理论得到了进一步支持:应爱丁顿的请求,沃尔特-亚当斯探测并量度了天狼星的高密度白矮伴星天狼星日的谱线波长的偏移,从而证实了爱因斯坦的预言--恒星光线由于引力场的作用会变红。这样,爱丁顿作了许多工作把爱因斯坦的理论建筑在严格坚实的基础之上。在他的《相对论的数学原理》中,爱丁顿还极为精辟地阐述了这一理论。

  多年之间,爱丁顿埋头钻研一种深奥晦涩但又极富挑战性的理论,该理论在他身后才发表在遗著《基础理论》之中。大致说来,爱丁顿的思想是:科学中的基本常量,诸如质子的质量,电子的质量和电荷负载等,是“宇宙结构的自然与完全的规定”,它们的值也并非偶然的。爱丁顿曾致力于发展一个能把上述值推出来的理论。但未能成功。

爱丁顿.jpg (17.15 KB, 下载次数: 936)

爱丁顿.jpg
25#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2 10:20:33 | 只看该作者

    康德(1724-1804):生于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贝格大学。从1746年起任家庭教师4年。1755年完成大学学业,取得编外讲师资格,任讲师15年。在此期间康德作为教师和著作家,声望日隆。除讲授物理学和数学外,还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等。18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有:《关于自然神学和道德的原则的明确性研究》(1764)、《把负数概念引进于哲学中的尝试》(1763)、《上帝存在的论证的唯一可能的根源》(1763)。所著《视灵者的幻梦》(1766)检验了有关精神世界的全部观点。1770年被任命为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同年发表《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从1781年开始,9年内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广阔领域的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短期内带来了一场哲学思想上的革命。如《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判断力批判》(1790)。1793年《在理性范围内的宗教》出版后被指控为滥用哲学,歪曲并蔑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于是政府要求康德不得在讲课和著述中再谈论宗教问题。但1797年国王死后,他又在最后一篇重要论文《学院之争》(1798)中重新论及这一问题。《从自然科学最高原理到物理学的过渡》本来可能成为康德哲学的重要补充,但此书未能完成。1804年2月12日病逝。

康德.jpg (13.48 KB, 下载次数: 1079)

康德.jpg
26#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2 10:23:23 | 只看该作者

    查尔斯·梅西耶查尔斯·梅西耶(Charles Messier,1730年6月26日—1817年4月12日)是法国天文学家。他的成就在于给星云,星团和星系编上了号码,并制作了著名的“梅西耶星团星云列表”

他生于法国洛林地区墨赫特和莫赛尔省的巴顿维尔(Badonviller)。1751年起,他在巴黎的法国海军天文台作为天文官约瑟夫·尼古拉斯·德里希尔(Joseph Nicholas Delisle、1688年~1768年)的助手,沉迷于对彗星的观察。1758年冬天起,他根据以前的观测,开始搜索预料会出现的哈雷彗星。于此年1月21日终于发现。但是,这比另一位天文学家的发现迟了一个月。尽管如此,他还是因此而一跃成名。

1760年,德里希尔退休,梅西野接任天文官的职务。在搜寻彗星的过程中,苦于彗星和其他天体经常模糊混淆的梅西耶,从1764年初开始制作一张彗星和星际间朦胧天体的列表。在同年末,他做成了一张40个天体的列表,此后,于1765年发现大犬座的M41后,他又在列表中追加了M41-M45等五个天体。

1769年,在白羊座附近发现了大彗星(C/1769P1),他因此成为柏林科学院的外国人院士。次年,他又发现了一颗彗星,并成为了巴黎学士院的正式成员。他在一生中总共发现了12颗彗星。

他分别于1771年,1781年和1784年发表了《梅西耶星团星云列表》的第一卷(M1-M45),第二卷(M46-M68)和第三卷(M69-M103)。

列在这些列表上的天体,都被称为“梅西耶天体”。例如,M31代表仙女座星系。梅西耶考虑到列表的体裁,将二重星(M40)或星团(M45等)也列入其中。

梅西耶使用的是口径5-7厘米的小望远镜,后来出现了大口径的望远镜后,发现梅西耶天体中含有很多星云,星团和星系。

后人为了纪念他,将月球上一个陨石坑命名为“梅西耶”,另外7359号小行星亦以他名字命名。

法国国王路易十五曾称他为“我的猎彗人”。

梅西耶.jpg (8.65 KB, 下载次数: 1141)

梅西耶.jpg
27#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8 16:42:47 | 只看该作者

    贝塞尔(Friedrich Wilhelm Bessel, 1784-1846),德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天体测量学的奠基人。
    贝塞尔重新订正了《布拉德莱星表》,并加上了岁差和章动以及光行差的改正; 他编制了包括比九等星更亮的75000多颗恒星的基本星表,后来由他的继承人阿格兰德扩充成著名的《波恩巡天星表》。 </P>
  1837年,贝塞尔发现天鹅座61正在非常缓慢地改变位置,第二年,他宣布这颗星的视差是0.31弧秒,这是世界上最早测定的恒星视差之一。


[ 本帖最后由 喵喵 于 2006-11-18 04:43 PM 编辑 ]

贝塞尔.jpg (4.96 KB, 下载次数: 1107)

贝塞尔.jpg
28#
发表于 2006-12-11 12:48:52 | 只看该作者
发完了吗?我可要顶了,真是好贴!

29#
发表于 2006-12-11 12:50:38 | 只看该作者


30#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2 23:43:21 | 只看该作者
客气客气
还没完全发完
有时间接着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Astronomy Forum of Starry Sky ( 浙ICP备16020121号 )

GMT+8, 2025-1-22 21:03 , Processed in 0.09240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