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星天文论坛(大陆著名天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历史
楼主: 跨越地平线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Messier深空天体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6-2-19 08:57:46 | 只看该作者

疏散星团 M18(NGC 6613),类型‘d’,位于人马座



赤经 18 : 19.9(小时:分)
赤纬 -17 : 08(度:分)
距离 4.9(千光年)
视亮度 7.5(星等)
视大小 9.0(角分)


由Charles Messier在1764年发现。

M18在小望远镜中观测效果最好,可以看到超过12颗相当明亮的恒星(Sky Catalog 2000列出了其中20个成员)。它的直径大约0.2度,因而显得比较松散和稀疏,所有资料来源都将其Trumpler类型定义为II,3,p,n。按照Kenneth Glyn Jones和Burnham的数据,其距离大约为4,900光年,但是其他的资料来源给出了不同的数据:Mallas是6,000,Sky Catalog 2000则是3,900光年。按照我们的数据——4,900光年,它的真实直径应该是17光年左右。

M18中温度最高的恒星光谱型为B3,因此这个星团相当年轻;它的年龄被估计为3千2百万年。从我们收集的更多M18的图片中的彩色照片上可以看到,这个星团既包含了明亮的蓝色恒星,也包含了明亮的橙黄色恒星。

M18位于Omega星云M17和恒星密集区M24之间。从这张由UK施密特望远镜拍摄的M17,M18和M24周围天区的照片上可以看出来。

疏散星团M18是由Charles Messier首先发现的天体之一,他于1764年6月3日将其编入星表。
17#
 楼主| 发表于 2006-2-19 08:59:51 | 只看该作者

疏散星团 M21(NGC 6531),类型‘d’,位于人马座



赤经 18 : 04.6(小时:分)
赤纬 -22 : 30(度:分)
距离 4.25(千光年)
视亮度 6.5(星等)
视大小 13.0(角分)


由Charles Messier在1764年发现。

M21星团中的恒星向中心的聚集程度相当强。因此,Woldemar Götz将其Trumpler级别划分为I 3 r型(向中心强聚集,亮度范围大,即包含明亮和暗淡的恒星,以及恒星数量众多,rich),而按照Kenneth Glyn Jones的说法,Trumpler本人将其划分为I 3 p型(即恒星数量少,poor,或者少于50颗恒星)。

按照Burnham的说法,S.N. Svolopoulos在1953年已经证认出57颗成员恒星(使其Trumpler级别变为I 3 m),其中最明亮恒星是光谱型B0的巨星。这意味着这是个非常年轻的星团:Sky Catalog 2000估计年龄为4.6百万年,并且声称这个星团是人马座OB1星协的一部分。

由于它非常靠近三裂星云M20(它的外层星云出现在我们图片左上侧边缘),显示礁湖-三裂天区的照片上的确也包含了M21,比如这一天区的大幅DSSM图片。

这个星团的距离不同的资料来源给出了不同的结果:Mallas/Kreimer给出的是3,000光年,Burnham是2,200,而Kenneth Glyn Jones和Sky Catalog 2000都是4,250光年。有趣的是,所有的资料来源给出的三裂星云M20的距离也都不同,因此星团M21和三裂星云哪个离我们更近也还不确定。

疏散星团M21是由Charles Messier发现的,他在1764年6月5日将其编入星表。
18#
 楼主| 发表于 2006-2-19 09:00:34 | 只看该作者

疏散星团 M23(NGC 6494),类型‘e’,位于人马座



赤经 17 : 56.8(小时:分)
赤纬 -19 : 01(度:分)
距离 2.15(千光年)
视亮度 6.9(星等)
视大小 27.0(角分)


由Charles Messier在1764年发现。

疏散星团M23是夏季银河中又一个适合小望远镜和双筒望远镜观测的美丽天体。它是Charles Messier首先发现的天体之一;,他在1764年6月20日发现了这个星团。

这个6-7等的天体距离是2,150光年,27角分的视直径对应的尺度约为15光年(Kenneth Glyn Jones认为视直径为35',对应于20光年)。M23被Trumpler归类为I,2,r型,而Götz则将其划分为II,2,r型,Sky Catalog 2000的数据是III,1,m型。它包含了至少约150颗已被证实的成员星。

Already Wallenquist在34'直径内统计了129颗可能的成员星,其中最明亮的五颗恒星平均星等为9.4等。他认为这是个比较古老的疏散星团。

Norman Lockyer天文台的S.N. Svolopoulos在1953年研究了M23。他在27.2'内找到了149颗成员星,按星等分布如下:

10等:12颗,11等:17颗,12等:24颗,13等:20颗,暗于13.5等:96颗恒星。

M23中最热的恒星光谱型为B9,最明亮的恒星为9.21等。M23的年龄被估计为2亿2千万年(Sky Catalog 2000)和3亿年(G. Meynet的日内瓦小组)。

M23可以很容易地在人马座Mu星以北2.5度,以西3.5度的位置上找到,大致位于这颗恒星与蛇夫座Xi星的连线上,即M9以南0.5度,以东8度的地方。这是个美丽的疏散星团,大部分恒星介于10等到13等之间。这个星团位于恒星密集的银河背景之中,边界非常不明显。西北方有一颗相当显著的6.5等白色前景恒星,距离星团中心大约18'。
19#
 楼主| 发表于 2006-2-19 09:02:16 | 只看该作者

疏散星团 M25(IC 4725),类型‘d’,位于人马座



赤经 18 : 31.6(小时:分)
赤纬 -19 : 15(度:分)
距离 2.0(千光年)
视亮度 6.5(星等)
视大小 40.0(角分)


由Philippe Loys de Cheseaux在1745-46年发现。

尽管在最小的望远镜,甚至观剧镜中M25也是个显著的星团,但它还是只获得了一个IC编号。其中的原因不为人知,尽管它曾经在1745-46年被de Cheseaux观测到,在1764年被Charles Messier观测到(在1764年6月20日将其纳入星表),被Johann Elert Bode加进1777年星表,被Admiral Smyth观测到(1836年),被Thomas William Webb牧师观测到(1859年),但John Hershcel的确没有把它编入他的总表中。最后它在1866年被Julius Schmidt(1825-84)重新发现,在1908年被编入新总表续编第二部分,所用的位置是由Solon Irving Bailey(1854-1931)测定的。

这个星团中可以找到两颗光谱型为M的巨星和两颗光谱型为G的巨星,其中G型巨星似乎是星团的真实成员(而M型的则不是)。此外星团中还包含了一颗造父变星,人马座U,变光周期为6.74天,就像Cecilia Payne-Gaposhkin所说的,这是”我们邻近区域中”这类变星的典型周期。这颗变星是由J.B. Irwin在1956年发现的,它的成员星资格是由Radcliffs天文台的M.W. Feast通过测定其径向速度而确定的(星团成员星的平均径向速度是每秒+4千米)。

造父变星的出现与这个星团古老的年龄相一致,它的年龄可能约为9千万年(Sky Catalog 2000给出的数据为8千9百万年)。

不同的资料来源给出的星团距离罕见得一至,它的距离约为2,000光年。这样,它的40角分的视直径对应的真实大小就是23光年左右。

按照Ake Wallenquist的说法,这个星团包含了86颗可能的成员星。而Sky Catalog 2000给出它的Trumpler类型为I,2,p,Götz将它归类为I,3,m型,Kenneth Glyn Jones引证Trumpler将其分类为IV,3,r型。出入相当大!Brent A. Archinal估计它是III,3,m型(Archinal and Hynes 2003)。
20#
 楼主| 发表于 2006-2-19 09:02:43 | 只看该作者

疏散星团 M26(NGC 6694),类型‘f’,位于盾牌座



赤经 18 : 45.2(小时:分)
赤纬 -09 : 24(度:分)
距离 5.0(千光年)
视亮度 8.0(星等)
视大小 15.0(角分)


由Charles Messier在1764发现。

这个星团与它的视觉近邻M11相比,给人印下的印象不会太深。它是由Charles Messier发现的,他在1764年6月20日将其编入星表时,甚至记录道:它“在3.5英尺[焦距]的望远镜中并不显著,需要用更好的仪器。”

然而,这是一个紧密,美丽的疏散星团,其中最明亮的恒星亮度为11.9等,光谱型为B8。Burnham提到在6-8英寸的望远镜中可以看到约25颗恒星,还有70颗左右更暗的成员星,Mallas/Kreimer则认为超过90颗。它22光年的直径,在距离地球5,000光年位置上看起来视直径为15角分。Sky Catalogue 2000.0给出这个星团的年龄约为8千9百万年。

就像Kenneth Glyn Jones提到的,Indiana大学,Kirkwood天文台的James Cuffey报告了这个星团中一个明显特征,即核心周围的一个边界明显、直径3'.1的低恒星密度区。这更可能是被一片暗星际介质遮挡而产生的,而不是一个真实的恒星分布“空洞”。

M26的Trumpler类型被划归为II,2,r型(Trumpler),I,1,m型(Sky Catalog 2000),和II,3,m型(Götz)。
21#
 楼主| 发表于 2006-2-19 09:03:30 | 只看该作者

疏散星团 M29(NGC 6913),类型‘d’,位于天鹅座



赤经 20 : 23.9(小时:分)
赤纬 +38 : 32(度:分)
距离 4.0(千光年)
视亮度 7.1(星等)
视大小 7.0(角分)


由Charles Messier在1764年发现。

M29是个相当粗略,不引人注意的星团,位于天鹅座Gamma星附近的银河高密集区域,距离为7,200光年(包括Mallas/Kreimer和Burnham在内的大部分资料来源的数据,与1930年R.J. Trumpler做的早期估计相符)或者4,000光年(后者来自于Kenneth Glyn Jones和Sky Catalogue 2000.0)。Kepple和Sanner所著的《深空观测指南》中给出了另一个数值,即6,000光年——距离的不确定主要是因为对星团中星光被吸收的程度了解太少。

1954年,Yerkes天文台的W.A. Hiltner发现来自成员星的光线被星际介质严重极化,显然这个星团周围的介质密度是正常值的1,000倍,如果光线没被吸收的话,这个星团应该比现在亮3个星等!同样是在1954年,Harris报告说发现了星团成员星的异常遮掩现象(也许刚好有一团星际暗介质从视线中穿过)。

根据Sky Catalog 2000,M29是天鹅座OB1星协的成员,以28 km/秒的速度向我们接近。它的年龄被估计为100万年,其中最热的五颗恒星都是光谱型为BO的巨星。《深空观测指南》给出其中最明亮恒星的视亮度为8.59星等。其绝对星等可能令人难以致信地达到-8.2等,即太阳光度的160,000倍。星团的真实直径被估计为仅有11光年。它的Trumpler类型被划分为III,3,p,n型(即它与星云有关),尽管Götz给出了另外的结果,II,3,m型,还有Kepple/Sanner将它归类为I,2,m,n型。Sky Catalogue 2000.0列出了其中50颗成员恒星;早期,Becvar只认出了20颗成员星。

疏散星团M29是由Charles Messier最早发现的天体之一,他在1764年7月29日将它编入星表。

这个星团可以用双筒望远镜观测到。在望远镜中,低倍的效果最好。M29中最明亮的恒星组成了一个“短柄勺”的形状,就像Mallas描述的。四颗最亮的恒星组成一个四边形,另外三颗组成一个三角形,位于北侧。一些更暗的恒星围绕着它们,但整个星团显得相当孤立,尤其是在小望远镜中。而在照片中,大量非常暗淡的银河背景恒星会显现出来。

M29可以在天鹅座Gamma星,即37星(天津一)以南1.7度,略微偏东的位置很容易地找到。照相观测可以发现在M29的附近存在弥散的星云物质。
22#
 楼主| 发表于 2006-2-19 09:04:05 | 只看该作者

疏散星团 M34(NGC 1039),类型‘d’,位于英仙座



赤经 02 : 42.0(小时:分)
赤纬 +42 : 47(度:分)
距离 1.4(千光年)
视亮度 5.5(星等)
视大小 35.0(角分)


由Giovanni Batista Hodierna在1654年以前发现。

这个由大约100颗恒星构成的中年疏散星团(H.S. Hogg的说法)位于约1,400光年处,恒星散布在35角分大小的天区中,面积比满月还大。这个角直径对应的真实大小为14光年;Wallenquist则估计得更大一点(42'对应于18.5光年)。

这个星团被归类为Trumpler I,3,m型(Sky Catalog 2000)或者II,3,r型(Götz)。附近一颗7.3等的非成员星影响了它的外观,而最明亮的成员星只有7.9等。

M34的年龄在1957年被Van Hoerner估计为1亿1千万年,而Sky Catalog 2000给出了更现代的数值为1亿9千万年。根据G. Meynet的日内瓦小组的最新计算,这一数据最近被更新为1亿8千万年。

O.J. Eggen(1983)研究了M34和其他星团的空间运动,发现它刚好与另外几个星团速度一致,包括昴星团(M45)、NGC 2516、IC 2602、英仙座Alpha星团(Melotte 20)和天琴座Delta星团(Stephenson 1)。他将这一批星团称为“本星协”。

M34可能早在1654年以前就被Giovanni Batista Hodierna发现了,1764年8月25日被Charles Messier独立地重新发现。

疏散星团M34很容易寻找(在良好的条件下,即使用肉眼也能看到一个暗淡的云雾状光斑),它就位于大陵五星(英仙座Beta)到仙女座Gamma星连线略微偏北的位置上。即使用10x50双筒望远镜也可以将它分解为恒星,最适合用望远镜的低倍率观测。Mallas将最明亮的恒星排成的图案形容为一个扭曲的“X”,而Kenneth Glyn Jones则发现它们形成了三个明显弯曲的,从中心向外辐射出的“手臂”。大约20颗较明亮的恒星充斥着10'的区域,四周被大量更暗的边远成员恒星包裹,大口径的业余设备可以揭示出总共80颗左右的恒星。许多恒星都以双星形式出现,比较明显的有星团中心附近的光学双星h 1123(两颗光谱型为A0的恒星,亮度为由8.0和8.5等,间距20",方位角248度,由John Herschel编号),以及靠近东南侧边缘的Otto Struve 44(A星:8.4等,B星:9.1等,间距1.4",方位角55度)——这对双星是Otto Struve在1840年用一架15英寸的折射望远镜发现的。
23#
 楼主| 发表于 2006-2-19 09:05:25 | 只看该作者

疏散星团 M35(NGC 2168),类型‘e’,位于双子座



赤经 06 : 08.9(小时:分)
赤纬 +24 : 20(度:分)
距离 2.8(千光年)
视亮度 5.3(星等)
视大小 28.0(角分)


由Philippe Loys de Cheseaux在1745-46年发现。1750年以前被John Bevis独立地重新发现。

疏散星团M35是由散布在满月大小区域(30')内的上百颗恒星组成的(其中Wallenquist数出了120颗亮于13等的恒星);Sky Catalogue 2000.0和Uranometria 2000.0第一版给出成员星为200颗,Uranometria 2000.0第二版修正为434颗,而Cudworth(1971)数出了513颗可能的成员恒星。它的距离为2,700(WEBDA)或2,800光年(Sky Catalogue 2000.0),因此对应的真实直径约为24光年;它的中心密度约为每立方秒差距6.21颗恒星。部分学者估计了更大的直径,达到46'(H. Shapley,1930)。它正值中年,年龄约为1亿年(WEBDA给出的数值为9千5百万年,Sky Catalogue 2000.0为1亿1千万年),包含了一些后-主序星阶段的恒星(包括几颗光谱型为晚G型到早K型的黄色和橙色巨星)。其中最热的主序星光谱型为B3(Sky Catalogue 2000.0),所有资料来源都将其归类为Trumpler III,3,r型。它正以5千米/秒的速度向我们接近。

M35的发现者通常被认为是Philippe Loys de Cheseaux,他在1745或1746年观测并且记录了这个天体。它也被印在John Bevis的Uranographia Britannica一书中,这本书完成于1750年,因此这位天文学家一定是在此之前独立地发现了这一天体,可能在De Cheseaux之前,也可能在他之后。Charles Messier也承认了Bevis的发现,他在1764年8月30日记录了这一天体。

在比较良好的观测条件下,即使用肉眼也可以容易地在双子座三颗“足星”附近发现这个星团。最小的光学仪器就可以分解其中较明亮的恒星,在低倍率下展现出一副壮丽的景象,一个恒星分布相当均匀的、接近圆形的星团。在望远镜中,倍倍率和广角目镜观测M35的效果最佳。

拥有更大望远镜的爱好者可以看到它的暗淡邻居,NGC 2158(出现在我们图片的左上方);它位于M35西南侧,间距仅15角分左右。亮度约8.6等、角直径约5角分的NGC 2158,包含了更多恒星,也更紧密,老龄是M35的10倍以上,距离是M35的5倍以上(Sky Catalogue 2000给出的数据为16,000光年左右),由于是由老年恒星构成的,它的光线主要由黄色恒星主导;最热的恒星光谱型为F0。因为这些性质,NGC 2158一度被认为是球状星团的候选者。

更向西一点,距离M35约50角分处,可以找到暗淡的疏散星团IC 2157。它的总视星等为8.4,视直径为8角分,大小与亮度都与NGC 2158相似,但包含的恒星要少得多;IC 2157是一个稀疏的星团,包含了一些极热的年轻OB恒星。广角光学设备可以在一个1.5度左右的视场中同时显示出全部三个星团。
24#
 楼主| 发表于 2006-2-19 09:05:59 | 只看该作者

疏散星团 M36(NGC 1960),类型‘f’,位于御夫座



赤经 05 : 36.1(小时:分)
赤纬 +34 : 08(度:分)
距离 4.1(千光年)
视亮度 6.3(星等)
视大小 12.0(角分)


早在1654年以前就被Giovanni Batista Hodierna发现。

这是Messier星表中收录的,御夫座南部三个疏散星团中的第一个(其他两个是M37和M38)。Kenneth Glyn Jones指出,早在1654年以前,全部3个天体就被Giovanni Batista Hodierna首次记录在案;然而这些发现直到1984年才为人所知,因此Le Gentil独立地重新发现了它。1764年9月2日,Charles Messier将其编入他的星表。

M36距我们约4,100光年(只有Kenneth Glyn Jones给出了另外的数值,为3,700光年),因此它12'的角直径相当于大约14光年(Wallenquist给出的视直径为19',相当于20光年以上)。它拥有约60颗经过认证的成员星,其中最明亮的视亮度为9等,光谱型为B2;最明亮的成员星的光度约为太阳的360倍。大部分明亮恒星都在高速旋转,因为它们的谱线变宽了,类似的现象也出现在昴星团(M45)的明亮B型成员星上。如果位于同样的距离上(即比现在近10倍),这个星团会和昴星团一样明显,两者看起来非常相似。

由于它相当年轻(约2千5百万年),其中不包含红巨星,与它的邻居M37和M38形成鲜明对比,后两者与它几乎位于相同的距离上。M36被归类为Trumpler I,3,m型(Sky Catalog 2000)或I,3,r型(Götz)。
25#
 楼主| 发表于 2006-2-19 09:06:38 | 只看该作者

疏散星团 M37(NGC 2099),类型‘f’,位于御夫座



赤经 05 : 52.4(小时:分)
赤纬 +32 : 33(度:分)

距离 4.4(千光年)
视亮度 6.2(星等)
视大小 24.0(角分)


早在1654年以前就被Giovanni Batista Hodierna发现。

尽管M37是御夫座南部3个疏散星团中最明亮的,但Le Gentil在1749年重新发现M36和M38时,还是错过了这个星团,因此是Charles Messier在1764年9月2日独立地找到了这个天体。其实早在1654年以前,全部三个天体就已经被Hodierna记录下来了,直到1984年,这一事实才为人们所熟知。

M37也是三个星团中恒星最多的一个,包含了大约150颗亮于12.5等的恒星,恒星总数可能超过500颗。星团中包含了相当数量的红巨星(超过12颗),其中最热的主序星光谱型为B9V,这些事实表明,这是个经历了充分演化的星团,其年龄估计约为3亿年。它的距离测定相当不一致:Kenneth Glyn Jones认为是3,600光年,Sky Catalog 2000为4,400光年,而Götz给出的数据为大约4,100光年,Mallas为4,600光年,Burnham则是4,700光年。考虑到上述不同的距离,其24'的视直径对应的真实大小约为20到25光年。它被归类为Trumpler I,1,r型或I,2,r型。
26#
 楼主| 发表于 2006-2-19 09:07:09 | 只看该作者

疏散星团 M38(NGC 1912),类型‘e’,位于御夫座



赤经 05 : 28.4(小时:分)
赤纬 +35 : 50(度:分)
距离 4.2(千光年)
视亮度 7.4(星等)
视大小 21.0(角分)


早在1654年以前就被Giovanni Batista Hodierna发现。

这个星团位于(前面提到的)M36西北方仅2.5度的位置上,早在1654年以前就被Hodierna默默无闻地发现,1749年被Le Gentil独立地找到。Charles Messier在1764年9月25日将它编入他的星表之中。

星团中最明亮的恒星构成的形状就像是希腊字母“π”,或者(按照Webb的说法)一个“倾斜的十字架”。在其4,200光年的距离上,20'的角直径相当于约25光年,与它更遥远的邻居M37相似。它正值中年(按照Sky Catalog 2000的数据,年龄约为2亿2千万年),包含了一颗亮度7.9等的黄色巨星,光谱型为G0,这也是星团中最明亮的成员星——相应的绝对星等为-1.5,即太阳光度的900倍。作为比较,如果将太阳放在M38的距离上,它就会暗到只有15.3等!

Kenneth Glyn Jones给出的距离明显小得多,只有2,750光年。所有资料来源都将M38的Trumpler类型给定为II,2,r型。
27#
 楼主| 发表于 2006-2-19 09:08:04 | 只看该作者

疏散星团 M39(NGC 7092),类型‘e’,位于天鹅座



赤经 21 : 32.2(小时:分)
赤纬 +48 : 26(度:分)
距离 0.825(千光年)
视亮度 4.6(星等)
视大小 32.0(角分)


由Charles Messier在1764年发现。

M39是个非常大,却非常松散的疏散星团,位于天津四(天鹅座Alpha星)以东约9度,略微偏北处。它的距离只有大约800光年,年龄中等(估计介于2亿3千万到3亿年之间)。30颗恒星被认证为成员星,位于直径约7光年的空间中。它的视亮度为4.6等(例如,Catalogue 2000.0,Uranometria 2000的数据),对应的绝对星等为-2.5,即本征亮度是太阳的830倍。Kenneth Glyn Jones给出的视亮度仅为5.2等,而Don Machholz则估计它为5.4等,这与Mallas/Kreimer提供的亮度估计一致,他们也提到D.F. Gray对总视亮度的估计为6.0等。

M39中最明亮恒星的视星等为6.83,光谱型为A0。从颜色-星等图(CMD),即赫-罗图(HRD)上可以发现,所有的恒星都是主序星,其中最亮的恒星刚好处于向红巨星阶段转变的转折点之前。Sky Catalogue 2000.0给出这个星团的年龄估计为2亿7千万年-介于Kenneth Glyn Jones引用的两个结论——Lohmann的3亿年和Van Hoerner的2亿3千万年之间。M39正以28千米/秒的速度向我们靠近;它的自行被测定为每年0.024",向方位角222度方向运动(根据Burnham的说法,这是由E.G. Ebbighausen在1940测定的)。

Woldemar Götz给出这个星团的Trumpler类型为III,2,m型:边界明显但却不向中心集中,恒星的亮度分布范围中等,恒星数目中等(50-100颗成员星)。Sky Catalogue 2000.0上的分类则是III,2,p型(即恒星数目较少,少于50颗成员星)。

虽然Kenneth Glyn Jones将M39当成是由Charles Messier最早发现的天体之一,他在1764年10月24日记录了这个星团,但Burnham主张这个发现“通常被归功于1750年的Le Gentil,而P. Doig(1925)引用的一份J.E. Gore所写的申明,声称这个星团大约在公元前325年就被Aristotle以彗星模样的天体而记录下来。”对Le Gentil观测的认证工作(由Bigourdan完成)被Kenneth Glyn Jones评价为“极不可靠”。

由于这个星团的角直径相当大,可达32角分,比月亮还大,因此在最低放大倍率下观测效果最好。在良好的条件下,它刚好可以用肉眼瞥见。用观剧镜和小双筒镜可以清楚地看见一个云雾状天体,7x50双筒镜可以分辨其中的恒星,小倍率下它的形状会显现出来:一个等边三角形,每个顶点上都有一颗明亮恒星,南侧三角边大致呈东西走向:一颗9等恒星位于北侧顶点上,东南和西南角上各有一颗7等恒星。中间约有25颗更暗的恒星。许多恒星成对分布。虽然松散,但却令人印象深刻,可以清楚地在密集的银河星场中定义,并且辨认出这个星团。高倍率下,星团将比望远镜视野大几倍,反而不如低倍时那么壮观。

M39并不难寻找:从天津四(天鹅座Alpha星)开始向东大约9度,可以找到4等的天鹅座Rho星,也可以利用中间的天鹅座Zeta星做过渡。M39位于Rho星以北3度,以西1/4度的位置上。它也位于4.5等的天鹅座Pi2星以西2.5度,以南1度处。
28#
 楼主| 发表于 2006-2-19 09:08:35 | 只看该作者

疏散星团 M41(NGC 2287),类型‘e’,位于大犬座



赤经 06 : 46.0(小时:分)
赤纬 -20 : 44(度:分)
距离 2.3(千光年)
视亮度 4.6(星等)
视大小 38.0(角分)


早在1654年之前就被Giovanni Batista Hodierna发现。也许在公元前325年前后就已经为Aristotle所知。

M41位于全天最明亮的恒星——天狼星的正南方约4度的地方。包含了大约100颗恒星,包括几颗红色(或橙色)巨星,最明亮的恒星光谱型为K3,亮度6.9等,位于星团中心附近。这颗恒星比我们的太阳亮大约700倍。恒星分布在一个方圆约25或26光年的空间中,全都以34千米/秒的速度远离我们。由于距离我们大约2,300光年,因此它们散布在一个直径38角分的区域中。

M41的年龄被估计为1亿9千万年(Sky Catalog 2000)和2亿4千万年(G. Meynet的日内瓦小组)。其中的最热恒星光谱型为A0。所有资料来源都一致地将其归类为Trumpler I,3,r型。这个恒星群以34千米/秒的速度远离我们。

Helfer,Wallerstein,和Greenstein研究了M41中的K型红巨星,发现它们的化学组成与我们的太阳非常相似。

J.E. Gore提到M41“可能”在公元前325前后就被Aristotle 记录下来;这使得它成为“中世纪以前被记录下的最暗天体”(引自Burnham)。Hodierna最早在1654年之前首次将其收入星表,在1702年2月16日,John Flamsteed独立地重新发现了它,当时他写道(他星表的第965号):“这颗恒星(大犬座12星)附近,有一个星团。”此后这个星团开始广为人知。它在1749年被Le Gentil独立地发现,显然Charles Messier也是独立发现它的,他在1765年1月16日将其加入他的星表。

我们图片右上方(东南方)那颗相当明显的恒星就是6等的大犬座12星。根据Sky Catalog 2000(卷1),这颗恒星是一颗光谱型为B7 III n的蓝巨星,距离几乎是这个星团距离的一半(1,100光年 ),因此并不是成员星。这颗恒星也出现在DSSM图片的左下方。

Michael Ferrio报告说,许多星表给出的M41位置在赤经上出现了1分的偏差(它们给出的赤经为06:47.0,而不是06:46.0;通过数字巡天可以证实这点)。他是在校对Uranometria 2000.0第一版时发现这个问题的。而Messier在他的原始星表中,正确地给出了这个位置,这个偏差同样出现在NGC星表中,也许Dreyer就是这个错误的源头。

这个星团很容易寻找,几乎位于天狼星正南方,角距离为4度。
29#
 楼主| 发表于 2006-2-19 09:18:46 | 只看该作者

疏散星团 M44(NGC 2632),类型‘d’,位于巨蟹座



赤经 08 : 40.1(小时:分)
赤纬 +19 : 59(度:分)
距离 0.577(千光年)
视亮度 3.7(星等)
视大小 95.0(角分)


Aratos在公元前260年就知道这个天体了。

这个著名的星团,M44,又被称为Praesepe(拉丁语中“马槽”的意思),或是蜂巢星团(译注:在古代中国,它被称为“积尸气”,因为位于鬼宿之中,因此为被称为鬼星团)。它也是肉眼轻易可见的天体之一,因此从史前时代起,就被人们所熟知。一些古代传说与它有关:古希腊人和罗马人将这个“星云”视为马槽(希腊语为:Phatne),两头驴正在马槽旁进食,北侧的那头叫Asellus Borealis(巨蟹座Gamma;光谱型A1 V,4.7等,距离155光年),南侧的那头是Asellus Australis(巨蟹座Delta;光谱型K0 III,3.9等,距离144光年)。Erathosthenes认为这两头驴就是酒神Dionysos和丛林之神Silenus在与巨人族(Titans)的战斗中所乘的坐骑,后来因为巨人族惧怕驴的叫声而败退,希腊诸神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作为报答,这两匹驴和马槽一起被升入天界。Aratos(公元前260年)曾提到过这个天体,称其为“小云雾”,Hipparchus(公元前130年)将这个天体纳入到他的星表中,称之为“小云块”或者“朦胧的恒星”。Ptolemy也提到了这个天体,是他的《天文学大成(Almagest)》一书中记录的七个“星云”中的一个,他将其描述为“聚集于(巨蟹)胸口的云雾”。按照Burnham的说法,它也出现在Johann Bayer的星图中(大约公元1600年),被标为“Nubilum”(“云雾状”天体)。

Galileo首次分辨出这个“朦胧的”天体,他记载道:“被称为Praesepe的星云,不只是单颗恒星,而是一团超过40颗小恒星的集合。”此后,猎户座大星云(M42)的发现者Peiresc很可能在1611年观测了这个天体,并且分辨出其中一部分恒星,Simon Marius也在1612年观测了这个星团。Charles Messier在1764年3月4日把它加进了他的星表。

利用更大的望远镜,位于星团区域内的350颗恒星中,有超过200颗被证实为星团的成员星(它们拥有同样的速度)。一部分其他恒星是前景或是背景星,另外一些则可能还没被测量过。

根据欧洲航天局的天文测量卫星Hipparcos的最新测量结果,这个星团的距离为577光年(之前估计的距离为522光年),它的年龄被估计为大约7亿3千万年。有趣的是,不论是年龄还是自身的运动方向,M44都刚好与另一个肉眼可见的著名星团毕星团相一致,然而后者并没有被包括在Messier的星表之中,也没有被包括在NGC和IC星表中,目前它的年龄被估计为大约7亿9千万年(早期估计的两个星团的年龄分别为4亿和6亿6千万年)。尽管这两个星团现在已经相距数百光年,很可能它们都起源于同一块7亿到8亿年前曾经存在过的大型弥漫气体星云之中。因此,它们的恒星组成成份也是类似的,都含有红巨星(M44中至少有5颗)和一些白矮星。

M44还包含着一颗独特的蓝色恒星。在它的成员星之中,有食双星——巨蟹座TX,拥有金属吸收线的恒星——巨蟹座Epsilon,以及几颗7-8等的盾牌座Delta型变星,都处于后主星序状态的早期。参看我们提供的M44中最明亮恒星的列表。

鬼星团被Trumpler归类为I,2,r型(按照Kenneth Glyn Jones的说洗),Sky Catalog 2000的分类为II,2,m型,Götz则将它归类为II,2,r型。

就像在有关猎户座大星云M42的描述中提到的那样,Messier将鬼星团(以及猎户座大星云M42/M43和昴星团M45一起)加入他的星表有点不同寻常,其原因也许仍然值得思考。
30#
 楼主| 发表于 2006-2-19 09:19:28 | 只看该作者

疏散星团 M45,类型‘c’,位于金牛座



赤经 03 : 47.0(小时:分)
赤纬 +24 : 07(度:分)
距离 0.38(千光年)
视亮度 1.6(星等)
视大小 110.0(角分)



史前时代就已经为人所知了。公元前1000年到700年之间,被Hesiod提到过。

昴星团在人类历史的最早时期就被人们所熟知了。至少有6颗成员恒星可以被肉眼看见,而在中等条件下,这个数字会增加到9颗,在极清澈的黑暗天空中,这一数字会跳增至12颗以上(Vehrenberg在他的《深空奇观图册(Atlas of Deep Sky Splendors)》一书中提到,在1579年,望远镜发明之前很久,天文学家Moestlin就已经正确地画出了11颗昴星团中的恒星,而Kepler引用的观测则将这一数字增加到了14)。

现代的观测方法揭示出至少500颗恒星是属于昴星团的,大部分是暗淡的恒星,分布在超过2度(月亮直径的4倍)的天区中。与其他疏散星团相比,它们的密度相当低。这也是昴星团的年龄估计相当低的原因之一(参见下文)。

按照Kenneth Glyn Jones的说法,已知的文献中,最早提到这个星团的是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Hesiod(按照Burnham的说法,它们在当时被看成与农业季节有关)。荷马在他的《奥德赛(Odyssee)》中提到过它们,圣经也有三处涉及到昴星团。

昴星团又被称为“七姐妹”星团;在希腊神话中,这是七姐妹和她们的父母。它们的日本名字是“Subaru”,被用来命名了一款同名的汽车(译注:“Subaru”即日文中“昴”字的读音“すばる”)。它们的波斯名称是“Soraya”,是以伊朗前女皇的名字命名的。它们在旧欧洲(即英国和德国)的名字说明人们曾经将它们比喻成一只“带着一群小鸡的母鸡”。其他的文明传述着关于这个肉眼可见星团的更多其他的传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来自Knidos的Eudoxus(公元前403-350年)和来自Phainomena的Aratos(公元前270年)将它们单独列为一个星座:Clusterers。Admiral Smyth在他的《贝德福德星表(Bedford Catalog)》中也提到了这一点。

Burnham指出它的英文名“Pleiades”可能的起源,不是来自于希腊语中的“扬帆远航”,就是来自于“pleios”这个单词,意思是“丰满的”或者“许多的”。笔者更喜欢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个名字可能是源于神话中七姐妹的母亲,Pleione,这也是其中比较明亮的一颗恒星的名字。

按照希腊神话,星团中主要的,肉眼可见的恒星是以“父亲”Atlas(昴宿七)和“母亲”Pleione(昴宿增十二)的七个女儿的名字命名的,分别是:Alcyone(昴宿六),Asterope(昴宿三,双星,有时也被称为Sterope),Electra(昴宿一),Maia(昴宿四),Merope(昴宿五),Taygeta(昴宿二)和Celaeno(昴宿增六)。Bill Arnett制作了一幅昴星团的星图,上面标出了主要恒星的名字。这些名字还被标在本网页提供的UKS照片上。另外还可以参考我们的昴星团星图。

1767年,John Michell牧师利用昴星团,计算了在天空中的任意位置,能够找到这样一个由恒星随机排列而成的星群的概率,发现其可能性为1/496,000。因为还有更多类似这样的星群,因此他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些星群应该是有物理联系的星团(Michell 1767)。

1769年3月4日,Charles Messier将昴星团作为第45号天体,编入了他的第一版星云星团列表之中,发表于1771年。

大约在1846年,在Dorpat工作的德国天文学家Mädler(1794-1874)注意到,昴星团中的恒星相互之间没有可以测量的相对运动;由此他大胆地得出以下的结论,这些恒星是在一个更大恒星系统的静止中心区域形成的,而这个恒星系统是以昴宿六(Alcyone)为中心的。这一结论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其他天文学家的反驳,尤其是Friedrich Georg Wilhelm Struve(1793-1864)。然而,昴星团一致的本动速度证明了它们在空间中是成团运动的,进一步暗示了他们形成的是一个物理的星团。

长时间暴光的照片揭示出昴星团明显被星云物质包围,在我们的照片中清晰可见,这张照片是由David Malin利用UK施密特望远镜拍摄的,版权属于爱丁堡皇家天文台和英澳天文台。点击查看更多有关这张照片的信息。(这些星云物质也可以被短焦比,“大视场”,质量优异的望远镜看到,尤其是优良的双筒望远镜。焦比即焦距与口径之比。)

昴星团星云是蓝色的,这意味着它们是反射星云,反射着位于它们附近(或者之中)的明亮恒星的光线。这些星云中最明亮的部分,即围绕在昴宿五周围的星云,是1859年10月19日被(意大利)威尼斯的Ernst Wilhelm Leberecht (Wilhelm) Tempel利用4英寸折射镜发现的;它被收入NGC星表中,编号为NGC 1435。Leos Ondra提供了一份在线的Wilhelm Tempel传记,以及一幅昴宿五星云的素描,经同意归入到本资料库中。星云向昴宿四延伸的部分在1875年被发现(即NGC 1432),围绕着昴宿六,昴宿一,昴宿增六和昴宿二的星云在1880年被发现。完整的昂星团的复杂性,直到1885年到1888年间,巴黎的Henry兄弟和英国的Isaac Roberts发明了第一架天文照像机之后,才被揭露出来。1890年,E.E. Barnard发现星云物质有一个非常靠近昴宿五的恒星状聚集中心,它被编入IC星表,编号为IC 349。1912年,Vesto M. Slipher分析了昴星团星云的光谱,揭露了它们的反射星云本质,因为它们的光谱与照亮它们的恒星的光谱一模一样。

更多信息可以在我们的昴星团主要恒星及其对应星云的编号列表中找到。

本质上来说,反射星云很可能是分子云中的尘埃部分,与昴星团无关,只是刚好穿过昴星团而已。它并不是形成星团的星云的残余部分,这可以从以下事实中看出来,星云与星团拥有不同的径向速度,它们正以每秒6.8英里,即每秒11千米的速度相互穿越。

根据来自日内瓦的一个小组发表的最新计算结果(G. Meynet, J.-C. Mermilliod, and A. Maeder in Astron. Astrophys. Suppl. Ser. 98, 477-504, 1993),昴星团的年龄为1亿年。这与早期发表的“权威”年龄大了许多,以前的年龄通常在6千到8千万年之间(例如,Sky Catalog 2000给出的年龄为7千8百万年)。还有计算表明,昴星团可以以星团的形式继续存在约2亿5千万年(Kenneth Glyn Jones);此后,它们会沿着各自的轨道分散成单颗恒星(或是聚星)。

欧洲航天局的天文测量卫星Hipparcos最近直接用视差法测量了昴星团的距离;根据这些测量,昴星团距我们380光年(此前采用的数值是408光年)。新的距离数值需要对昴星团中恒星相对较暗的视星等给出解释。

昴星团的Trumpler类型被定为II,3,r型(Trumpler,根据Kenneth Glyn Jones的说法)或者I,3,r,n型(Götz和Sky Catalog 2000),意味着这个星团似乎是独立的,向中心高度聚集或是中等聚集,其中恒星亮度的分布范围较大,成员星较多(超过100颗)。

昴星团中有些高速自转的恒星,表面的旋转速度为150到300千米/秒,这在光谱型为(A-B)型的主序星中是普遍现象。由于这种旋转,它们一定是(扁圆的)椭球体,而不是球体。这种旋转之所以能够被发现,是因为它会使得光谱吸收线变得更宽,更发散,因为相对于恒星的平均径向速度而言,位于恒星一侧的部分恒星表面正在接近我们,而另一侧却在远离我们。这个星团的快速自转恒星中最突出的例子是昴宿增十二(Pleione),这也是颗变星,亮度介于4.77和5.50等之间(Kenneth Glyn Jones)。O. Struve曾经预言这样的旋转会导致恒星抛出气体包层,1938年到1952年间,对昴宿增十二的光谱分析观测到了这一现象。

Cecilia Payne-Gaposhkin提到昴星团中包含着一些白矮星(WD)。这给恒星演化提出了一个特殊的问题:白矮星是怎么出现在一个如此年轻的星团中的?由于存在着不止一颗白矮星,因此可以相当肯定这些恒星原来都是星团的成员星,并不都是被捕获的场恒星(总之,捕获过程在这样一个相当松散的疏散星团中效率并不高)。[译注:场恒星,field stars,是指独立的,不成团的恒星。] 按照恒星演化理论,白矮星的质量不可能超过大约1.4倍太阳质量的上限(钱德拉塞卡极限,the Chandrasekhar limit),更大质量的白矮星会因为它们自身的重力而塌缩。但是如此低质量的恒星演化得极慢,需要几十亿年才能演化到最后阶段,昴星团短短1亿年的年龄显然是不够的。

唯一可能的解释是,这些白矮星曾经是大质量恒星,因此它们可以快速演化,但是一些原因(比如强烈的恒星风,邻近恒星的质量吸积,或者快速自转)使他们失去了大部分质量。结果,它们可能将大部分质量都抛入太空,形成了行星状星云。总之,最后剩下来的恒星(即原来的恒星核)质量一定低于钱德拉塞卡极限,这样它们才可能演化到稳定的白矮星阶段,从而被我们观测到。

1995年以来对昴星团的最新观测发现了几个异常类型恒星的候选者,或者说是类似恒星的天体,即所谓的褐矮星(Brown Dwarfs)。这种迄今为止仍然只是假说的天体被认为质量介于巨行星(比如木星)和小恒星(恒星结构理论指出最小的恒星,即在其生命阶段中可以通过核聚变制造能量的天体,质量最少不得低于太阳质量的百分之6到7,即60到70倍木星质量)之间。因此褐矮星的质量应该拥为木星质量的10到60倍左右。理论上,它们可以在红外光波段被观测到,直径与木星相当或更小(143,000千米),密度是木星的10到100倍,因为强得多的引力会将它们压得更紧。

即使用肉眼,在一般的条件下,昴星团也是相当容易找到的,位于明亮的红巨星毕宿五(Aldebaran,金牛座Alpha,87号星,0.9等,光谱型K5 III)西北方接近10度的位置。明显包围在毕宿五周围的,是另一个同样著名的疏散星团,毕星团(Hyades);现在知道,毕宿五并不是毕星团的成员,只是一颗前景恒星(距离我们68光年,而毕星团的距离为150光年)。

在双筒镜或者广角镜中,这个星团是个壮观的天体,在1 1/5度的直径范围内可以显示超过100颗的恒星。对望远镜来说,即使在最低放大率下,这个星团也大到也无法在一个视场中看到全貌。星团中拥有许多双星和聚星。昴宿五星云NGC 1435需要黑暗的天空才能看见,在广角镜中观测效果最佳(Tempel是用一架4英寸望远镜发现它的)。

由于昴星团距离黄道较近(只差4度),星团被月亮掩食的现象会经常发生:这是非常吸引人的奇景,尤其对于那些只拥有廉价器材的爱好者来说(事实上,你用肉眼就可以观测它,不过即使最小的双筒镜或者望远镜都会增加观测的乐趣——1972年3月的月掩昴星团是笔者首次业余天文观测经历之一)。这样的现象可以形象地说明月亮与这个星团之间的相对大小:Burnham指出月亮可以被“塞进由”昴宿六,昴宿一,昴宿五和昴宿二“组成的四边形内”(在这种情况下,昴宿四,甚至昴宿三都会被月亮挡住)。同样,行星也会运行到昴星团附近(金星,火星和水星甚至偶尔会从其中穿过),展示出壮丽的景象。

就像在有关猎户座大星云M42的描述中提到的那样,Messier将昴星团(以及猎户座大星云M42/M43和鬼星团M44一起)加入他的星表有点不同寻常,其原因也许仍然值得思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Astronomy Forum of Starry Sky ( 浙ICP备16020121号 )

GMT+8, 2024-12-26 11:23 , Processed in 0.07894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