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星天文论坛(大陆著名天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历史
查看: 323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岁差简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9 19:00:2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岁差的显著标志就是天文学家历法时发现节气点西移。
所谓的节气点西移简单地说就是每年(回归年)地球公转小于360°!回归年(四季)的周期比地球公转周期短20分24秒,换算成角度就是50角秒260毫角秒。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5 11:18:34 | 只看该作者
实验探索岁差
王 萍  spu@cqu.edu.cn               王金甲wang.jinjia@163.com
摘要;岁乃年也,岁差就是年差,就是回归年与恒星年的时间差。岁差是地球基础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岁差的历史是牛顿坚定不移的支持哥白尼天文学革命的历史!自然界给我们许多假象,如“斗转星移”其实是地球公自转。真理初期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里。
要历史的看待岁差问题,1543年哥白尼的《天球运行论》发表,1600年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为宣传《天球运行论》,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用“地轴进动”解释岁差,有力的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
岁差最早发现无证可考,有记载的是公元前二世纪古希腊的天文学家喜帕恰斯发现岁差。当时是“地心说”时代,人们普遍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所有天体都围绕地球公转,岁差属于正常现象。天文学家用“日晷”测出太阳运动的周期是365日5小时48分46秒。夜间用“三点一线”法测量恒星的运动周期是365日6时9分10秒。把太阳的(视)运动周期命名为太阳年(以后称回归年),把恒星的(视)运动周期命名为恒星年。
哥白尼40岁时提出了日心说,并经过长年的观测作图和计算完成他的伟大著作《天球运行论》。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做了一系列的讲演,但直到他临近古稀之年才终于决定将他的著作出版。1543年5月24日去世的那一天才收到出版商寄来的一部他写的书,他用毕生的精力以实际观测为依据精心制图计算去研究天文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随着哥白尼的逝世天文学的革命并不彻底!现在的教材仍然沿用地心说时代形成的概念。
抵制哥白尼《天球运行论》的顽固传统势力最主要的证据就是;一个地球的公、自转,为什么会出现了回归年与恒星年的时间差(岁差)问题?太阳也是恒星为什么与其它恒星会有时间差?公元1687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用“地轴进动”解释了岁差发生原理,有力的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然而现实做的实验证明“地轴进动”并不能解释回归年与恒星年的时间差问题,并且与数学原理相悖,南北半球相互矛盾,地轴进动只能在纸上解释春、秋分点西移现象,然而对于其它的22节气点却显得无能为力。但牛顿毕竟指出了岁差的发生根源是地球的特殊运动,给我们以后正确的解释岁差指出了明确方向。
岁差的显着标志就是天文学家历法时发现的“节气点”西移。所谓的节气点西移,简单地说就是每年(回归年)地球公转小于360°!节气点在“天球”上的位置不固定,回归年的周期比地球公转周期(恒星年)短约20分24秒,换算成角度就是50角秒260毫角秒。岁差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主要有;天文学、地球科学、几何学、力学等,这一天文现象却隶属于地球基础科学范畴。分科过细导致人们丧失真正认识自然规律的能力。以致牛顿用“地轴进动”错误的解释岁差能误导我们300多年。
关键词;视运动是假象  固体潮汐  地球差异旋转  恒星年  回归年  万有引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Astronomy Forum of Starry Sky ( 浙ICP备16020121号 )

GMT+8, 2024-6-24 21:22 , Processed in 0.08565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