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星天文论坛(大陆著名天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历史
查看: 234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382年5月29日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29 19:1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382年5月29日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  1382年5月29日(明讲武十五年四月十六日),朱元津设置锦衣卫。它原是护卫皇宫的亲军,掌管皇帝出人仪仗。明太祖加强专制统治,使锦衣卫的权力扩大,兼管刑狱、侦察、缉捕盗贼奸党、监视文武百官。最高长官为指挥使,常由功臣、外戚充任,设同知、企事等官职,其下有官校,专司侦察。钢衣卫所属之锁抚司分南北两部,北镇抚司专及诏狱,直接取旨行事,用刑尤为酷烈。锦衣卫屠杀文武大臣,镇压各地人民,罗织大狱,捕人甚众。
  到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锦衣卫的特务性质进一步加强。
  1420年又设东厂。1477年明宪宗更设西厂。明武宗又增设内行厂,统称厂卫制度,开创了中国特务制度的先河。

 明代中央集权加重皇权发展到高峰
  明代官制的最大特点是中央集权加重,皇权发展到高峰。尤其是在明初,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大权独揽,中央集权变成了皇帝一人专权。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和三孤(少师、少傅、少保)在明代是皇帝的辅佐官,虽职位崇高,但无定员、无专责,实为虚衔。明代中期以后,成为大臣的加官或赠官。万历年间,张居正为太师,掌有实权,是例外。
  朱元璋称帝时,设中书省,以李善长、徐达为左右丞相。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胡惟庸从右丞相升为左丞相,他喜欢玩弄权术,朝中官员的升迁、生死赏罚等大事,自己专断处理而不禀报皇帝。内外各衙门的报告,有不利于自己的事就扣而不发,不少文武官员趋炎附势,投其门下。胡惟庸拉帮结派,形成了一个政治集团,使朱元璋成了无事可做的空头皇帝。
  眼见大权旁落,朱元璋很不高兴,便以专权枉法罪,诛杀胡惟庸及其党徒,罢中书省,废丞相制,把中书省的权力分散到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部主管一方面事务。每部设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直接秉承皇帝意旨办事。其中吏部权力特重,为六部之首。对六部,朱元璋还不完全放心,又在六部里设科,称为“六科”,作为皇帝侍从,起监察六部的作用。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朱元璋仿宋代制度,设殿阁大学士,当时设有华盖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之号,其职掌是“侍左右、备顾问”,为正五品官员。明成祖时,大学士开始参预机务,明仁宗时,阁臣之权渐重。到明世宗嘉靖年间,改华盖殿为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定四殿(中极殿、建极殿、文华殿、武英殿)二阁(文渊阁、东阁)大学士之制,称为“内阁”,阁臣称为“阁老”,大学士的班次列在六部尚书之上,成为事实上的宰相。首席大学士称为“首辅”,权力最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楼主| 发表于 2011-5-29 19:11:17 | 只看该作者
 明代中枢机构除内阁和六部外,还有御史台(洪武十五年改为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

  都察院有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等官,都御史的职责是“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又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世称“巡按”,虽只是正七品官员,但出外巡查时权力很大。

  通政使司掌管“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有通政使、左右通政、左右参议等官。

  大理寺有卿、左右少卿、左右丞等官,与刑部、都察院合称“三法司”,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

  翰林院掌管制诰、史册、文翰、讲读经史、修撰国史等事,有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等。

  国子监掌教育。有祭酒一人,司业一人,五经博士五人,助教十五人,学正十人。明代在北京、南京都设有国子监,称为“北监”和“南监”。

  明初地方行政机构沿用元制设行省,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行省。有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左右参政、左右参议等官。下设府、州、县,其长官称为知府、知县,他们只管民事和财经。地方军事另设都指挥使掌管,“一省刑名按劾之事”则由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按察使司合称“三司”,分别掌管地方上的民政、军事和司法,各自向中央负责,中央对地方各司实行垂直领导,本来由行省独揽的地方军、政、司法大权,从此一分为三。而且“三司”各自独立办事,互相监督,互相牵制。明代中叶以后,朝廷派都御史出任总督或巡抚,总领一方军政,“三司”反受其控制。
3#
 楼主| 发表于 2011-5-29 19:12:13 | 只看该作者
 君主有糟糠之妻的,此人一般说来是开国皇帝,并且青年时处在困厄微末之中。那些从老爸那里继承皇位的人,娶妻时不管身为太子或者是已登九五,天下美女供他一人选择,何来糟糠之说。而晋、唐这些王朝的开国之君原来就是旧王朝的达官贵人,早有三妻四妾,妻无糟糠之实。

(和讯财经原创)
  那么纵观历史,帝王有糟糠之妻的,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最典型,他们都出身穷困,在乱世中起事,最后得到了天下,他们的正妻吕后和马皇后是不折不扣的糟糠之妻。而且这两位糟糠嫁给两位穷小子,都有相同的原因,是她们父亲或养父的一种投资行为。
 吕后的父亲是位避仇到沛县的大富豪,《史记》说他“善沛令”,属于那种与县长、市长在一起喝酒作乐、称兄道弟的民营企业家。沛县的小吏们都去吕公家送钱拍马屁,按照官场送礼的规则,礼越重在酒席上的坐席越尊。可刘邦在门口谎称“贺钱万”,实际上一分钱不拿,坐到上席。如果吕公是个一般的土财主,那么这刘邦估计会饱受侮辱,弄不好会让吕家叫来几个如狼似虎的保安,暴揍他一顿再拖出去。《水浒传》中的雷横便吃过这样的亏,他去看县令的二奶白秀英的演出时,大咧咧坐在VIP包厢中,却忘了带钱,解释说自己是本县的捕头,白秀英的老爸不但不给面子,还讽刺他是个“驴筋头”,最后惹出风波,雷横打死白秀英上了梁山。

(和讯财经原创)
  吕公不像白秀英父亲那样目光短浅,他有着自己同宗吕不韦那种眼光开阔的大手笔。大凡乱世,能成事者一定是天不怕地不怕,有几分泼皮无赖劲头,而且能说大话忽悠别人的汉子,老老实实守规矩的人很难有大的出息。刘老三“身无分文,敢坐首席”,这一下就征服了阅世很深的吕公,连后来成为刘邦股肱大臣的萧何当时都没看出来刘邦会有多大的出息,他对吕公说“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而吕公不顾自己老伴的反对,坚决把女儿嫁给了这个整天不事产业、游手好闲的无赖。

(和讯财经原创)
  朱元璋娶马氏时,情况差不多,他家父母兄弟都死光了,一人投奔郭子兴当了名亲兵,那样的大头兵有今天没明天的,苟全性命于乱世就不错了,哪还奢望娶妻生子呀!可这位朱元璋作战勇敢又有谋略,郭子兴觉得他超乎常人,想笼络他。——战火纷飞中的军阀,身边的保镖绝对要可靠,于是将老朋友临死前托付给自己的女儿马氏嫁给了朱元璋。郭子兴此时仅仅是希望让朱元璋死心塌地替自己打仗,肯定没有吕公对刘邦那种想法。他自己也有女儿,年龄比马氏小不了多少,只把养女而不把亲闺女嫁给朱元璋,看来他是认为这笔投资风险很大,养女是别人的,投资失败也就认了。谁承想后来真正得天下的是这位大头兵,朱元璋得势后收罗了郭子兴的部属,连他的亲生女儿也做了妃子。我估计马氏寄养于郭家时,基本上是郭家小姐丫环的角色。这下丫环成正宫,小姐变妃子,怪只怪她的父亲舍不得下注,让养女占了大便宜。

(和讯财经原创)
  吕后和马后都等到了老公打下江山坐龙廷的那一天,享受了“母仪天下”的无比尊贵。史载马后和吕后都是不让须眉的奇女子,但马氏宽厚仁爱,吕后刚毅严酷。这大概可以套用一下曾风靡神州的“出身论”,这吕后出身于恶霸地主家庭,从小娇生惯养,对人颐指气使惯了;而马后很小就成了孤儿,寄人篱下,受够了生活的艰辛,能设身处地替人着想。

(和讯财经原创)
  吕后在刘邦驾崩后,自己主政多年,让吕家的子弟裂土封侯,权倾一时,最终招来了灭门之祸。这马后,就贤德多了,朱元璋要去寻找马家的后人给高官,据《明史·后妃传》记载,马后劝阻道:“爵禄私外家,非福。”朱元璋暴戾无常,好几次都是马后救了功臣的命。可惜她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就死了,否则的话也许能匡正一下朱元璋晚年的杀戮成性。

(和讯财经原创)
  刘邦对吕后的感情如何,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但从一些事例中可看出他俩更像一对利益搭配。有一次刘邦被人追杀时,嫌马车载人太多,行走太慢,将自己和吕后生的孝惠帝、鲁元公主推到车下,幸亏当司机兼保镖的夏侯婴伸出援手。对自己的亲生儿女都这样,那么对儿女的妈妈可想而知。因此刘邦富贵以后不喜欢这个黄脸婆是自然的事情,他宠爱和戚夫人所生的儿子赵王如意,常常说如意像自己,和吕后所生的孝惠太懦弱,不像自己,几次想废嫡立庶,多亏留侯张良等人力争,惠帝才能顺利继位。刘邦先吕后而去,吕后当然会疯狂报复,把戚夫人挖掉眼睛,砍断手足,灌下哑药,放到厕所里,命之为“人彘”(人猪的意思)。仇恨会使人失去理智,甚至有几分滑稽,就如清代雍正皇帝登基后,把当年和自己争皇位的兄弟赐名为满语的“猪”、“狗”,试想想,和自己同是一个爸爸所生的人是“猪”,那么自己是什么?刘邦得志后,对吕后情感应当是很淡了。吕后的仇恨难以罢休,自己的儿子孝惠帝先自己而死,又没有留下孙子,所以她想尽办法将刘家天下变成吕家,后来吕后一死,就引起了血雨腥风不是没有缘由的。

(和讯财经原创)
  而朱元璋和马后,在患难中结下的夫妻之情没有随着地位的变化而变化,这和马后的为人很有关系。《明史·后妃传》中记载,朱元璋当年在郭子兴麾下,羽翼渐丰后,被郭子兴猜忌,马皇后拍郭子兴老婆的马屁,朱元璋才能免祸。有一年军中粮食不足,老朱打仗回来又没饭吃,马皇后从养父那里偷来刚出锅的炊饼,藏在怀里给朱元璋吃,热饼将自己的肉都烧焦了。这是一位聪明女人的正确选择,女嫁从夫她必须如此。尤其这个仰人鼻息多少年的孤女,被养父送给一个志向远大勇谋兼备的男人做老婆,当然是她一生的依靠,要想方设法维护老公。

(和讯财经原创)
  老朱对大臣子女都很横,而对马皇后非常尊重,马皇后死后,“帝恸哭,遂不复立后”。在皇位继承上,可看出朱元璋对马皇后的情分。他和皇后所生的太子朱标,也很仁厚,像刘邦和吕后所生的孝惠帝一样,子不类父,但朱元璋从来没想过找一个性格像自己的儿子接班(朱棣性格最像朱元璋)。当太子先自己而死后,太子还有一大串同父异母的弟弟,而且已成年,完全可以按长幼再选一个人做皇位继承人。而朱元璋偏不这样,立太子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死后把皇位隔代传给孙子,而且怕那些如狼似虎的叔叔造反,遗诏他们留在封地别动,不要进京奔丧。朱元璋这样做,一个最合乎逻辑的解释就是:他一定要把皇位传给自己和马皇后所生的后裔。夺了侄儿皇位的燕王朱棣,也称自己是老爸和马皇后所生的儿子,《明史》中也是如此记载。而后来的史家如孟森等人,经过详细的考证,这朱棣是朱元璋和其他妃子所生,甚至有人考证为俘虏来的高丽妃,朱棣得天下后,篡改了皇家档案。朱棣这样做正是因为心虚,从另一个角度证明马皇后的地位。

(和讯财经原创)
  刘邦和朱元璋,都能让糟糠之妻享受到男人成功带来的富贵,不是因为他们两人品德多高尚,而是当时纳妾的制度和文化能给这些成功男人在情欲方面得到公开的补偿,如此反而保护了糟糠之妻的利益不受损害。

(和讯财经原创)
  文章摘自 《皇帝、文臣和太监》 作者:十年砍柴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Astronomy Forum of Starry Sky ( 浙ICP备16020121号 )

GMT+8, 2024-11-22 21:21 , Processed in 0.07452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