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星天文论坛(大陆著名天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历史
查看: 303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记2010年度全军爱军精武标兵——李元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2 20:08: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等功臣、全军爱军精武标兵、沈阳军区某炮兵团士官李元军
 中广网辽宁1月10日消息(通讯员李祥辉)山,绵延深邃;路,崎岖萦回。辽东某山地,沈阳军区某炮兵团一场检验按纲施训成效的通信专业野外班组架设比武正在进行。
  为了减少作业时间,一名士官选择了一条布满荆棘的灌木丛路。在架设途中,他右小腿不小心被树枝刮了一条长5厘米、深1厘米的口子,鲜血直往外冒。这时,只见他却毫不犹豫的从身上解下捆绑被复线的背包绳,扎紧伤口,继续跑向终点。最终,他不出意料地勇夺比武第一名。
  这名士官就是素有“铁血硬汉”之称的沈阳军区某炮兵团指挥连班长、中士李元军。
  团政委郭仲军说,如果把李元军比作一棵挺拔的树,那么从抽芽到成材,周期确实很短——从地方大学毕业入伍仅6年,当士官也才4年多,他就收获了令人赞叹的成绩和荣誉——
  连续4年被团评为“优秀士兵”、“军事训练先进个人”;连续3年被所在旅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连续2年被集团军评为“优秀四会教练员”。同时,他还被集团军评为“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士兵标兵”,被四总部评为2010年度“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和“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二等奖”,荣立3次三等功、1次一等功。
  成才之路不平坦。入伍之初,第一次三公里摸底考核,全连25名新兵,李元军排名第19。军要思战,兵当务练。此后,为了练长跑,每天一早他就把沙袋绑到腿上直到晚上睡觉;连队规定不允许在晚上和节假日进行小型练兵,他磨破嘴皮子说服排长、班长,指导自己举杠铃、练蹲起……直到全身湿透。
  没有白流的汗水,没有白下的功夫。3个月后,李元军3公里训练成绩从19名,飙升至第1名,并稳居不下;新兵下连时,全团组织军事课目比武,他一举夺得手榴弹投掷、引体向上、三公里越野和军事全能四个第一,并被评为“优秀新兵标兵”。
  荣誉的花环向来都是用智慧和汗水织就的。有线专业号称是炮兵中最苦最累的一个专业。新兵下连时,李元军主动申请要当这个专业的兵。为了夯实基础,别人每天跑一个五公里,他却早晚各一个,而且每次都在腿上绑上3公斤的沙袋,背上重10多公斤的被复线。此外,他坚持每天做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100个蹲起。训练收、放线,别人一天练20次,他加倍练40次;练习攀登固定,他半年就磨破了三双迷彩胶鞋……凭着这股劲头儿,在当年的“八一”军事比武中,还是新兵的他,就夺得了全团有线兵综合第三名的好成绩。
  “要想成为一名精武尖兵,光靠流汗拼体力不行,还必须讲究科学方法,苦练加巧练。”李元军深谙这样的道理。有线专业中有一个线头接续的训练课目,新大纲要求是7分钟完成,大多有线兵都需6分钟左右完成,最快的也要5分钟。
  为提高训练效率,李元军几经探索研究,改造了作业工具,在钳子上用铁锉磨出一个比被复线略小的缺口,剥皮时只要把被复线放在缺口内,便可以轻松剥下,还防止断线。同样操作,用普通的钳子需要60秒,而用他改进过的钳子只需要15秒。经反复训练,他硬是把线头接续课目从5分钟缩短到了3分钟,有效提高了训练质量。凭此,他连续四年在团里组织的专业比武考核中夺得第一。
  人在线路通,不误一秒钟,是李元军作为有线兵追求的最高境界。2010年11月,军区组织他所在旅在科尔沁草原展开陆空联合实兵演习。期间,李元军带领有线班战士连续数昼夜不眠不休,紧急转移总机4次,架设有线线路13条,共计70余公里,转接电话200余次,此次转接成功,全时保障了各指挥所、观察所和营连之间的通联。
  “啪!啪!”随着两枚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进攻战斗随即打响。只见,李元军带领两名战士连夜奔袭15公里,迅速架通了所有指挥所和观察所之间的有线线路。为确保线路全时通畅,他仅凭自带的两个面包、一瓶矿泉水,连续2昼夜没有合眼,全天候巡线护线。无论哪里出现故障,他都第一时间赶到并予以排除,最终确保了演习取得圆满成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20:10:44 | 只看该作者
我国132名西藏边防军人后代入伍进藏戍边(图)

追寻父辈足迹 奔赴雪域高原

  132名“老西藏”后代进藏戍边

  本报拉萨1月4日电 记者欧灿、特约通讯员张文恒报道:元旦前夕,2010年冬季应征入伍的西藏部队新兵在成都经过短暂的适应性训练后,已经分批次全部进藏。西藏军区有关部门在摸底调查时发现,这些立志到雪域高原从军报国的年轻人中,有132名西藏边防军人的后代。“老西藏”心系边防献了青春献子孙的情怀,以及他们的后代传承“老西藏精神”的志向,在西藏军区各部队引起较大反响。

  这些西藏边防军人的后代告诉记者,他们从小听着父辈的戍边故事长大,高原军人的价值追求、奉献意识和英雄气质给他们打下了深刻烙印,激励他们作出了应征入伍、到西藏服役的人生选择。

  从四川省绵阳市入伍的新战士房子雄,在大学里学的是航空专业,因成绩优异,受到多家航空公司青睐,但他不为所动,决心像父亲那样,成为一名西藏边防军人。来到西藏军区司令部新兵营后,房子雄很快适应了高原环境和艰苦训练的考验,被选进纠察连,成为新兵中的训练骨干。

  来自河南省许昌市的宋恒博、山东省滕州市的朱军宇,也都是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他们学的分别是心理学和法律专业,本来可以在内地找份收入可观的工作,但他们受曾在西藏军区服役的父亲影响,都选择到雪域高原戍边卫国。

  多年负责新训工作的西藏军区教导大队大队长胡辉介绍,2010年冬季进藏新兵中,西藏军人的后代明显多于往年。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胡辉认为,一是因为“老西藏”们对雪域边关怀有深厚的感情,希望子女到那里摔打锻炼;二是因为这132名新兵受父辈影响,向往神秘的高原,向往军旅人生;三是边防部队工作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进藏新兵及其家长没有后顾之忧。

  如何认识“老西藏”争相送子女进藏当兵的现象?西藏军区政委郎友良认为,西藏边防军人的后代以父辈为榜样,作出追寻崇高的选择,对年轻一代的成长具有导向作用,值得肯定和赞赏。

  ■“老西藏”后代速写

  陈璐——

  为了父亲热爱的那片土地

  ■特约通讯员 张文恒 曹虎城 本报记者 欧 灿

  告别城市,走向雪山,陈璐的选择让常人有些难以理解。

  她已在2010年7月考取成都市广播电视大学,本可以在舒适、安逸的大都市从容规划人生。陈璐说,选择进藏当兵是因为我的父亲。

  陈璐的父亲陈大东曾是一名汽车兵,在雪域高原奔波了9年,青藏公路、川藏公路不知跑了多少遍。父亲把青春献给了边防,转业后仍然留在西藏军区汽车修理厂工作,直到陈璐6岁那年,他因积劳成疾倒在工作岗位上,再也没有起来。

  父亲去世后,母亲简丽红没有再婚。10多年来,母女俩相依为命,也正是在生活的考验中,陈璐逐渐变得坚强起来。在了解父亲的故事后,陈璐读懂了父亲:戍边军人用生命铸在风雪边关的丰碑就是一座精神高原,这是一种没有海拔的高度,只能用心去体味、去丈量。

  听说父亲曾经服役的西藏军区某汽车团在家乡征兵,陈璐马上告诉了母亲。那一夜,简丽红翻出丈夫的照片,再次讲起当年的故事,母女俩相拥而泣。第二天,陈璐就跑到征兵办报了名,要求到父亲生前战斗过的雪域军营服役。亲朋好友闻讯都来劝阻简丽红:“你咋还让女儿去西藏当兵?”简丽红只是淡淡地回答:“娃娃自己想去,因为她爸爸在那里。”陈璐的回答则更坚定:“只要骨子里注入了一种情感、一种信念,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不怕。”她说,她愿成为一朵生长在高原的格桑花,静静地绽放青春的美丽,为了父亲,也为了父亲热爱的那片土地。

  钟誉霖——

  我是全家第18名军人

  ■杜 鹏 本报记者 郭丰宽 特约记者 陈伟平

  提起拉萨警备区某团新战士钟誉霖,大家都觉得他不像新兵。整理内务、打扫卫生、队列训练,他都干得有模有样。“部队的情况你咋这么熟悉?”许多新战友忍不住问他,“钟誉霖,你以前是不是当过兵呀?”

  他们的判断显然不对,钟誉霖2010年6月刚刚高中毕业,是名副其实的新兵。

  之所以这样“熟悉”,是因为他出生于军人世家。钟誉霖的爷爷钟世泽是一名工程兵,参加修筑了闻名中外的川藏公路。他的大伯当过川藏线上的汽车兵,姑父现在驻藏某部服役,叔叔、婶婶都是转业军人。

  可以想象,钟誉霖从小经常听到的,就是部队战友之间互帮互助的感人故事,是部队的纪律、军人的使命。所以,钟誉霖从小就立志从军。看电视,他最喜爱反映军营生活的故事片;与伙伴玩游戏,他最喜欢扮演“红军”,他常对小伙伴们说:“等我将来长大了,要像爷爷和爸爸他们一样,到部队去扛枪报国,守卫祖国的大门。”父母很欣赏儿子的志向,他们都是登山爱好者,经常带儿子去爬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让他从小就经历高原的风雪。

  愿望在新年到来前实现了。2010年11月,钟誉霖接到了入伍通知书。爷爷从他手中拿过通知书一看,脸上顿时乐开了花:“孩子,你是全家第18名军人,这一来咱们祖孙三代人都在西藏当过兵了,你是我们的骄傲!”临行前,家里所有当过兵的亲戚都赶来为钟誉霖举行欢送会,大家都有说不完的话。钟誉霖把他们的期望一一记录在本子上,现在每天熄灯前翻一翻,一天的疲惫一扫而光。

  范梓峻——

  当好兵是一生的财富

  ■本报记者 郭丰宽 特约通讯员 曹虎城

  林芝军分区新战士范梓峻性格直率,当记者问他为什么到西藏当兵时,他的回答与其他西藏军人的后代不同:“我想在这里得到锻炼,父亲说以后要把几百万元的公司资产交给我管理,前提是必须到西藏当兵,而且必须当一名他认为合格的高原兵。”

  当年,范梓峻的父亲从西藏退伍后白手起家,打过零工、摆过地摊,到今天他的建筑公司拥有四五百万元的资产。

  高中毕业后,范梓峻随父亲在公司打拼。母亲对父亲说:“你一辈子奔波劳碌,现在儿子大了,不如把公司交给他管理,你坐镇把关就行。”

  “他从小到大没吃过什么苦,能挑起这副担子吗?”父亲想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向全家人宣布了一个决定:“梓峻要想继承这份家业,必须像我一样到西藏当几年兵,经过高原部队的锤炼,我才能放心让他接我的班。”

  其实,范梓峻从小就崇拜军人。他父亲虽然离开部队多年,但仍然保持着军人作风:吃饭时要求不能有声音,每天早上起床晨练,做什么事情都要争第一……逢年过节,父亲都会邀老战友“喝一杯”,一起聊当兵的日子,聊战友间的生死友情,给范梓峻留下了深刻印象。

  “部队到底是什么样子,父亲为什么对部队的感情那么深?他为什么常对我说,当兵的历史是一生的财富?”范梓峻对军营充满了好奇。

  范梓峻穿上军装离开家乡时,父亲送他一句话:不经历风雨,我就是把你送到天上,你也见不到彩虹。

  索朗达杰——

  到阿爸老连队来当兵

  ■李昆泽 何思洁 本报特约通讯员 张文恒

  藏族青年索朗达杰来到西藏山南军分区某边防连,比其他新兵更加兴奋,因为他的军旅生活将要在阿爸格桑罗布曾当过7年兵的连队开始。

  格桑罗布是一名1974年入伍的老兵,他经常向儿子讲起在边防连队的经历。索朗达杰至今还记得,阿爸说那时候连队条件十分艰苦,冬天只能吃脱水干菜,有时一个月都洗不上热水澡,可官兵们的干劲却很足。特别是有一次,暴风雪吹断了通往驻地县城的唯一一条电话线,阿爸自告奋勇要求承担检修任务,一个人顺着电线杆在雪地里走了一整天,回到连队后好几天,双脚都不能下地……从阿爸轻描淡写的叙述中,索朗达杰感受到阿爸心中的自豪和对那段苦乐人生的怀念。那一刻,他觉得阿爸真伟大。

  高考落榜后,索朗达杰背着家人偷偷报名参了军,直到顺利通过体检、政审,才告诉阿爸。格桑罗布得知后欣喜不已,更没想到的是,儿子到部队后居然分到了自己原来当兵的连队。他在电话中大声喊道:“儿子,咱们现在是一个连的战友了,好好干,别给你阿爸丢脸!”

  索朗达杰告诉阿爸:连队以前的木楼变成了钢筋水泥营房,还有塑胶篮球场、阳光棚和鱼塘。连队开饭也不像你讲的那样,大家围在一起抢面条,而是实行分餐制。刚进寝室,班长就过来为我们铺床、递开水,连队真好。

  从父亲激动的话语中,索朗达杰对自己肩头的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一定要当个好兵,因为阿爸一直在注视着我,注视着他的老连队。”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20:29:12 | 只看该作者
数九寒天,风雪边关“新八怪”

驻漠河某部战士王海涛正在冒雪执勤。他手中的温度计显示,当时哨位气温为-43℃。吕衍海摄



    ■通讯员李帮宏、汪作成发自漠河北极哨所——

    1 套靴穿在皮鞋外

    【天气预报】东北风3~4级;小雪;气温:-29℃~-43℃

    去年12月23日上午,笔者来到大兴安岭军分区北极哨所。寒风呼啸中,营门口哨兵的装束分外惹眼:制式棉帽挂满亮晶晶的雪霜,黑色护鼻将脸部挡得严严实实只留两只眼睛,更让人称奇的还有他们的“大脚丫”。

    “这双‘大脚丫’,是总部专门配发的特制防寒外套靴。”哨兵吕志磊介绍说,过去穿普通制式棉鞋不扛冻,三九寒天,脚丫子被冻得直拉拉得疼。“现在好了,不用脱鞋就可以直接穿上它,暖得很!”

    笔者用手摸了摸“大脚丫”,嚯!每只有45厘米长,一尺多高,制式毛皮鞋“藏”在里面,官兵站岗执勤不再惧寒。

    ■通讯员汪作成、韩首堃发自黑龙江畔——

    2 军犬足蹬“棉布袋”

    【天气预报】东北风4~5级;中雪;气温:-29℃~-43℃

    冬日的黑龙江在白雪覆盖下,像一条白龙蜿蜒而去。去年12月23日上午9时,笔者随巡逻组乘巡逻车驶向江畔。

    “停!前方冰层结构复杂,改为徒步巡逻!”随着哨长许文博一声令下,大家依令跳下巡逻车。军犬员陈国强发出“跳”的口令后,军犬“虎子”嗖地从车上跳下来,身穿黄色“棉衣”,足蹬“棉布袋”。

    前不久,陈国强带着“虎子”巡逻,突然界江风雪弥漫,气温骤降至-42℃。因冰面温度极低,“虎子”说啥不愿意在冰上行走,四肢不停地甩动。完成任务后,它的脚趾冻得发红。为此,陈国强请缝纫店师傅特制了4只棉脚套和一件棉服,给“虎子”穿上。从此,它再也不闹“罢工”了。

    ■通讯员李帮宏、韩首堃发自北极哨所——

   3 铁锤敲冰走得快

    【天气预报】东北风4级;晴转多云;气温:-30℃~-43℃

    行走穿“铁甲”,巡逻带铁锤,这可是笔者在北极哨所见到的新鲜事儿。

    巡逻组踏着没膝积雪艰难行进。“大家注意,前方是冰层复杂地带!”随着哨长霍文博的提醒,官兵抬眼望去,前方不远处出现一块约500平方米的“清沟”。“清沟”附近有夹层冰,表面被冰雪覆盖,陷入其中很危险。

    “停!”只见霍文博从腰间抽出一根约半米长的木棒,顶端固定着一个铁锤,他用铁锤不停地敲打冰面探路,敲打出许多夹层冰,成功化解了一次次险情。

    ■通讯员张中国、张作亮发自兴凯湖——

    4“移动哨所”真叫帅

    【天气预报】东北风4~5级;晴;气温:-14℃~-23℃

    去年12月31日,黑龙江省军区边防某部官兵巡逻在“冻冒烟”的中俄界湖兴凯湖上。寒风刺骨,官兵眉毛、眼睫毛上挂满了“白毛霜”。

    然而,走进设在执勤点的一个个白色的“边防执勤点生活保障单元”,一股热气扑面而来。保障单元内执勤平台、住宿间、卫生间、厨房等一应俱全,集执勤观察、食宿、照明、学习等功能于一体,采取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相结合,可独立保障5-7人执勤生活。

    同时,他们根据冬季界湖管控需要,在保障单元底部装配滚轮和滑道,方便在冰面上机动,可根据执勤需要展开与撤收。保障单元外表与冰雪浑然一体,能有效伪装。“移动哨所”巡界湖,为管边控边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讯员王 兵、张文建发自“黑河好八连”——

   5 哨兵吃上“千家饺”

    【天气预报】北风4~5级;多云;气温:-12℃~-25℃

    去年12月31日凌晨,“黑河好八连”夜班哨官兵下哨后,吃上热气腾腾的饺子。但这些饺子形状各异,有圆的、长的,馅也不同,有韭菜馅的、酸菜馅的、白菜馅的等等,被官兵们称为“千家饺”。

    原来,八连连史馆多年来始终义务为驻地中小学校开展国防教育,一些中小学生得知官兵在界江执勤的感人事迹后发出倡议:每人每年亲手包10个饺子,送给站岗执勤的战士。这个倡议得到师生和家长的热烈响应,年复一年,“千家饺”源源不断送到连队。

    每年入冬后,驻地的一些大爷大妈也会自发地来到八连,自带青菜和猪肉,一齐动手为官兵包冻饺子。一张硕大的塑料纸铺在院子里,包好的几千个饺子摊在上面,不到10分钟便“速冻”成了。“千家饺”涌动着浓浓拥军情,坚定了官兵戍边的意志。

    ■通讯员崔 维、李夏发自中蒙边境1356号界标——

    6 风镜套着墨镜戴

    【天气预报】西北风3~4级;大雪;气温:-22℃~-35℃

    去年12月29日,驻守在大兴安岭深处的内蒙古军区某边防团,迎来了入冬以来最大一场降雪。早上8点,边防二连执勤官兵踏上边境巡逻路,“风镜套着墨镜戴”成为边防线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上士王静波介绍说,连队驻地位于“冻死人山”附近,“三月雪、六月霜、九月一片白茫茫”。今年上级为连队配发了新型风镜,提高了巡逻官兵防风抗雪能力。但风镜透明镜片对于积雪反射的太阳光没有遮蔽作用,长时间在雪地行进,官兵眼睛时常被刺痛,甚至产生“雪盲”现象。

    为此,连队为每名执勤官兵配发了一副墨镜。现在,巡逻组每次出发前将风镜套在墨镜上,既保证了不受风雪侵袭,又避免了“雪盲”的发生。

    ■特约记者毛德海发自天文点边防连5390前哨班——

   7  湖水装进塑料袋

    【天气预报】西北风3~4级;晴;气温:-29℃~-35℃

    在都市人们习惯了喝桶装水,但在喀喇昆仑天文点边防连5390前哨班却有一个怪现象:吃水用袋装。这里海拔比神仙湾哨卡还要高出10米,官兵吃水每周都要到几十公里外的冰湖去拉。

    以前官兵像在采石场采石头一样,露天取冰块化水,常常是一碗水半碗沙。后来他们发明了蓄水储冰的办法,先把湖水灌进塑料袋,等它结冰后再一袋袋拉回连队。

    去年12月29日,取水的官兵5人一组,用钢钎、铁锹在冰面上“打井”:先凿出水桶大的窟窿,然后再往下深挖近1米,清澈的水便顺着冰窟窿往上冒,转眼间就流出了冰面。官兵有的撑塑料袋,有的灌水,有的用绳子封口,不一会儿,一个个冰窟窿周围便整整齐齐地摆了上百个冰袋。

    ■通讯员宋朝华、王华发自西藏踏瓜登边防连——

   8 吃饭铁铲把路开

    【天气预报】大雪;气温:-7℃~

    -25℃

    去年12月29日夜的一场大雪,把踏瓜登边防连的7个蔬菜大棚压塌了一大半。莴笋、白菜、萝卜等蔬菜官兵总舍不得拔,希望能在大雪封山期餐桌上每顿饭见到些绿色。可现在,这点希望就要被这场大雪冻结。

    第二天早上起来,近2米厚的积雪把宿舍楼大门堵了个严严实实。全连官兵利用从起床到早餐的时间,开辟出一条通往餐厅的雪胡同。

    连队驻地地处北印度洋暖流与青藏高原寒流交汇地带,冬季雪大冰厚。常常是饭还没吃完,刚辟出的通道雪已盈尺。怕被大雪困在餐厅,官兵吃饭也得带上铁铲,这成了边防“一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Astronomy Forum of Starry Sky ( 浙ICP备16020121号 )

GMT+8, 2024-11-22 21:38 , Processed in 0.06724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