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在“观测到的宇宙”形成前就已有天体运动,有些天体还经历了复杂的“——聚集——分裂——再聚集——再分裂——”过程。宇宙大爆炸不是“奇点”大爆炸,而是运动中的天体或星系大碰撞后发生的大爆炸。天体或星系大碰撞发生大爆炸的膨胀力使天体及弥漫物质重获加速度散射宇宙空间,从而使“观测到的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过程。
关键词
陨石
星系红移
微波背景辐射
氦丰度
碳氢化合物与水分子
一、陨石
陨石是“从宇宙空间穿过地球大气层落到地面上的天然固态物体(流星体),又称陨星。[摘抄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1980年12月第1版第539页]”如果在“观测到的宇宙”形成前就已有天体运动,那么陨石就有可能是天体或星系大碰撞发生大爆炸的碎体,在大爆炸膨胀力的推动下随惯量运动。
1、“陨石在地球大气层高速下降时,受到高温高压气流的冲击,有的陨石会发生爆裂。爆裂后的许多陨石碎块落向地面,这种现象称为陨石雨。[摘抄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1980年12月第1版第540页]”既然小天体聚集时发生爆裂,那么大天体聚集时就也有可能发生爆裂。
2、“陨石的形状各种各样,有钝圆锥状、多面体状、椭球体状、扁球形,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等等。[摘抄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1980年12月第1版第540页]”从陨石的形状分析,应该是碎裂天体。
3、“陨石的比重一般要比地球上常见的石头大些。[摘抄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1980年12月第1版第540页]”如果陨石的“母天体”比地球大或是“母天体”的深层物质(因形成岩石时的压强影响密度),那么陨石的比重比地球上常见的石头大些就不奇怪了。
4、“组成陨石的近百种化学元素同组成太阳、地球、月球等太阳系天体的化学元素是一样的。非球粒陨石的化学成分同地球上的超基性岩、基性岩和基性火山岩的化学成分相近,而其他类型陨石的化学成分同地球岩石差异较大。[摘抄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1980年12月第1版第542页]”因此,可以肯定陨石的“母天体”与太阳、地球、月球等太阳系天体相似。
5、玻璃陨石“一般只有几厘米大小,有各种形状,多数是钮扣状和泪滴状,颜色从深褐色到黑色,不透明。也有少数地区发现的玻璃陨石是绿色和透明的。大多数玻璃陨石的表面上,还有成组的皱纹,这些特征使人们推测玻璃陨石是熔融状态下高速飞行并迅速冷却形成的。[摘抄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1980年12月第1版第540页]”据此推测:玻璃陨石应该是天体大爆炸溅射出的熔融物质。
“除少数几个近距星系外,其他星系的光谱都呈现红移。[摘抄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1980年12月第1版第151页]”“从地球的任何方向看去,遥远的星系都在离开我们而去,而且离我们越远的星系,远离的速度越快。[摘抄自《宇宙大爆炸》http://baike.baidu.com/view/14565.htm]”相反,如果把“观测到的宇宙”中向四面八方远离中的星系运动倒过来看,它们应该是从同一源头发射出去的{从这个源头物质解体顺推到当今“观测到的宇宙”就象是发生一次大爆炸。“有些科学家根据哈勃的理论进行后推。他们认为,既然现在的星系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那么,向遥远的过去追溯,各星系之间的距离一定很小,越往过去追溯,星系之间的距离就越小,[摘抄自http://www.luoxiao.net/wlkt/Article/lx/wlkt/kx/kjzg/twahz/twlt/content/7.htm武汉电视台《宇宙向何处去》]”直至天体之间的距离趋于零(有人把这个源头称为“奇点”)},那么这个源头物质是一个无限紧密的“奇点”还是一个大天体或多个大天体与星系呢?这个源头物质是原始的还是聚集而成的呢?这个源头物质又是怎样碎裂并散射出去的呢?假如“观测到的宇宙”中的星系是由一个“无限紧密的奇点”爆炸产生的,那么这个“奇点”小到什么程度呢?物质又紧密到什么程度呢?
“观测到的宇宙”中有“无限紧密的物质”吗?空间、时间和物质可能从“奇点”中爆炸出来吗?假如“观测到的宇宙”中的天体及弥漫物质是由一个“原始大天体”发生大爆炸散射出去的,那么这个“原始大天体”是什么能量使之发生大爆炸呢?假如“观测到的宇宙”中的天体及弥漫物质是由“星云聚集而成”的,那么,星系为何呈现红移呢?地球自转与公转为何会产生夹角呢?如果既不是“奇点”爆炸,又不是一个“原始大天体”爆炸,那么就可能是运动中的天体与天体或天体与星系、星系与星系发生了一次大碰撞,它们在碰撞挤压、磨擦等动能作用下,使有些物质受热膨胀或发生化学反应、核反应等,例如铀发生核裂变、氢聚变成氦等形成大规模天体爆炸使天体及弥漫物质重获加速度散射宇宙空间,随着天体及弥漫物质的散射范围扩大和气体在宇宙空间的逐渐扩散,气压和温度也随之降低,致使“观测到的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过程。{从最新的观测资料看,人们已观测到的离我们最远的星系是130亿光年,如果这个星系的光是在130亿年前发出的,那么发生这次天体大爆炸的时间至少是在10000亿年前[(130亿光年÷银河系与人类可以看到的最远星系的分离速度)÷2]}。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科学家彭齐亚斯和R.W.威尔逊为了改进卫星通讯,建立了高灵敏度的号角式接收天线系统。1964年,他们用它测量银晕气体射电强度时,发现总有消除不掉的背景噪声。他们认为,这些来自宇宙的波长为7.35厘米的微波噪声相当于3.5K。1965年,他们又订正为3K。[摘抄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1980年12月第1版第428页]”为什么会存在微波背景辐射呢?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微波背景辐射是天体大爆炸的遗迹。 “在各种不同天体上,氦丰度相当大,而且大都是30%。用恒星核反应机制不足以说明为什么有如此多的氦。[摘抄自《宇宙大爆炸》http://baike.baidu.com/view/298574.htm]”如果这些氦原子核确实是由氢原子核聚变而成的,那么“观测到的宇宙”就一定经历过高温时代。
五、碳氢化合物与水分子
关于地球上水的来源“有观点认为在地球形成初期,原始大气中的氢、氧化合成水,水蒸气逐步凝结下来并形成海洋;也有观点认为,形成地球的星云物质中原先就存在水的成分。另外的观点认为,原始地壳中硅酸盐等物质受火山影响而发生反应、析出水分。也有观点认为,被地球吸引的彗星和陨石是地球上水的主要来源,甚至现在地球上的水还在不停增加。[摘抄自http://baike.baidu.com/view/2630.htm#5]”从天体大爆炸的角度分析,天体大爆炸后随着物质的扩散,气压和温度逐渐降低,大量的氢气与氧气接触燃烧生成水分子,水分子与其它混合气体及金属物质等接触生成酸与盐等,大量的酸性水与混合物汇成泥浆被地球吸引形成地表并析出大量的水溶液形成海洋。随着大爆炸后的气压继续下降,地球外层近距离气体逐渐受地球引力制约,使离地面越远,大气越稀薄,地球大气层形成后太空中的酸性水与泥浆混合物就很难被地球吸引了。
二○一○年七月二十日
1、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北京.上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0
2、武汉电视台·科技之光·天文论坛·宇宙向何处去;上海网上天文台·大爆炸宇宙论等网上资料。
刘静平,男,1960年2月23日出生,湖南省衡东县石湾镇清水村第十组人;1977年8月参加工作;1979年7月加入中国;现在湖南省衡东县环境保护局工作。
联系邮箱:hunanliujingping@126.com
QQ号码:33841289
联系地址:湖南省衡东县环境保护局
邮政编码:421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