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星天文论坛(大陆著名天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历史
查看: 237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道德经>与宇宙起源及宇宙大爆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15 14:54: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道德”一词,哲学上泛指:净化人类的灵魂。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老子》书认为:道生万物,德蓄养万物。道德乃是生化万物之母。前者属哲学范畴,后者届自然科学范畴。但老子的道德,也兼容了哲学,养生学,并涉及化学,物理学天文学及宇亩大爆炸学等自然科学领域、形成老子自然科学体系。和道家思想精髓。   象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正是老子对宁宙全息统一论暨天人和一思想的精辟阐释。如把此句倒置,把“法”换成“生”:既自然(自然形成初始宇宙,)生道,道生(宇宙原始之气,演变成各种天体)生天,天(可见宇宙天体,象太阳系银河系,现指太阳生成地球)生地,地(地球自三十五亿中前出现生命至人类诞生)生人。可见,这又是一部宇宙形成、演变的发展史。   下面,我们结合老子道德经中关于宇宙起源和宇宙大爆炸理论,作一重点论述。   一、道是什么   道学哲学家认为:道是宇宙间一切物质和生命之源,自然法则之化身。《老子》一书认为:“道”柔弱,是“先天地生”而“为天下之母”。(笔者认为)天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气,气乃水之升发的最高形态;又是大地化生之本。《周易.系辞上传》曰:“一阴一阳谓之道”。北宋程伊川认为:—阴—阳是气。阴阳二气为道所生。那道又是何物?唐东海徐居易《明通赋》云:“太极判为天地,一起分为阴阳,流出五行,化生万物,为人禀命。”何谓太极,古人认为:阴阳合抱一体为太极。而阴阳二气又为道所生。所以说,太极既是道。所谓“一气分为阴阳”之‘一气’,既指道之混沌—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二气,通过相互激荡,产生万物。天文学家认为:原始宇宙没有天体和星系,只有一团混沌炽热的元素气体。庄子更为精辟的指出:所谓‘道’者:“通天下一气耳。”   “道”还象征着宇宙,见《二十五章》节选:“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域中:译注,宇宙空间。天大:即构成宇宙的天体单位。象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可在放大的银河系天体中,太阳只是颗普通的恒星。老子在此把道列存第一位,意喻比天大,比地大,……。那么,比太阳系银河系类的天体更大的是什么呢?那自然是我们的宇宙了。很显然,道是何物?就不言而喻了。其实道与域中,都是喻指宇宙空间,只是老子不肯捅破这层谜底,大概是给后人留下一个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值得一提的是,老子在此是按宇宙演变的发展顺序,分四个层次依次排列的:道(宇宙)--天体(恒星)--地球行星--人类。如把此句倒过来读,仍可认得出道是宇宙本体,既比人大的是我们的地球…,比地球大的是太阳系银河系类的大天体,比太阳银河系类的天体大的—是我们浩瀚的宇宙。   《抱朴子》,曰:“道者涵乾括坤。”乾:即天。坤:即地。意即道之空间时间涵盖着天体和星系,也包括我们的地球。   应该指出的是:老子的道之柔弱与庄子的“通天下一气耳”之道,都是阐释宇宙原始之气(老子的道,还象征宇宙)。只是老子的道过于神秘(关于老子道之神秘,下章重点研讨),而庄子的道又过于单纯直露了罢!   此章所论,道可谓是一身二职(实际是一身数职).即是宇宙原始之气、又代表字宙空间。元素气体与初始宇宙,是一种相互衣存。相互作用的互利伙伴关系。没有宇宙提供的空间,气体物质将不复存在和产生。反之,宇宙空间没有气体物质存在,星系世界也不能产生。宇宙就等于如同虚设。如此而己。   二、《道德经》与宇宙起源   关于道德经与宇宙起源之科学连系,见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老子指出:道、德、物、势乃是万物生成之四大因素。就是说,道生万物,德畜养万物,物质赋予万物形状,环境使万物成为定型。   “道生之”何意?   道生万物并非是指直接生万物……,德才万物的直接生母。就是说,道只给德提供生化万物材料,置于怎样生化万物,那是德的事情了,但没有道提供的原料,德也是巧妇难作无米之炊。即然道是万物之源,且在天地之先就己存在:又“通天下一气耳”。那么,在宇宙初始,道提供给德的到底是—种什么样的生化原料?   天文学家认为:在宇宙初始,没有天体和星系,只有一团炽热均衡的元素气体,其密度很大,温度很高。只有中子、质子、光子等粒子。这些炽热的气体,正是现今宇宙间一切物质和生命之源。正如大爆炸的倡导者美国科学家加莫夫(一九零四至一九六八)曾指出的:“现今宇宙中存在的所有元素都是在大爆炸的最初三分钟内合成的。”原来,道在天地之先是一团炽热的元素气体物质,不:应该更准确的说,是宇宙初始的气体物质。这团炽热气体物质,正是现今宇宙间一切物质和生命之源。   需要指出的是,“道”并非是中国的特产,在西方《圣经》和哲学中,道也是肩负着生化万物的大任。《圣经》约翰(第四福音书的作者)云:“太初有道,”“……,籍着他(基督)创造绪世界。”“实际上,唯藉道使它(指基督)成就了。”(《基督的二性》德·马丁开姆茨·著)意即:道是基督创造诸世界的原料。厄留根拿(800/815—877,爱尔兰僧侣)说:“万物的存在,无非是在上帝的‘道’里面,那是最初的原因。”(孙律·著《基督教与美学》42页)虽然上帝把道据为已有,但还是无可否认的突出了“道”创生万物的作用性。所以,达马色的约翰(700?—754),东正教中最权威者)补充说:“道充满着创造。”(《正统信仰阐详》,第二篇,第二章。同上了35页)真正揭开道之神秘面纱的,是外国现代科学家卡普拉对道的循环运动的解释:“中国哲学家把实在的,它的终极元索称之为‘道’,看作是一个连续的流动的变化过程。”(张赞昆·范中胜著《老子著经大传》吉林人民出版杜,第76页)笔者认为:卡普拉的道之元素,在宇宙初始高温下,是呈液态气状的元素汤,这和庄子的“通天下一气环”之道相吻合。   令人费解的是,老子为什么始终不肯解释“道”是何物?是老子故意玩弄玄虚,使道神秘化?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还是格守所谓“××之外,圣人存而不论”的古训?而不敢跃雷池半步?其实,这是对老子的一种曲解。试想,老子何尝不想把“道”之真实喻意大白于天下?使其理论堂堂正正走进自然科学的殿堂,也兔去后人的种种猜疑,曲解和争议,使得在天之灵也不得安宁。怎奈,老子的道之喻意,属一字多意,呈多元性。如道字在全书中一共用过七十三次之多,例各字使用之冠,且道之字意有各不相同,很难给道起个固定的全称。所以,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就对道之使用难度和道之名称难以统一问题作了说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笔者的理解是,道可分为平常之道和非常之道,平常道之名和非常道之名,由于象征不同的物质对象,所以它们的名称也是各异的。象庄子的“通天下一气耳”之道,在宇宙初始是适用的,那时,只有一团炽热均衡的元素气体。但到了营造恒星,行星和地球所需的材料时,庄子所谓的道之纯气体,就不相适用了(因为恒星和行星的构成,需要氢气和尘埃混合物,方能构成)。为此,老子在冥冥中写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二十五章》注意:从老子所说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句子分析:在庄子道之纯气体上又附加一种物的存在。而从老子的“吾不知其名,宇之日道,强为之名日大”的论述中获悉,老子对此附加之物为何种物质,也是茫然不知。把此混成之物,命名为“道”,显得十分牵强。从时间上推测,比“道生之”生化时间晚。并非是宇宙初始,而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后.准确的讲,在恒星、行星和地球等天体形成的前夕。按照天文学理论,这期间,宇宙空间只有气体(以氢气为主)和尘埃混合物。而恒星和地球之形成,正是这种气体和尘埃混合物云团,在引力和化学力的作用下逐渐收缩形成的(注:构成恒星,主要以氢气为主,尘埃物次之。构成行星、地球,主要以尘埃物为主,氢气则次之)。由于老子尚不清楚,构成恒星、行星的构料是由气体和尘埃混合物构成的。所以,把这种混合物质,暂订名为“道”。这可能是对老子的“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的最理想的解释吧!   “德畜之”何意?   德为道之德能,为道之生化原理。德不但有生化力,而为万物之母。并且有保存力。一言蔽之,德具有化学反应的性能。畜:畜养孕育之意。   宇宙大爆炸后,形成氢、氦等元素粒子,这些元素粒子,经过上百万年的孕育演化,并通过化学力和引力的作用,使物质凝聚恒星、行星,形成原始的星际世界。这就是所谓的“德畜养万的”之功能。   何谓“物形之”?   万物由道生后,虽已有本体的轮廓.但尚未成形,还要由物质来滋养,使其成长而逐渐成形。其实,这是对上句“德畜养万物”的演化过程的补充与完善。   在原始恒星形成之前,空间到处弥漫着气体和尘埃。物,指气体和尘埃混合物。形,指气体和尘埃在引力作用下收缩成云团,并逐渐形成原始恒星胚胎。物形之,即气体和尘埃混合物,赋予了原始恒星之形状。   何谓“势成之”?   恒星和行星形成后,因受其所处之外在环境;如气候、区域等影响,成为一定种型。势:泽注,指外在环境,即宇宙环境。成:是成型之意。   所谓“宇宙环境”.是指成型后星球在空间的生存环境和运动规律,无不受外界空间环境和相邻天体运动规律的影响和作用。象万有引力作用,维系着宇宙天体和谐运动规律;又如我们居住地球,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公转,形成四季交替。就是地球上生命和人类的起源,也是旱期恒星以超新星的形式爆发时,一些元素洒落在太空:象碳原索,我们人体中的每—个碳原子核皆起源干原始恒星之中。   本章,老子采用隐喻式提示法,指出道、德、物、势乃是宇宙形成、演变的发展过程。更令人惊奇的是,老子还在本章运用了化学、物理学作为研究探索宇宙的形成、演变的发展规律的科学手段。其中,道生之、德富之,物形之,包容了化学性;是阐述物质的组成和演变规律的科学。势成之,具有物理性;是阐述物质现象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三、《道德经》与宇宙大爆炸   老子在四十章曰:“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关于本章所论含义,老子未提及。但对以推知有三:一、论道之动特点,是受“反”之作用力而引发的。二、论道用“弱”之作用力作为道之远行的工具。三、总论万物由来之过程。   道:宇宙。看来,老子所论又是发生在宇宙本体的重大事件。   “反者道之动”何意?   此句指出道之动特点,是受“反”之作用力而引发了道之震动。反者:反,****含正所谓“正生反,反生合”,无正哪有反。反,是“正反”二字减缩的缩写;者,为语助词,其功用突出所谓“正反”作用力之功能。道:宇宙。动:说文注曰:“从力,重声。”即重力碰撞所发出的巨响。意即:“正反”作用力,引发宇宙大震动。   天文学家认为:宇宙是在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中形成的。而引发这次大爆炸的物质,正是“正反”物质。   前苏联著名物理学家萨哈罗夫指出:“这缘于物理定律中有的微小不对称,即正物质反物比例为100亿零1比100亿。在宇宙大大爆炸的瞬间,正反物质相湮灭。我们今天的宇宙世界就是仅仅剩下的这1个粒子而构成的,这也就是我们今日见不到反物质世界存在的原因。”   可见,由正反物质引发的宇宙大爆炸,这和笔者对“反者道之动”一词诠释的;即正反作用力引发宇宙大震动相吻合。正反作用力与正反物质:宇宙大震动与宇宙大爆炸,虽词不相同,但意相同。值得一提的,老子在“反者道之动”句中,之所以用“反”而不用“正”,可理解为,“反”在此句中.和仄押韵,符合韵文写作形式。如举用“正者道之动”或“正反者道之动”,即缺乏韵昧,又构不成完整的句子。再者,就是老子有意突出“反物质”的作用力,就大爆炸而言“反物质”,正是制造宇宙大爆炸的罪魁祸首。   “弱者道之用”何意?   此句指出道用“弱”之作用力,作为道之运行的工具。弱者:弱,微弱的力量:者,为语助词,其功用突出“弱”之力所发挥的作用。道:即宇宙。意即:用“弱”之作用力,作为支配宇宙运动的工具。   物理学家发现自然界中有四种基本力在起作用。它们是引力、电磁力、核力、弱力在这四种力当中;电磁力、核力、弱力所释放的能量,虽然有强有弱,但都容易被人们所发现成感受到它们力的存在。相对而言,引力则不同,它同以上这三种力相比较,不但属于最微弱的力,甚至人们根本就感觉不到引力的存在。因为引力以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支配看宇宙。   “道”在此句指,宇宙。那么,在宇宙中,是什么“弱”之作用力支配着宇宙,并为宇宙如此重用?从上述对宇宙四种力的论述看,只有万引力才有资格充当这个重要角色。万有引力具有支配宇宙运动的功能。而“弱者道之用”,也以“弱”之力支配着道(宇宙)之运动。而且它们都以“微弱”的力量,作为宇宙和谐运动的工具(注:微弱之力,此引指引力子,是一种永远不能直接检测的,但其存在确实具有可测的效应粒子)。   笔者认为,老子的“弱者道之用”,不论从功能上,还是在维系宇宙和谐运动所发挥的作用上,都与万有引力作用相吻合。因为,它们都以其微弱看不见的力量支配着宇宙运动。   “万物生于有”何意?   此句指天下万物由来之过程。天下万物由“有”所生。“有”乃万物之母的名称,因为“有”又是道之德的别名、即“有”是道之德之果,就是说,德是万物生化之母,而“有”,则是德之生化之果,即万物的物种。可知,今日宇宙世界是通过德之生化功能的创造化育演化而来的。由此再进一步而推,“有”之物种又是通过何种生化手段从“无”中演化而来的?这又回到了创世大爆炸的问题上来了,按照大爆炸理论.宇宙是在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中形成的。而“德”,正是这次大爆炸事件的导演者(即核反应)。德之生化的成果(即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就是“有”,有是万物的物种。   “有生于无”何意?   即“有”由无生。“无”乃道之别名。请注意:无并非是一无所有,无如果真是一无所有,那它又怎么生于有呢?简言之,无是指大爆炸前的宇宙状态;没有天体和星系,只有一切混沌末分的气质物质。今日宇宙世界正是从这团混沌气体物质中演化而来的。   本章,笔者采用老子倒置式推理法,由后往前推,以“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为突破口,出此推导出宇宙形成、演变的发展过程。因为,“有”与“无”是划分宇宙史的分界岭。而“有”生万物之演化过程,则是通过“反者道之动”之造化功能;即由正反物质引发的宇宙大爆炸完成的。这就是说,“反者道之动”乃是宇宙万物由来之演化过程。   四、《道德经》与大爆炸启动的时间   本文,笔者采用剥蚕抽丝的方法.对予老子大爆炸学说相关联的词句,进行逐步分析;层层推断。并由此惊奇的发现,老子不但揭示了宇宙大爆炸的演化过程,同时还就这次大爆炸启动的时间作了交待。   老子在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此指宇宙。生:生变,即是宇宙变化的时间,又是粒于演变的过程。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指大瀑炸核反应的时间。   天文学家认为:宇宙年龄介于1秒——3分钟。即大爆炸是在3分钟时启动的。   1、道生一:即宇宙时间介于1秒——1分钟,宇宙是团炽热均衡的元素气体。   2、一生二:即宇宙时间为2分钟时,中子、质子、光子等粒子,在宇宙高温下,产生正反粒子。   3、二生三:宇宙时间为3分钟时.正反粒子达到一定比例数“100亿零1比100亿”,宇宙温度从109开上迅速下降,核反应全部启动。   4、三生万物:指万物是在宇宙时间3分钟后(注:大爆炸时间),开始逐渐形成的。三、又指大爆炸后,形成物质和生命的基本粒子;中子、质子、电子。象构成生命的碳原子,是由六个中子、六个质子、六个电子组成的。   显然,这是老子使用的数字式推理法,推算出大爆炸启动的时间,并予之相吻合。这纯属是一种数字上的巧合吗?非也!“数”在中华古老文化中占有重要异常的地位,象《河图》、《洛书》都将宇宙构造,用神秘数字图式化。可以说,数比文字更古更悠久。《钟吕传道集·论大道》对此解释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一为体,二为用,三为造化。体用不出阴阳,造化皆因于交媾。”(造化,创造化育(即大爆炸)。交媾:阴阳相交媾合,此引中为正反粒于相交湮灭)。现在看来,老子之所以到“二生三,三生万物”,突然终止了这种循环演变程序,就昭然若揭了。原来“三为造化”,正是老子数字式推理法之“成数”。因为宇宙万物皆缘于此“三为造化”之生化功能(即大爆炸时间)。三、乃天地之成数,万物之形也。故说文注曰:“三,数名也,即成数也。”   “万物负阴而抱阳”:即万物是通过阴阳二气(即正反粒子)相互激荡而产生的。   “冲气以为和”:即正反粒子相互激荡撞出,引发创世大爆炸。大爆炸喷射出的气体粒子,和成万物之形。   此句是承上句,即对大爆炸前三分钟内粒子演变过程的揭示,也是对四十章“反者道之动”之隐渝一词的公开解密和阐述。   注意:在道德经中,老子只在本章提出阴阳二词,并且只此一次。阴阳二气是性质不同的两种物质,此二种物质乃是生成万物之原质,此“原质”,笔者认为,可能是指制造创世大爆炸的“正反粒子”。   五、帝与宇宙大爆炸之拟象造型   老子道德经之所以难明难懂,一些隐喻之词且深奥玄妙又使人难以捉摸。虽然表面彼此不相连贯,但其内涵却又是相互关连,时有牵—发而动全局之感。象爆炸物的碎片,散落在各个篇章之间,组成各个思想单元。   笔者认为:构成老子大爆炸学说的各个思想单元和词句,也象爆炸物的碎片,散落在各章之间。笔者在四十章找到老子大爆炸的源头,在四十二章找到大爆炸启动时间;在四章找到老子的宇宙大收缩大坍缩和再现这次宇宙大爆炸的拟象造型“帝”。即卜辞“”。   本章(四章),本应先从老子的宇宙大收缩大坍缩开始入手,但解不开老子的帝之真实喻意和与大爆炸联系。其它一切也就无以谈起。所以,只好采用倒置式迂回论证法,先从本章最后—句入手。权作为下章,老子宇宙大收缩作一个铺垫罢了!   老子曰:“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此句的意思是问.“道”是谁的子嗣。老子鉴于道本无根源可寻,故老子不能说出道是谁的子嗣。即道无根源可寻。因此上帝也不是道的根源。故老子认为,道在上帝之先即己存在。证明上帝之存在并非是无始之始,而有始。上帝即有始,必有其根源,其根源必为道。即上帝为道所生。   令人十分巧合和惊异的是,《圣经》中的上帝基督也是道之产物。为道所生;即“道成了肉身,万物藉他而造。”……“实际上,唯籍道使它成就了。”(《基督的二性》德.马丁.开姆尼获.著)意即:上帝基督在拟为人形和造物之先,首先要成为“道成了肉身”,接受道的洗礼。这样才具备造物资格。因为我们的肉身是罪身,而道成的肉身是无罪恶的。达马色的约翰把上帝这种从无中生有的创造归结为道(word):“道充满者刨造,圣灵完成了创造。”意即:道是上帝造物的原料,反之,上帝将无物可造。可见,道是上帝生存的载体和先决条件。上帝因充当道的造物工具,而声名显赫。   言归正传。令人不解的是,老子即是一位自然主义者和无神论者:且老子以“道法自然”为道学之思想精髓。他在六十章,曾旗帜鲜明的阐述了他的无神论观:“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即在道面前,就是有鬼神也不会灵验的。而墨迹未干,老子却在此章,把上帝抬出来,还要和道比试高低先后,这岂不是与老子的无神论思想相矛盾吗?诸君,请稍安勿躁,也别过早下此定论。让我们看看郭沫若氏在《甲骨文字研究》—书中,引用王国维大师的话,对“帝”的解释!郭沫若氏云:“王国维曰:‘帝者蒂也。……,……,帝之兴,必在渔猎牧畜已进展于农业种植以后。盖其所祟祀之生殖,已由人身或动物之物而转化为植物。古人固不如有所谓雄雌蕊,然观花落蒂存,蒂熟而为果,果多硕大无朋,人富多赖之以为生。果复含子,子之一粒复可化而为亿万无穷之子孙,……,’天下之神奇,更无有过于此者矣,此必至神看之所寄。故宇宙之真宰,即以帝为尊号也。人王乃天帝之替代,而帝号遂通天入矣。”   原来,古人所崇祀的上帝,竟然是生殖器官,却于宗教具有神格的上帝无关。所谓“故宇宙之真宰,即以帝为尊号也。”笔者认为,即古人把帝所象征的人畜植之生殖器官,从地球上升宇宙,并认为天上的日月星辰的生成,也象“果复含子,子之一粒复可化而为亿万无穷之子孙”式的繁殖法生成的。而帝则被认为是日月星辰的生化之母。令人巧合的是,德也是万物的生化之母。有道是,一国不能容二主,笔者在此抬出帝来。并非要引起贰母相争。因为,“帝”同“有”一样,也是道之德体的一个名称;即帝是德之生母的生殖器官。女性的生殖器名*,而帝者为蒂为。看来,这道和德之生母之体相配套。老子在本章之所以把道与帝相比较,形象的讲,是想确定一下,道与德与帝三者之间的连带关系;即道为父、德为母、帝为德之母的生殖器。此喻取于二十一章:“窈兮冥兮,其中有精。”注曰:因精藏于道体深处,老子说(道)“渊兮似万物之宗”(四章)。就是因为道体深处藏有精,精乃生成万物之原质;即道体之精、植入德之生母的生殖器官(帝)。因此,德生化时,道必旁观不离。这象妻子夜产房分娩,丈夫在旁守候宽慰。   注意:笔者在此并非是玩弄风花雪月之情。这只是采用拟人的手法对帝其字义作一个形象比喻罢了。但这并非是老子的“帝”之真实喻意。   帝在卜辞中作“”,象花蒂的形状。笔者观之,卜辞“”之造型,则更象爆炸放射拟象。笔者在拙作《文王八封与中国人文地理》一文,对首封“帝出不乎震”阐释的:乾坤相交,使大地发生震动。这一封解,产生置疑,认为:帝不应出了震(震理应是帝的产物)。达马色的约翰把上帝从无中生育的创造归结为“道”之功能,已经便相降低了上帝的格位。因为帝是天帝、造物主,是不受任何自然物所制约的。按照这一格位,帝理应是封中所拟“天地撞击”的制造者、操纵者,而不该成为天地撞击释放的产物造型。这岂不是说上帝是在这次天地大撞击中“崩”出来的吗?再在它的出生地标明一震中诞生。上帝由造物主顷间沦为补造之物。那么,帝与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因果关系?鉴于此,笔者根据卜辞“”之造型,结合震封内容,大胆提出了个辞“”之造型,很可能是古人根据爆炸放射形态所临摹的拟象。此种解释,不论对错予否,首先使其宇义变的通顺合理,又捋顺了帝与震的因果关系,即拟宇宙物体撞击地球,使大地发生巨裂震动的瞬间结果是“大爆炸”。而卜辞“”之造型,正是爆炸放射的拟象。   据此,老子的帝其字义之谜,经过笔者契而不舍的上下求索、史海探询,(笔者认为)且己趋于明朗化了。现在该是上帝这位创世大爆炸的释放看和表演者“闪亮登场”了.请再回到本章结尾之句:“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关于此句含义,笔者前文用了很大篇幅进行重点论述;虽然道在上帝之先就己存在,而且上帝也为道所生。这不过是一种虚拟的名分而己。笔者上文曾把道拟为父,德为母,帝为德之生殖器……按照庄子的生化反应式:“形非道(气体)不生,生非德(生化反应)不明。”《庄子.天地》而明非帝(大爆炸)不显(笔者语)。可知,道与帝实属是—种因果关系。意即:道生德,因为德具有生化功能,又是万物的直接生母。而道却恰恰不具备这种生化功能。道为了扩大宇宙空间,营造璀璨的星际世界。因此,道(元素气体)向德提供了生化万物之原质阴阳二气:即正反粒子,正反粒子通过德(核反应)之生化创造化育,引发了创世大爆炸。而卜辞“”之造型,正是德(核反应)之生化功能表现力之“释放”。即宇宙大爆炸放射拟象。   由此而知,德由道生,依道而存:为道所效力。而帝也是为德所依附体为德所效力;为德之表现而表现。在此,我们有必要就道、德、帝之宇宙年龄,作一有趣的计算比较。就老子大爆炸而言,道(宇宙)之实体宇宙年龄距今约有150亿年的历史,德(大爆炸核反应时间)之宇宙年龄却只有短短的三分钟历史,而帝(大爆炸)之宇宙年龄充其量不过是大爆炸瞬间的一秒钟而已,故道长之、德次之、帝再次之。   关于道与帝子嗣之宇宙悬案,现在看来该是一目了然了。笔者认为,突出“帝”所发挥的宇史作用,才是老子的真实喻意。帝虽然在宇宙大爆炸中只发挥瞬间“一秒钟”的宇史作用,正是这瞬间的一秒钟,却升创了宇宙150亿年的演变发展史。这可能是历代统治者都冠已帝为尊号之原因所在吧!其目的,无非是保佑他们的统治权能臻于永久罢了。   最后,我们再看看斯宾诺莎对上帝的解释,斯宾诺莎说:“上帝就是自然秩序。”马克思也解释:“斯宾诺莎的上帝是自然。”马克思把上帝归纳为自然属性:即斯氏的“自然秩序”。所谓自然秩序,即是自然次序,自然次序:就是宇宙次序:即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和总星系。如追根问源,这些星系的生成始源,皆源于150亿年前的那场宇宙大爆炸。而斯氏的上帝,正是笔者在上文解释的“帝”是大爆炸的放射造型。十分有趣的是,古文上帝二字的造型,则更象大爆炸的完整拟象造型。“上”,在甲骨文中作“”,底部半圆,象征原始宇宙蛋半径只有3厘米,上面一横“一”,象征大爆炸瞬间诞生的宇宙空间。如把卜辞“”放在甲骨文“”的上面,即是一个完整的上帝造型,“”,这不正是宇宙蛋大爆炸瞬间的拟象吗?在大爆炸的—瞬间,空间时间诞生了,恒星和星系经过数亿年的演化也诞生了,最后是地球和我们人类也在此基础上诞生了。   这就是说,今日宇宙的自然秩序,是上帝通过自身的大爆炸给予的。因为,只有有序的宇宙,才会形成合谐自然秩序(反之,则是无序)。而上帝也就自然成为划分有序和无序宇宙的座标。这于西方基督教会所宣扬的“上帝创造万物,创造人类”的神学观点相近似。有所不同的是,西方宗教教义,给上帝贴上神的标签,赋予特殊地位。因为神是无所不能的。所以上帝创造起万物来,就显得那么挥洒自如又得心应手:即浪漫又富育戏剧化。但他们的共同点,都把上帝看作是宇宙最初的物质属性,即“道”(元素气体)。象《圣经》的上帝造物,“实际上,唯藉道使它成就了。”就是赋予上帝造物功能的“神”,在老子那里,不也是“神得一以灵”的吗?(反之,神则不灵)所谓“一”即“太一”,乃卡普拉的道之元素粒子。   由此可知,不论是宗教中的上帝,还是世上的万事万物及我们人类本身。可以说,都是化学物理的生化运动的产物。因为,宇宙的组成是由化学物理构成的。   六《道德经》与宇宙大收缩   接上章,即第四章(第三句)老于曰,“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译曰:“道收敛了它的锋芒,解除了它的纷杂,隐藏了它的荣光,与那些尘垢相同,道虽隐没无闻,但似乎存在。试问,老子动此浩大工程“挫锐解纷”——“和光同尘”,不借把物质世界毁于一旦,而存所不惜,其结果,只想作一个凡夫俗子。这种以物拟人的夸张手法,未免太荒唐和太奢侈了吧!其实,老子在此所伦的是一个收缩宇宙,于所谓的作一个凡夫俗子无关。老子在二十五章对宇宙从膨胀到收缩作了如下说明:“大曰逝(大,大爆炸扩大了宇宙空间),逝曰远(逝:说文,往也。大爆炸后宇宙开始膨胀),远曰反(反:返回。当宇宙膨胀到一定程度,就逆返为收缩)。”   从“大曰逝”到“远曰反”,这一扩一收,不正是老子别宇宙从膨胀到收缩的形象描绘吗?   本章,还采用老子间接式迂回论证法,从本章第三句—第一句倒置而论。通过对老子模拟收缩宇宙的描述。并把收缩的成果,交给大爆炸的释放者;即道的造物工身—帝。这样使本章(四章)首尾衔接,再现150亿年前那场震撼寰宇的创世大爆炸之状观景像。使该理论达到令人宾服的效果,第三句,是老子宇宙大收缩的始点和初始收缩阶段。权作本章的引子。   第3句、A、挫其锐:挫:摧折摧毁之意。锐:锐利坚固,引申为,摧毁锐利坚固的星球。宇宙由膨胀开始转为收缩,由红移(其温度约三千摄氏度)转为蓝移(其温度约三万摄氏度)。宇宙温度聚增,在引力收缩的作用下,恒星和星系开始相互靠拢汇合。最后是发生星球大碰撞。即宇宙大坍缩。(道(宇宙)收敛了它的锋芒)。   B、解其纷:解:解体。纷:纷杂。此句是上句所论结果。即解体纷杂的星际世界。   C、和其光:光,指恒星辐射的光源,恒星是发光体,象太阳这颗恒星,通过核聚变释放出光源以热辐射的方式经过宇宙空间传送给地球的。而在此,宇宙发生了大坍缩,恒星已经解体消亡。光,自然也不复存在。即道(宇宙)隐藏了它的(太阳)荣光。   D、同其尘:尘:尘埃。即星系世界已纷纷解体消亡,留给宇宙空间的只有恒星和星系碰撞湮灭的宇宙尘埃和陨星碎块。   E、湛兮似或存:湛:隐没。存:存在。这时的宇宙空间没有了天体和星系,只有弥温着气体尘埃物。正如二十一章云:“道(气体尘埃物)之为物,惟恍惟惚。惚今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注:恍兮惚兮:即看不清楚但确存在。第二句、渊兮似万物之宗   F、译曰:道由于其体幽深,好象是万物之宗。意即:气体尘埃物在引力收缩作用下,逐渐收成一个有形无体的宇宙虚体。宇宙的一切物质和能量全部压缩在这虚体之中,构成宇宙物质的总重量。注:此是再生字宙万物之总源。第1句:道盅,而用之或不盈:   G、译曰:道(宇宙)体是空虚的,但应用起来,其功用好象无穷。盅:王粥本“盅”作冲,傅奕古本则作“盅”。说文注释曰:“盅,器虚了,从皿中卢。”按“冲”字因可解为“盘”之假宇,傅奕之古本即作盅,当以古本为准则。(《道德经注译与折解》贺荣一著<百花文艺出版社>)可见,“冲”为“盅”之假借声字,即大爆炸从只有小酒盅器皿大的空间体积喷射的动态。意即:宇宙物质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进一步收缩挤压。从而导致宇宙收缩中心温度高达上千亿摄氏度,物质密度增大。最终把宇宙物质全部压缩成—个只有小洒盅凹陷空间大的宇宙体积。即宇宙奇点。接下去就是新一轮宇宙大爆炸。   正如天文学家所云:大爆炸前三分钟,一切物质和能量全部包容在一个半径三厘米的宇宙体积。庄子也云:“万物皆出于几,皆入于几。”(几:渺物种)《鬼谷子.本经朋符七术》则一语道破了老子天机:“以观天地开闭知万物所造化。”   七、结束语   道德经一书,以区区五千余字,通过韵文之形式和隐喻之手笔,对宇宙起源、创世大爆炸及养生、哲学等诸科领域,进行系统阐述。涉及学科之多,包容之广、密度之大,堪称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部奇著。这对研究古代原始思维方式和了解古人对宇宙的认识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令人遗撼的是,老子的自然科学始终未能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换言之,哲学制约了自然科学对物质结构的理论探讨。使“些研究老子的专家学者错误的认为:老子在道德经中阐释的宇宙观,并非在探讨宇宙问题,而是为他的政治哲学主张服务的。这种错误的理论,使其研究,仅限于满足对养生、气功学的实际应用上,忽视了对老子自然科学理论探讨。   应该指出,“气功”一词,虽然源于道教,但与当今出现的气功热,在其功能上,是有区别的;即古代科学技术低下,对宇宙的研究探索,没有现代高科技的观测手段。只能凭借气功状态下,激发潜意识,获得一种直观的幻象:老子正是在气功高功能状态下,获得超常人的智慧,才得以写出《道德经》,这部旷世罕作。而现今气功热,缺乏相应的基础理论。其功能,只是一种被祛病健体的自我保健意识而已。   可知,老了用“气功”作动力,来起动人体这架最精密的仪器,作为研究和观测宇宙的一架肉质探测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发表于 2008-10-24 21:02:28 | 只看该作者
是啊。连古人都这么关心,实在令我们汗颜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Astronomy Forum of Starry Sky ( 浙ICP备16020121号 )

GMT+8, 2024-11-23 03:28 , Processed in 0.07024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