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星天文论坛(大陆著名天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历史
查看: 485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近代史最全的旗帜集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5-13 16:27: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861-1873年满清帝国的商船旗。由于当时中国无国旗,故被看作代国旗。该旗子是由一个外国人设计的。


1873-1890年的满清帝国国旗。



1890-1911年的满清帝国国旗。



武昌起义时的铁血十八星旗。


黄兴所坚持的中华民国国旗——“井田旗”。


另一种版本的井田旗。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用的五色旗。


袁世凯复辟帝制时用的中华帝国国旗。


最初设计出来的中华帝国国旗。


孙中山定的的中华民国国旗。


王克敏的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国旗。


梁鸿志的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国旗。


1939-1940年的汪伪政权的国旗。


1940-1945年的汪伪政权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最初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旗。



后来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旗。



中华共和国国旗。



1922-1931年的伪满洲国旗子。


1932-1934年的伪满洲国旗子。


1934-1945年的伪满洲国旗子。


1934-1936年的蒙古军政府国旗。



1936-1937年的蒙古自治邦国旗。



1937-1945年的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国旗。



1945年的内蒙古共和国国旗。



1932-1933年的东突厥斯坦国旗。



1933-1934年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国旗。



1933-1942年新疆军阀盛世才的“新疆自治省”。



1942-1944年盛世才炮制的“突厥斯坦苏维埃共和国”。



1944-1946年的东突厥斯坦共和国国旗。



东突厥斯坦人民共和国国旗。



“西藏国”国旗。




“****”组织的旗子。



1867-1959年的英属香港。



1959-1997年的英属香港。



葡属澳门。



上海公共租界。



1898-1902年的英属威海卫。



1902-1930年的英属威海卫。



琼崖自治政府。



南沙群岛的“人道王国”国旗。



南沙群岛的“莫洛克-松格拉-米兹共和国”国旗。



南沙群岛上非法的“自由地自由领”。



南沙群岛上荒唐透顶的“科纽威共和国”。



马家军建立的所谓“西北联合省”国旗。



在宁夏建立的“中华伊斯兰共和国”。


“南诏联邦”。



为反××本殖民者而建立的“台湾民主国”。




****分子设计的所谓“台湾国旗”。



内蒙古自治政府。



1945-1946年的内蒙古旗子。



阿古柏建立的“哲德沙尔汗国”。




1911-1919年的喀尔喀蒙古。



1921-1924年的外蒙古。



1924-1940年的“大蒙古帝国”国旗。



1949-1992年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国旗。



1992年以后的蒙古国国旗


内蒙古独立分子的旗子。



俄属库页岛。



俄属旅顺。



日属库页岛。



日属台湾。




原来是共进会的会旗
    铁血旗,又称十八星旗,铁血十八星旗。其样式为:长方形,红底,中间一黑色大九角星,九角星的边线交点上点缀十八个黄色小圆。此旗原为共进会会旗。共进会由部分同盟会会员和会党领袖为推进长江流域革命于1907年在日本成立,1909年在武昌设立总部,是发动武昌起义的主要革命团体。关于该旗帜的具体含义,共进会第二任总理邓文辉称:铁血旗“红底、黑心、轮角,外加十八黄星,表示黄帝子孙十八省人民铁血主义精神”。另据亲历武昌起义的赵师梅回忆,共进会领导人刘公在起义前命其制作铁血旗,曾如是说:“红地和黑九角星象征铁血,就是说革命必须使用武力,以热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在黑九角星内、外角上共有十八颗金黄色的圆星,代表关内十八个行省,黄色代表炎黄子孙,意味着这是一次民族大团结的革命。”

                                                    成为全国革命军大纛

    1911年10月9日,共进会设于汉口俄租界内的机关因装配炸弹发生意外爆炸,俄国巡捕“查获黄星国旗(即铁血旗)多件”。11日黎明,武昌起义成功,全城被革命军克服。因未完工而侥幸留存在裁缝店内的两面铁血旗被觅得。铁血旗第一次在光天化日之下迎风招展。当日,《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黎布告》贴满了全城。晚间,军政府谋略处作出几项重要决议,其中包括宣布中国为中华民国,以铁血旗为革命军旗等。10月28日的《申报》在刊登铁血旗图式时,直称之为“中华民国国旗”,图下的说明为:“红地,由中心外射之线九,色蓝,线之两端各缀一小星,其数十八,或云以表示十八省焉。”
    11月3日上海革命党人起义,打出了“红、白色民国军旗”。上海在“全体通建白旗”的同时,高举的红色军旗正是 “上列十八星”的铁血旗。这说明各地对铁血旗作为革命军旗的普遍认同。直至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前夕,响应各省仍宣称“鄂军都督府为中央政权,有代表各省军政府之权”,在人们心目中,鄂军都督府的铁血旗自然有着与“中央政权”相应的特殊地位。
                                                            与五色旗分庭抗礼

    12月4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的部分留沪代表与江、浙、沪都督等人在上海开会,研究筹组中央政府事宜。讨论国旗时,湖北代表提议用铁血旗,福建代表提议用青天白日旗,江浙方面提议用五色旗。最后形成了以五色旗为国旗、铁血旗为陆军旗、青天白日旗为海军旗的折衷方案。刚刚被选为大元帅的黄兴坚持国旗留待以后由法律规定,将该方案搁置。但上海报纸捷足先登,《申报》于12月8日即将三旗图案公之于众。
1912年1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的国旗方案(内容与一个月前的上海方案相同)被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再次搁置。国旗方案的两次提出为五色旗日后成为国旗造足舆论,而铁血旗凭借革命军旗的权威,领有与五色旗分庭抗礼的地位。在首都南京临时大总统府门头,在南京造币厂制造的开国纪念币上,都能看到铁血旗与五色旗比肩而立的身影。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率文武官员致祭明太祖朱元璋,铁血旗更是与五色旗一起陈列在朱元璋画像前。倒是在两次国旗方案中被提名为海军旗的青天白日旗踪影难觅。
    一种说法称铁血旗为“中华民国国旗之一”(如陈旭麓等主编《中国近代史词典》),但这一定性显然不够准确。在中华民国国旗方案正式确定之前的这段时间里,还是称铁血旗为革命军旗为好。

陆军旗:十八星变十九星


1912年5月,临时参议院在北京提出“国旗统一案”。参议员们一致通过以五色旗为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海军旗。而在审议铁血旗为陆军旗时,发生了激烈争论。多数东三省籍参议员表示“绝对不承认”。反对的理由是:铁血旗的十八星如指关内十八省,全然不能代表南北统一后的全国版图。变通办法被提了出来:铁血旗的十八星既有暗指十八省的嫌疑,可在旗中“添一较大黄色之星,既免误会,且众星围绕,足以表示民国为统一国家之意”。随即又有议员修正:旗中之星应与其他诸星相同,以免侧重中央。最后议长以在原铁血旗中心增加一同样之星的十九星旗交付表决,多数议员投票赞成,以十九星旗为陆军旗的议案得以通过。
    6月11日,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发布命令,正式公布中华民国第一个具有法律意义的国旗方案:以五色旗为国旗,十九星铁血旗为陆军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海军旗。要强调的是此铁血旗已非彼铁血旗,虽然一星之差,意义迥然不同。铁血旗作为陆军旗存世十余年,北伐战争以后,它与五色旗同时被青天北日旗所取代。


------------------------------------------------------------------------------------------------------------------------------------------------------------------------------------------

附:鐵血十八星旗,又稱鐵血旗、十八星旗,原為共進會會旗。由紅地、黑九角、十八顆黃星組成,紅地與黑九角象徵鐵血,即革命必須使用武力,以熱血驅逐韃虜;黃色象徵漢族炎黃子孫,十八顆黃星代表清廷允許漢人居住的十八行省:直隸(今河北)、河南、山東、山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浙江、安徽、江蘇、江西、福建、四川、陝西、甘肅、貴州、雲南。當時有部份革命人士認為僅需收復十八行省即可,其餘的滿洲、蒙古、新疆、西藏都可以放棄,故有此設計;也因此後來有人認為十八星旗是大漢主義的旗幟。




中华民国国旗——五色旗(1911年~1928年)
国旗之争早在国家产生之前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7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1906年冬,同盟会召集会议编撰《革命方略》。在讨论将来的中华民国国旗时,各路与会的民主精英不顾孙中山力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提出了十八星旗、五色旗、井字旗、金瓜钺斧旗等若干方案,会议开得煞是热闹,结果却莫衷一是,最后只能将各种提议作为悬案存档了事。这是五色旗的第一次提出。

    1911年12月2日南京为江浙联军克服。在大好的革命形势下,12月4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的部分留沪代表与江、浙、沪都督等人在上海开会,研究筹组中央政府,国旗问题被再次提出。此时尚在海外的孙中山自无从置喙,与会者翻出东京旧案,最终确定代表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为国旗,武昌首义所用的铁血旗为陆军旗,同海军本不沾边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海军旗。大元帅黄兴因当年与孙中山在旗帜上有过争论,迟疑不肯遽定。而上海各报已将有关消息披露了出去。黄兴道:“既经露布,用不着我核定,况国旗应由法律定之,只好待诸异日。”

    江苏都督程德全及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等认为:五色旗之创意根据中国文化用五数之习惯,以红、黄、蓝、白、黑五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联合成大共和国之至德,寓义甚当。且外国人视五色彩旗为虹旗,虹现而雨霁,虹旗出则象征一扫封建专制政治制度之阴霾,以实现政治清明。从各方面看,五色旗都比青天白日旗显得温和,这应该是容易得到认可的原因。国旗不能没有,法定国旗又未产生,已获国旗提名的五色旗便成了实际上的代国旗。

既成事实使孙中山无力回天

    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归国抵达上海,欢迎他的是街头巷尾的五色旗。12月31日,沪军都督陈其美急令从上海调运500面五色旗至南京。第二天,1912年元旦,孙中山乘火车从上海赴南京履任。下午五时,孙中山抵南京下关火车站,换乘小火车入城,“沿铁路遍悬五色国旗,密布军队……各街店户悬挂烛笼,夹以民国旗帜(指五色旗),颇为壮观。”

    1912年1月10日,临时参议院议决以五色旗为国旗、铁血旗为陆军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海军旗,将方案报请孙中山颁布。骨鲠在喉的孙大总统终于表态了。在1月12日的《复参议会论国旗函》里,孙中山称:“现时民国各省已用之旗大别有三:武汉首义,则用内外十八省之徽志;苏、浙则用五色之徽志;今用其一必废其二,所用者必较此为最良,非有绝大充分之理由,不能为折衷定论。故本总统不欲遽定之于此时,而欲俟满虏既亡,民选国会成立之后,付之国民公决。”态度坚决地搁置了该方案。孙中山还对五色旗进行了全面否定:“(一)清国旧例,海军以五色为一、二品大官之旗,今黜满清之国旗而用其官旗,未免失体。(二) 其用意为五大民族,然其分配代色取义不确,如以黄代满之类。(三)既言五族平等,而上下排列,仍有阶级。”

    平心而论,孙中山贬低五色旗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其理由未免有些牵强。首先五色旗与满清海军“一、二品大官之旗”并不是一回事。清海军全军统领所用旗帜确为五色,但其色彩排列自上而下为黄白黑绿红,并在上角钉单锚,而民国的五色旗却是红黄蓝白黑五色自上而下排列。不过,孙中山的反对已无法改变五色旗即将成为国旗的事实。
成为法定民国国旗十六年

    1912年4月,临时政府北迁。5月,临时参议院认为“本院为全国立法机关,于国旗统一当然有议决之权”,议决以五色旗为国旗、十九星铁血旗为陆军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海军旗。当以五色旗为国旗交付表决时,“议员全体起立,三呼万岁”,一致通过。6月8日,袁世凯以临时

大总统制令颁行全国

    孙中山对于成为国旗的五色旗恨之入骨,他说:民国成立以来长在四分五裂之中全因为这面“四分五裂之官僚旗”,“此民国之不幸皆由不吉之五色旗有以致之也。夫满清之黄龙帝旗我已不用,而乃反用其武员之五色旗,此无怪清帝之专制可以推覆,而满清武人之难以灭绝也。天意乎?人事乎?” 孙中山的这段“国旗决定论”倒是十分有趣。

    1916年5月,在护国军讨伐袁世凯的战争中,孙中山对五色旗却有过一次妥协。为了团结各方面的力量,他指令:“云、贵、桂、浙均已一致遵用五色旗,吾党(中华革命党)亦宜一律沿用,俾不致同讨贼之军而有猜疑。”看来只要对革命有利,变通一下也无妨。

    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后,明令废止五色旗和十八星旗,代之以青天白日旗。但他那时的话似乎不太管用。有例为证:1923年8月在广州举行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五次评议会,会场上仍然悬挂着五色旗。到会的孙中山老大不高兴,他训导学生们道:“我想你们对于革命的主义和精神怕不大明白,恐怕对革命的认识与历史也不大明白吧。比如五色旗,你们刚才向伊三鞠躬,我就不。你们一定以为我不敬国旗了,哪里晓得五色旗是满清一品官的旗?我们革了皇帝的龙旗,却崇拜官僚的五色旗,成什么话!”

    1924年9月,国民党通告: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青天白日旗为党旗、军旗。11月,孙中山乘悬挂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的“永丰”号兵舰离广州经香港北上,港英当局称:舰上改挂五色旗,方可按外交礼节接待。孙中山断然拒绝,宁可不在香港岛停留。这时,国际上承认的依然是五色旗。1925年3月,与五色旗斗了十几年的孙中山病逝于北京。
1926年北伐军兴,凭借武器的批判,五色旗纷纷坠落。1928年12月,张学良“东北易帜”。东北全境以几万幅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取代了五色旗。五色旗终于走完了它的生命之旅。

    五色旗的还魂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日寇拼凑的一些汉奸傀儡政权纷纷祭起五色旗,有的原汁原味丝毫未改;有的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如伪满洲国的红蓝白黑满地黄旗)。这该是一段令五色旗意外蒙羞的历史。



青天白日旗



中華民國國旗的前身是「青天白日旗」,這面旗是在光緒十九年(一八九三)秋天,革命先烈陸皓東居住於「四大寇」之一的尢烈的家「聽濤閣」時設計的。兩年後,國父在香港召集革命同志舉行興中會的首次幹部會議,通過了以青天白日旗為革命軍旗,此後多次起義皆以此旗為標幟號召,揭示「光明正照」、「自由平等」之義。

加入紅色的原因

光緒三十二年(一九○六),也就是創立同盟會後的第二年,同盟會本部召開會議討論國旗方案,國父提議沿用青天白日旗為國旗,以紀念設計人陸皓東與諸位革命先烈;但黃興認為青天白日旗太過單調、樸素,又與日本國旗相似,不贊成使用青天白日旗。為此,國父產生了加入紅色的構想,使旗幟更加美觀,並涵蓋自由、平等、博愛三種意義。

四份國旗草案

諸多的中華民國國旗介紹中,皆無記載青天白日加入紅色的設計草案,唯有聯邦的誕生收錄了此一資料。雖然真實性未獲證實,但本站仍將其網羅供讀者參考。

國父有了為青天白日旗加入紅色的構後,同盟會南洋分會副會長張永福之妻陳淑字(另有一說為陳淑宗)依照國父的草圖與構想縫製了四面國旗,如下方:

草案一


草案二


草案三

草案四

最後得到國父青睞的是草案四的設計,此後國父即主張以草案四「青天白日滿地紅」作為中華民國國旗。國父認為「夫國旗之頒用,所重有三:一旗之歷史,二旗之取義,三旗之美觀也。」

歷史方面,青天白日旗自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興中會成立時即取用,至是年九月陸皓東就義,及後來數次重要的革命戰役乃至民國成立之間,皆作革命之嚮導旗幟,有十多年的歷史;且南洋、美洲各地的華僑多升用這旗幟,國外人士也多以此為國民革命的代表。雖然改之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仍不減其在歷史及革命中的意義。

取義部份,中國為遠東大國,日出東方為恆星之最,青天白日揭示了光明正照、自由平等之義;「青天」、「白日」、「滿地紅」三色象徵的就是平等、博愛、自由。青天取其公正無私平等之義。白日象徵博愛,如太陽普照大地,十二道光芒象徵一天十二個時辰及一年十二個月,寓意不斷努力,自強不息。至於滿地紅,則是象徵革命先烈為建立民國所流的鮮血,以及鮮血換回來的自由。

至於美觀,青天白日,取象宏美,置於紅地成為三色旗,為眾多國旗方案中最為美觀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发表于 2007-5-13 16:56:34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其中不少是没有见过的旗子。加精了!
3#
发表于 2007-5-13 17:29:44 | 只看该作者
本坛最长帖
呵呵  确实有意思
4#
发表于 2007-5-13 21:06:40 | 只看该作者
长见识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Astronomy Forum of Starry Sky ( 浙ICP备16020121号 )

GMT+8, 2025-1-6 21:56 , Processed in 0.07579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