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星天文论坛(大陆著名天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历史
查看: 19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探月工程斥资14亿 首个探测器明年4月发射(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19 10:58: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6年5月17日长江日报:斥资14亿元启动的“嫦娥”探月工程,经过两年科技攻关,进展如何?几 时能向月球发射探测器?

16日,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在中国地质大学讲学,解答了大家关心的问题。

火箭初选长征三号甲

我国“嫦娥工程”首个探测器今年初已开始建造,预计今年12月进入发射场待命。如果相关系统集 成顺利,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第一期绕月探测器,可在明年4月前后在长征三号甲型火箭推动下,奔向 月球。

16日,中国地质大学举办“中国航天发展及探月工程”讲座,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透露 了这一信息。

栾恩杰说,经过两年科技攻关,目前我国科学家已成功解决首个探测器的地月通讯联络、探测器“ 刹车”、月蚀期间探测器的能源供应和给月球绘制三维“画像”等技术难题。

据了解,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嫦娥”探月工程将给世界航天界带来3大惊奇:5小时完全“闭眼 ”飞行(由于陆地观测站少,看不见“嫦娥”卫星);以世界最小口径的天线(我国18米,国外通 常35米)接收来自月球的信号;精确对探测器进行“刹车”。

讲座现场,学生们热烈发问,栾恩杰希望中国地大发挥地学优势,促进航天科技与地球科学在解密 宇宙起源和深空探测领域的交叉、融合,为探月工程作贡献。

攻克大量关键技术

探月工程,作为继“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后我国航天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对中国航天发展具有 重大的推动作用。栾恩杰透露,工程实施两年来,科技工作者们已攻克大量关键技术。

首先,在地月通讯联络方面,已解决了两地间的信号通联技术难题。由于此前我国卫星运行轨道距 地最远仅7万多公里,而月球距地平均距离达38万公里,这对两地间的信号通联提出了挑战。而我国 现采用的天线只有18米,国外通常为35米,俄罗斯的天线甚至达到70米。如果我们仍沿用小天线, 与38万公里外的月球联络信号就会相当弱。经过研制人员的努力,这一难题已经解决,已在山东青 岛、新疆喀什建成了较大的天线,通过增大天线口径,增加接收信号的能力。

其次,已突破奔月过程中探测器的“刹车”难题。在奔月过程中,当探测器进入月球引力区时,探 测器需要适时“刹车”:如果“刹车”晚了,就会撞上月球,若“刹车”早了,就会飞向太空。美 国和俄罗斯曾发生过这类事故。所以首先必须对探测器进行精确测量定位,这样才能指挥“嫦娥一 号”及时“刹车”。

第三,破解了月蚀期间探测器的能源供应问题。探测器进入太空后,能源主要来源于其两翼的太阳 帆板电池,在月蚀期间探测器的太阳帆板得不到太阳光,能源供应就会中断。此外,月球表面温度 变化很大,高温130℃,低温零下180℃。探测器绕月飞行的周期约2小时,探测器要在300多度温差 的环境下飞行,得经受住冷热环境的周期性剧变。

最后,已攻克月球的“画像”技术。探测器要对月球状况进行探测。需用激光高度计、干涉成像光 谱仪、伽马和X射线探测仪,以获取三维影像和月球有用物质的分布,还要用微波探测器探测月壤的 厚度。所以,探测器不仅要从微波、红外、可见光,到紫外、X和伽马射线角度,全谱段地给月球“ 画像”,而且有效载荷的可靠性还得满足一年的连续观测。不过,这些技术难点的攻关都已完成, 今年将开始建造相关设备。

此外,为推进将来的探月计划,栾恩杰还透露,我国正在做月球虚拟天文台的技术准备工作。

首个探测器可望明年4月“飞天”

栾恩杰昨日透露,今年年初开始,“嫦娥工程”的首个探测器已经开始建造,并在今年12月进入发 射场待命。如果相关系统集成和设备研制顺利,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第一期绕月探测器,将于明年4月 前后发射升空,发射火箭初步选定为长征三号甲型。

发射升空后,探测器先绕地球飞行4—6天,经过3次加速后,进入第二个飞行阶段,用4天半时间飞 往月球,即进入奔月轨道,并在距月球表面200公里的轨道上绕月进行全方位探测。

栾恩杰说,当探测器到达预定位置后,其携带的相关设备将依次探测月球14种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 型的分布特点、月壤厚度,以及地球至月球之间4万到40万公里的空间环境等信息,并给月球表面绘 制三维立体“画像”。

中国探月工程是否实施载人登月

人类探月的过程分“探、登、驻(住)”三阶段,我国目前处于“探”的阶段,即无人登月阶段。 栾恩杰介绍,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以无人探测为主,到2020年前后,分三阶段实现绕月探测(“绕 ”)、月面软着陆探测与月面巡视勘察(“落”)和采样返回(“回”)等。

按照规划,一期工程将于2007年向月球发射首个绕月探测器;二期在2012年前后发射一颗月球软着 陆器,并携带一辆“月球车”,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三期计划于2017年前后发射 一颗月球软着陆器,从月球自动取样并安全返回地球。

栾恩杰说,只有在基本完成三阶段不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后,通过对探测、勘察、采样取得的基础数 据的分析,结合国际上月球探测发展情况和中国国情,再择机实施载人登月探测。(记者柯进 通讯 员曹南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Astronomy Forum of Starry Sky ( 浙ICP备16020121号 )

GMT+8, 2024-12-23 18:13 , Processed in 0.06404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