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星天文论坛(大陆著名天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历史
查看: 284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圆鸡蛋宇宙模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1-4 19:49: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仅代表原创作者的个人意见与学术看法

广东省气象台   原创作者:李开乐
本文提出了一个宇宙的新模型──圆鸡蛋宇宙模型。文中利用这个宇宙新模型解释了宇宙间一些重要的天文现象,实际上它可以解释几乎所有重要天文现象,还可涉及气象学、海洋学、地学等的根本问题和重要现象。

关键词:天文学  圆鸡蛋  宇宙新模型  解释天文现象

宇宙是怎么样的?宇宙是怎么来的?这明显是两个问题,是两个本质不同的问题,一个具体而现实,另一个抽象而遥远。宇宙的大而玄妙,让地球人长久以来还未能正确认识它。为了更容易认识宇宙,笔者认为有必要将有关宇宙的这两个问题分开探讨。摆在我们眼前的现有的宇宙状况都还未能很好认识,就要去探讨宇宙是怎么来的问题,将会越搅越乱,恐怕这就是以往专家们到处碰壁的重要原因。作为现代宇宙学基础的大爆炸宇宙论之所以至今依然不能令人信服,也是因为将两个问题混到了一起。其实,不论对于任何一件事物,它的现况如何和它是怎么来的这两个问题比较起来,后者一般都比前者更难回答得多。有些东西可能永远都会是来历不明,但它既然已经存在,就先好好认识它并充分使用它就是了。这一点也应该是人类的聪明之点。我们的古人不管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大米、鸡蛋也好,猪、牛、螃蟹也好,不理它们古时候是怎么变化得来的试了能吃就照吃,所以人类活下来了,而后人也许就能慢慢再去认识到它们的来历。正是按照古人的这种认识思路,笔者根据宇宙的现况,提出了一个宇宙的新模型。利用这个宇宙新模型,我们就可以比较令人信服地解释宇宙间几乎所有的重要天文现象,还可涉及与地球人类息息相关且日夜相伴的气象学、海洋学、地学等的根本问题和重要现象。

1、宇宙新模型──圆鸡蛋宇宙模型

想象我们所在的宇宙就像一个圆的鸡蛋(设想为圆球状的),一样有“蛋黄”、“蛋清”(蛋白)、“蛋壳”。先不管蛋清与蛋黄的尺度比例是否会比现实鸡蛋大,也不管大多或大少,其实都关系不大,我们暂且都不去追究。

宇宙蛋黄集中了全宇宙大部分的物质,温度很高,其内部深层可能在上千亿度以上,不停地进行着地球人类可能还无法认识其类型的热核反应,所有物质都以基本粒子的形式存在着。整个蛋黄都不停地整体旋转着,也即跟太阳或地球那样不停地自转。

在宇宙蛋清圈层里面,散落的漂浮着很多大大小小的天体和尘雾,它们都是由于蛋黄深处的强烈热核反应从里向外爆发出来而朝着四周喷撒开来的物质。由于热蛋黄一边旋转一边向四周喷撒物质,所以被喷撒出来的大团小团的物质都沿着螺旋轨迹逐渐向外旋开出去,就像高速旋转着的烟花喷筒那样。因为万有引力的作用,每一团被喷射而离开了蛋黄母体的液态物质都自动地缩成了球体形状。由于一些更复杂一点的原因,每一团被喷出的球状熔液也都学着蛋黄母体那样的自旋转着。每一团足够大的被喷出熔球由于温度依然很高,所以在沿着螺旋轨迹向外逐渐远离蛋黄的路途中,也都边走边学着蛋黄母体那样从里向外爆发而喷射出很多的小熔球和尘雾,这些小熔球和尘雾也都因母球的自转使被喷出之后均沿着螺旋轨迹逐渐散开出去。这第三级的小熔球由于实际上还是很大,而且温度还是很高,所以还是要学着母体那样的爆发和喷射。下一级学着上一级,不知到了多少级之后便有一个小熔球喷出了“银核”及其兄弟姐妹们这些小小熔球组成了所谓“河外星系”。大家知道,银核实际上还是不小,所以才会又喷出了一千多亿颗恒星和一些星云沿着螺旋轨迹逐渐离开了银核。太阳是一千多亿颗恒星之中的一颗,它又喷出了九大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各大行星还或多或少诞生出了卫星。卫星是宇宙中最后的一代天体,是绝了育的一代。

除了蛋黄和蛋清之外,宇宙也有蛋壳。究竟蛋壳情况如何?留在本文最后再多说几句。

上述就是笔者对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的基本状况的看法,也可说成是宇宙的基本模型,就暂且称之为圆鸡蛋宇宙模型吧!这里必须明确,我们这个圆鸡蛋形的宇宙是客观永恒存在着的,它不是通过什么大爆炸或者其它什么方法才生出来的。

2、模型的重要依据

2.1  “哈勃红移”的观测事实是有力证据

20世纪的20年代,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注意到了一些重要的观测事实,即远星系的光要比近星系的光红一些,也即波长要长一些,这种现象被称为“哈勃红移”,它说明各星系正以很高的速度彼此飞离,因此他认为宇宙正在膨胀。

“哈勃红移”十分正确地说明了各星系(以至银河系内各恒星)正以很高的速度彼此飞离,这是真的,很可靠,但认为“宇宙正在膨胀”的结论就错了。为什么呢?我们先以银河系为例说明问题。实际上,因为刚从银核喷射出来不久的恒星沿螺旋轨迹绕银核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短,从银核的法向方向所拉开的距离就小,而远离银核的恒星绕转一周的时间长,从法向方向所拉开的距离就大,所以银核附近的螺旋结构肯定比远处密,即被喷出的天体在沿着螺旋线绕核转动并逐渐远离银核的过程中就必然彼此互相散开。银河系内是这样,银河系外的各个层次等级的星系也都是母体用同样的方式喷射出来的,所以道理都一样,这种现象可说是全宇宙性的。因此,“所有的星系都在离开地球而去”是真,但这绝不是宇宙在膨胀,这只是宇宙中的天体带着核球喷射所给予的动能沿着自己的规律(或轨道)在运动所产生的现象。

2.2  3K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来源

3K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从哪里来的?这确实是个谜,于是有人就猜它是宇宙大爆炸的残余波。实际上这种硬性扯上的抽象关系是十分牵强的解释,我们在此可以解释得更好一些。大家知道,太阳系中的大行星只有九颗,而高一个档级的由银核喷射出来的银河系的大子天体(恒星)就有一千多亿颗。由此可以推断,更高一个档级的超星系的核球所喷射出来的子天体们(也即银核的兄弟姐妹们)的数量究竟有多么巨大,肯定要比目前估计的“一千亿个”还大很多很多。银核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它的四面八方都被很多很多的兄弟姐妹全方位地包围着,而这些兄弟姐妹都是从同一个母核被喷射出来,温度高低都差不多,所以地球人(即在银河系中)所能观测到的也就不仅是波长比较一致,而且是四面八方都有的3K微波辐射了。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宇宙中心是个大蛋黄,温度更高,热量更多,影响更大,为什么反而观测不到而只观测到来之银核的兄弟姐妹们的辐射呢?问题很简单,太阳的质量肯定比银核小得很多很多,但我们很容易看到太阳在光芒四射却很难观测清楚银核,这就是因为太阳离我们近而银核离我们太远了。同样道理,我们距离银核的兄弟姐妹们与距离宇宙蛋黄相比起来,可能距离之间的比例还要相差更远更远,因此我们就还是暂时感受不到宇宙蛋黄的影响而只观测到银核的兄弟姐妹们辐射出来的3K微波了。

关于天文界的微波观测方面,顺此机会再说一句题外的话。如果有心细致观测,建议那些掌握着好设备的人不妨认真观测比较一下四面八方各方向的3K微波强度的细微变化,或者观测一下各个空间方向的3K之外各个波段的微波强度的细微差异,也许就会有更多的新发现,甚至能逐渐将我们真正地在宇宙中定位下来。

2.3  宇宙氦丰度的观测事实

大爆炸宇宙论利用了爆炸初始期的高温逐渐下降的过程中,中子和质子容易成对聚合在一起合成了元素氦的核,计算出有四分之一质量的物质聚合成氦,余下的质子成了氢原子核。这与天文测量结果相符,所以宇宙氦丰度问题也成了大爆炸宇宙论的有力证据。

我们的圆鸡蛋宇宙模型也一样可以解释氦丰度的观测事实。宇宙蛋黄本来就很高温,时刻都在进行着强烈的热核反应和爆发、喷射,喷射出来的各个档级的小熔球都是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都从高温而逐渐冷却下来,这个过程也正好形成了宇宙目前的氦丰度。大爆炸宇宙论的高温是靠猜想中的历史一刻的大爆炸所产生的,我们这里的宇宙蛋黄却是永恒存在着的,目前依然在那里保持着永恒的高温。

2.4  用圆鸡蛋宇宙模型解释各种天文现象

① 天体为什么成团成系的存在着又那么运行有序,彼此很少相撞呢?这是由于它们都各自由各个档级的母核喷射出来并沿着螺旋轨迹运动,才那么积聚成群和运行有序。

②为什么宇宙中的物质在大尺度上分布均匀而在小尺度上又那么分布不均呢?显然,有了圆鸡蛋宇宙模型,无须多解释,道理也是明白的了。

③为什么所有天体的公转方向都那么一致?有了圆鸡蛋宇宙模型也同样是无须再多做解释了。

④为什么子天体都几乎在同一平面内公转?由于“自转离心效应”(笔者在另一个八、九万字的册子里有论述)使得子天体大多数都是从母核的赤道附近被喷射升空,而且都因母核的自转而使自己升空的螺旋轨迹都平行于赤道面外旋出去,这便造成了子天体都几乎在同一平面内公转。

⑤为什么有螺旋星系、椭圆星系、棒状星系等不同形状的星系之分呢?我们可以看一看银河系的情况就清除了。银核一旦停止向外喷射,螺旋纹带的内端必然断开,而且断点会越来越背离银核远去。最后,各个恒星根据自己所具有的能量,必定像太阳系里的行星一样,固定在各自的椭圆轨道上绕着银核公转,使银河系变成了椭圆星系。由此可见,在同个档级辈份的星系中,旋涡状星系应属初生星系,椭圆状星系必定是年龄较大的星系。显然银河星系尚属初生星系,而且目前依然未停止向外喷射,还在继续诞生新的恒星哩!而且,既然子天体都几乎在同一平面内公转,就必然使星系成了扁饼状,不同角度看过去,当然也就出现形状各异了。

⑥除了上述几点之外,天体的公转轨道为何是椭圆形;天体为何能自转;太阳表面为什么有黑子、耀斑、日冕、太阳风等现象;月球是怎样诞生出来的,为什么地形那么奇妙,而且单面朝向地球始终不变;彗星是些什么东西;地球为什么有磁场;地壳活动的原因何在;海洋和大气为什么都会发生异常现象;地球的山河是怎样造出来的;真有聪明的外星人吗……。所有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从圆鸡蛋宇宙模型中得到了满意的回答,笔者有个八、九万字的册子已经比较详细地解释了问题。该册子已经向有关的大学院系和研究部门赠出了几百册,希望有关的专家们能看一看,在此就不再多说了。

大爆炸宇宙论利用2.1—2.3作为有力的论据,却无法很好回答有关2.4的各种问题,尤其2.4—⑥中的很多问题,试问这样的“现代宇宙学”能站得住脚吗?尤其是“一个体积无限小的点爆炸了,时空从这一刻开始,物质和能量也由此产生”,这种无中生有的彻底唯心论(实际上也是上帝创造一切)也算是科学的观点吗?笔者认为那样去认识宇宙只能更加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我们提出圆鸡蛋宇宙模型所根据的重要论据,除了同样利用2.1—2.3之外,更值得可信赖的是它可以十分令人信服的解释了2.4中几乎能想得到的所有比较重要的天文、地学、海洋、气象等问题。因此,笔者坚信圆鸡蛋宇宙模型是能真正反映现实宇宙中物质的存在、状态、活动、分布、运行等情况的,它将立于不败之地,并将对有关学科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3、再想多一些

笔者对宇宙中有关高温和旋转的“蛋黄”模型的构想以及由此所形成的“蛋清”圈层里散落物质的有序运作是确信无疑的,故对模型的蛋黄和蛋清部分将暂时不做任何修改。除此之外,前面提出的圆鸡蛋宇宙模型毕竟是单中心有边界的宇宙模型,肯定还可以设想出如下的各种模型:单中心无边界模型;彼此无边界而多中心模型;多个有边界单中心单体的集合模型,等。此外,宇宙模型的蛋壳是球状还是其它形状,是有孔洞还是完全密闭。如果很感兴趣,这些都是可以探讨的问题。

笔者认为如果宇宙是彼此无边界而多中心的模型,则各中心之间的喷出物必将互相冲撞,绝非目前所观测到的如此有序运作的宇宙。当然,也可能是一种多个有边界单中心单体的集合模型更符合宇宙整体的实际情况,就像堆放在一起的一篮鸡蛋。多个宇宙单体的外壳可能真像圆鸡蛋那样,也可能像真实鸡蛋那样,还可能是六面体,有点像蜜蜂窝那样互相紧密地碰合在一起。宇宙单体的外壳既可能是有孔洞,彼此可以有些相互疏通,也可能全密闭。上述的诸种情况,包括本文专述的有边界单中心模型的边界是否密闭,笔者认为统统都是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是遥远而不是眼前的问题,对现实的科研价值都影响不大。至于宇宙是怎么来的,它的现实科研价值就更加虚渺。总之,对我们所在的宇宙(或叫宇宙单体),笔者认为暂时把它想象成为有壳比较好。这样的模型已经足够我们解释各种问题,包括宇宙中质量和能量的守恒问题。我们大可以暂且不去理会这个宇宙(单体)属宇宙局部还是宇宙整体,也不管它的来历身份。它既然已经客观的存在着,只要我们能充分地认识它,并充分掌握它的活动实况和变化规律,我们就尽管利用它为我们服务就是了。后人肯定越来越聪明,技术越来越进步,他们想再了解多一些,我们当然就管不着了。

4、圆鸡蛋宇宙模型的重要意义

圆鸡蛋宇宙模型的重要意义主要有如下几点。

①把宇宙想象为中心部位是一个客观存在着的自我旋转着的高温“蛋黄”,这就使得我们可以利用天体的核球喷射诞生理论将所有的大小天体都顺其自然地诞生了出来,而且这样诞生出来的天体也都具有与实际天体完全相同的空间分布和自转、公转等规律。

②从圆鸡蛋宇宙模型出发,我们就可以像本文第2小节所述的那样,比较合乎情理地解释几乎所有的重要天文现象。

③除了天文学之外,还可涉及解释了气象学、海洋学、地学等的一些重要现象,并可从动力学观点解决其中的一些根本性问题。

④圆鸡蛋宇宙模型使物质不灭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真正得到完全成立。

⑤由于有了圆鸡蛋宇宙模型,以往唯心的宇宙观和天体形成观也就彻底破产了。

⑥圆鸡蛋宇宙模型使传统的力学定律泛发出新的生命,端正了人们的认识。其实这些力学定律在整个宇宙都发挥著作用,并不是超出某些范围就不适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发表于 2005-11-4 21:23:13 | 只看该作者
仔细阅读,感觉许多问题值得人们深思。

尤其是“一个体积无限小的点爆炸了,时空从这一刻开始,物质和能量也由此产生”,这种无中生有的彻底唯心论(实际上也是上帝创造一切)也算是科学的观点吗?笔者认为那样去认识宇宙只能更加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又一种新的假说诞生了!
3#
 楼主| 发表于 2005-11-4 21:31:56 | 只看该作者
宇宙模型及诞生理论现在还是百家争鸣的一个时期,可能在本世纪内有个统一的认识吧。
4#
发表于 2005-11-4 21:50:47 | 只看该作者
也许这种争论会一直持续下去............
5#
 楼主| 发表于 2005-11-4 21:55:4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观测实际和理论能符合的话,基本上是统一的认识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Astronomy Forum of Starry Sky ( 浙ICP备16020121号 )

GMT+8, 2024-11-23 04:00 , Processed in 0.07569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