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星天文论坛(大陆著名天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历史
查看: 298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的行星定义完全解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8-18 17:37: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据太空网8月17日报道,经过两年的激烈辩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下属行星定义委员会终于就行星定义新标准达成一致,并于16日将决议草案提交给正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联合会大会。如果该决议在一周后举行的表决中通过的话,人类将迎来一个拥有12颗行星的新太阳系。   
   
    这意味着,不仅备受关注的冥王星不会被逐出,太阳系还将增加3名新成员,一个就是被称为“齐娜”的编号为“2003UB313”的星体,另两个是谷神星和曾被当作冥王星卫星的“卡戎”。 不过,冥王星、“卡戎”和“齐娜”将被称作“深成岩体”,以便将它们与传统的8大行星区别开来。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行星定义委员会称,最终,人类将在海王星之外发现数百个圆形天体。如果新标准成立,这些天体也将成为行星。   

    一旦该草案获得通过,全世界中小学使用数十年的教科书将被改写,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说法将成为历史。   

    据天文学家介绍,按照时间顺序,科学家先后发现了谷神星、“卡戎”和“齐娜”。1801年意大利天文学家发现的谷神星,直径近1000公里,质量近95亿亿吨。1978年美国研究人员发现的“卡戎”,直径超过1000公里,质量约为190亿亿吨。2003年美国天文学家发现的“齐娜”,直径约2400公里。   

    众说纷纭   

    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迈克-布朗发现了第十二大行星——“齐娜”,但他认为这是一个糟糕的主意。他称赞此委员会的努力,但他表示整个建议“完全混乱不堪”。   

    “我发现定义是自相矛盾的。”布朗说,“他们试图一举两得:又想要个科学的定义,又想不触动文化的敏感性。”他还质疑为什么需要就行星定义投票。“不可思议。”他说,“这不是科学。”据他计算,按照新定义,太阳系已知的行星就有53颗,将来还会有无数的行星被发现。   

    布朗和其它专家表示,此提议是不合逻辑的。没有道理称谷神星和“卡戎”为行星,而不把我们的月亮称作行星。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的行星理论学家阿兰·博斯批评, “卡戎”虽然它1205千米的直径足够使其成为球体,但一些木星和土星的卫星的卫星也可以,我们地球的卫星月球也是如此。   

    不过,新定义认为,冥王星和“卡戎”的引力中心处在它们之间,而不在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里。所以理论上讲,“卡戎”不是围绕冥王星转,而是围绕它们之间的引力中心转。相反,月球的引力中心是在地球里。所以“卡戎”可以是行星,月亮不是。博斯认为这是在玩文字游戏,用鼻子闻都能识别破绽。   

    新的行星定义标准有2点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主席罗恩·埃克16日在一份声明中说,近几年来,在太阳系边缘新发现了一些天体,它们大小与冥王星相当甚至比冥王星还要大,称为类冥王星。围绕这些天体是否应被当作太阳系的行星,人们产生了激烈争论。   

    为此,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成立了行星定义委员会,经过长达两年多的讨论后终于达成一致。新的行星定义包括两点:一是行星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二是行星的质量必须足够大,它自身的重力必须和表面力平衡使其形状呈圆球。一般来说,行星的直径必须在800公里以上,质量必须在50亿亿吨以上。   

    按照这一定义,太阳系内的行星将从目前的9颗增加到12颗,增加的3颗新行星分别是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谷神星、原先被认为是冥王星卫星的“卡戎”和暂时编号为“2003UB313”的“齐娜”。   

    在新行星标准之下,行星定义委员会还确定了一个新的次级定义———“类冥王星”。这是指轨道在海王星之外、围绕太阳运转周期在200年以上的行星。在符合新定义的12颗太阳系行星中,冥王星、“卡戎”和“齐娜”都属于“类冥王星”。   

    天文学家认为,“类冥王星”的轨道通常不是规则的圆形,而是偏心率较大的椭圆形。这类行星的来源,很可能与太阳系内其他行星不同。随着观测手段的进步,天文学家还有可能在太阳系边缘发现更多大天体。未来太阳系的行星名单如果继续扩大,新增的也将是“类冥王星”。   

    麻省理工学院行星科学家理查德-兵泽尔说:“我们的目标为是行星的新定义找到科学根据。自然决定这个天体是不是行星。”美国西南研究院的行星科学家艾伦-斯特恩说:“我认为他们做了件正确的事情。他们定了一个非常精简的定义,正是我们许多想要看到的。其它许多定义都有大问题,只有这个没有大问题。”加州大学天文学教授吉倍-芭思厘说:“我觉得他们做了最合理科学的选择。   

    然而,新定义更为复杂,这让一些认为提交的建议不会通过的天文学家大为吃惊。未来有关行星定义的争论将会更加升温。   



  

太阳系行星家族新“候选人”档案

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约有50万颗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小行星,它们一般无法被肉眼看到。1801年1月,意大利天文学家在这些小行星中发现了谷神星,其外形几乎为球体,直径近1000公里,质量近95亿亿吨,大约相当于月球质量的五十分之一,在小行星中排名第一。电脑模拟研究显示,谷神星的内部分为不同层次,稠密物质在核心,比较轻的物质靠近表层。它可能包括一个富含冰水的表层,里面是一个多岩石的核心。

于1978年7月被美国研究人员发现的“卡戎”,在冥王星赤道上空约1.9万公里的圆形轨道上运转,其运行周期与冥王星自转周期相等。近年来的观测表明,“卡戎”其实与冥王星构成了双行星系统,同步围绕太阳旋转。另外,“卡戎”的直径超过 1000公里,质量约为190亿亿吨,大约是冥王星的一半,其密度与冥王星相似。有专家推测,远古时冥王星与一颗庞大天体发生了碰撞,导致一大块碎片从中分离出来,最后形成了“卡戎”。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布朗于2003年在太阳系边缘发现了一颗天体,将其暂时编号为 “2003UB313”。2005年7月,布朗正式宣布了这一发现,并称该天体为“齐娜”(神话中的一个好战女神)。这颗天体位于海王星公转轨道外的柯伊伯带中,据专家推算,它距离太阳约160亿公里,其表面温度约为零下248摄氏度。“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观测显示,“齐娜”的直径可能有2400公里,比冥王星多100公里左右。有专家认为,这颗天体可能还有一颗卫星。

[ 本帖最后由 新地平线 于 2006-8-18 08:28 PM 编辑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发表于 2006-8-18 23:22:44 | 只看该作者
我到底该支持哪一方?这么看行星扩军也很有道理啊!
3#
 楼主| 发表于 2006-8-20 17:36:15 | 只看该作者
再发上支持八大行星说的行星定义,大家看一看哪个更好:
(1)行星是具有如下性质的天体(a)它是局部天体群(local population)(注1)中最大的一个;(b)有足够的质量以其自身引力克服刚体应力而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近乎球形)(注2);(c)不能通过任何核聚变机制产生能量(注3)。

(2)按照(1)的定义,1900年以前发现的在黄道面附近以近圆轨道运行的8颗经典行星是太阳系中唯一的行星。所有其他围绕太阳运动的天体都比水星小。将满足判据(b)和(c)但是不满足判据(a)的天体定义成“小行星”(planetoid)。谷神星、冥王星以及海外天体中几个较大的天体都属于这一分类。与行星不同,这些天体通常具有较高的轨道倾角和/或较大的轨道偏心率。

(3)不满足先前任何判据的、围绕太阳运动的自然天体被命名为“太阳系小天体”(注4)。

------------------------------------
注1:局部天体群(local population)是指穿越或者靠近所考虑天体轨道的天体的集合。

注2:这通常要求天体的尺度大于几百千米,取决于物质强度。

注3:这一判据可以区分气态巨行星、褐矮星和恒星。

注4:暂缺英语原文。



发上一个人的观点(benlinliu,来自牧夫)

冥王星还应当是一个行星,卡戎还应当做卫星处理.

实际上,这些行星还应当对应太阳系的区域.在近区域,考虑到波得-提丢定则,应当将谷神星看成大行星.

冥王星尽管不符合波得-提丢定则,而且与海王星轨道有某种重合,但是她确实对应了海王星以外的一大片区域(我们在一些时候可以称这区域为冥王星区域),而且在这外面都不再符合波得-提丢定则,似乎还是个边界,所以冥王星的大行星地位是确定的.但是把卡戎也说成大行星是没有意义的.

在冥王星以外,太阳的"势力范围"还大得很,无论从太阳风的角度还是从力学的角度都是如此.

所以只要在那里发现大天体(虽然有拉格朗日点,以及木星的央斯特群,并没有大天体在非卫星的情况下公用相同参数的轨道),就应当用大行星命名,那是那一片广大区域的"总督"------这对于我们更清楚地理解太阳系肯定是有益的.

[ 本帖最后由 新地平线 于 2006-8-20 05:47 PM 编辑 ]
4#
发表于 2006-8-20 20:34:49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谷神星也算大行星,那么比谷神星大的(如:塞德娜等)也应该是大行星了!

本人赞成大于或等于冥王星的是大行星,否则就不是!

[ 本帖最后由 b777200 于 2006-8-20 08:36 PM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Astronomy Forum of Starry Sky ( 浙ICP备16020121号 )

GMT+8, 2024-11-23 07:45 , Processed in 0.07318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