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对基础科学的拉动 航天时代开始以来的短短40年中,卫星、飞船、太空望远镜等给天文和宇宙观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工具,获得了大量以前靠地面观察所不可能得到的信息、数据和新发现。 按学科分类,研究星系和整个宇宙即总星系的大尺度结构和演化的学科今天称为宇宙学,包括观测和研究宇宙物质分布、物理特性、化学构成、星系和星系团的层次结构等,寻求和建立宇宙生成、演化和运动的数学或物理模型,以求描述、分析和预测宇宙过去和未来的变化。
航天时代以来,航天科学技术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的一些新科学问题。这些新命题直接关系到未来航天宇航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前途,也会对基础科学的研究,对人类认识大自然规律产生重要的影响。
宇宙创生标准模型———大爆炸假说
西方古人,甚至至今还有人相信,宇宙空间、大千世界之起源是神的创造,称为特创论。
现代科学技术出现以后,人们普遍否定特创论说法的可信性,转向从对大自然的观察和科学实验中去了解宇宙万物的起源。到了20世纪中叶,科学家们纷纷根据科学观测和实验事实设想了多种宇宙起源的模型,最后只有一种模型———“大爆炸理论”与至今各门自然科学和航天技术所积累的科学知识相吻合得较好,和几乎所有的观察结果一致,故逐步被天文学、物理学和宇宙学界所广泛接受。到了21世纪初,“大爆炸”理论已被称为“宇宙标准模型”。科学界在接受这一模型的同时从未忘记,这只是一种无法完全证明的假说,是至今与科学观测吻合得较好的“工作模型”。它仍然存在重大缺点,并不令人完全满意。这个所谓“标准模型”并不排除,甚至还呼求着新的假说和更完善的模型的出现。 在我们科学宝库中的所有知识,包括那些已经被证实了的定律定理,都具有相对性,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在以后的科学实验中将被补充完善、修改和改造,有的甚至会由新的理论代替。这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真实途径,也是促其进步的唯一方法。
20世纪70年代至今很多物理学家仍在不懈奋斗,从理论和实验中改进大爆炸模型,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可能还需要有数代科学家们的努力。未来航天和宇航探测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肯定会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做出有决定意义的贡献。 狭义相对论和光障
爱因斯坦于1905年发表了两篇关于狭义相对论的文章《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和《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爱因斯坦用一个假设———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常数,与光源和观察者的运动速度无关———来代替传播介质的作用。爱因斯坦认为光的传播不需要任何介质。
爱因斯坦在上述论文中推断说:“超过光速的运动没有存在的可能性。”这意味任何粒子和物体的运动速度都不可能超过光速,即使是非物质的超光速运动也不可能存在。这就是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中所树立的光障。按照爱因斯坦的推论,宇宙万物,包括航天器和未来的宇宙飞船的飞行速度都不可逾越真空光速c这个极限。
很多怀疑“超光速粒子不可能存在”的物理学家们仍在寻求各种方法试图从理论上证明超光速粒子的存在。
有航天工作者提出,狭义相对论的技术基础是用光波到目标往返双向时间间隔测距。如果真存在超光速运动离我而去,那么观察者永远收不到回波。所以用光或电磁波去测量超光速运动从技术上是不可行的。这可能是狭义相对论公式发散的根本原因。
到了21世纪初这类新的试验和讨论仍在继续。美国航天局于2003年开始执行一项称为“超越爱因斯坦”的航天探测计划。在未来20年中发射2个空间天文台,3个小型探测器和2个洞察飞行器,系统地检验相对论的结论和预言。设计和制造这些飞船的科学家们认为爱因斯坦的某些推论可能不是最终真理。无论如何这些实验和讨论都是对爱因斯坦关于“不可能存在超光速运动”推论的再检验。
广义相对论和平坦宇宙
《运动体的电动力学》一文发表10年后,爱因斯坦于1915年又发表了一篇著名论文《广义相对论———引力场论》,将仅适用于惯性坐标系(等速直线运动)的狭义相对论推广到任意参考系。爱因斯坦建立了一个新的关于物质分布影响时空几何的引力场方程,确立了运动体的质能和动量密度分布和时空中几何结构之间的关系。
关于黑洞的观测和理论研究肯定了广义相对论的观念,引力场使时空弯曲,时空曲率推动物体运动。宇宙中布满了恒星和星系,都能对时空弯曲做出贡献。这对从事航天事业的人们和未来的宇航界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如果空间是很弯曲的,充满了黑洞一类看不见的天体,到处是暗礁和陷阱,这会对未来的宇航造成困难,甚至构成威胁。通过实验检验广义相对论的结论和推论正确与否,就成了航天和宇航事业的急需。
为了探测宇宙时空大尺度结构,美国航空航天局于1989年12月18日发射了宇宙背景辐射探测卫星(COBE),在31.5GHz、53GHz和90GHz三个频段上用差分辐射计测量了空间全方向的微波宇宙辐射温度。
为更准确地探测宇宙时空结构,美国航空航天局在“快些,好些,便宜些”的方针指导下于1995年采纳了天文学家威尔钦逊的建议,发射一个卫星专门测量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功率谱分布和极化分布的不均匀性。
由于有20世纪90年代的航天观测和地面天文观测结果的支持,目前大多数天文学家和宇宙学家都倾向于认为宇宙是平坦的,至少在大尺度上是如此。这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宇宙背景探测卫星COBE的探测成功是1992年的航天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无论如何,近年所有的观测都支持“我们的宇宙基本是平坦的”这一结论,这对未来的宇航工作者是大喜讯。从广义相对论问世以来,人们总以为宇宙的结构本身受恒星和星系的引力场影响就是弯弯曲曲,甚至高度弯曲和崎岖不平的。从地面上观测的三维星图不一定能反映通向这些星球的实际道路,中间可能布满了可怕的引力旋涡、比月球引力场中的引力瘤大得多的引力峡谷,或者像黑洞周围的引力陷阱,使飞船不能通过或陷入致命的困境。宇宙基本平坦这个结论增加了人们未来从事宇航事业的信心,提高了靠地面和航天观测作出太阳系附近银河系星图的可靠性,为未来制定宇航飞行计划奠定了信念基础。
对物理学的挑战———暗物质和暗能量
20世纪以来,很多天文学家和宇宙学家继续研究宇宙学问题,都是从广义相对论引力场方程出发的。近年来的航天观测有力表明宇宙空间的物理分布在大尺度内是均匀的和各向同性的,即符合宇宙学原理的要义。科学界通常认为,近代物理学已几乎穷尽宇宙中的一切真理,能解释宇宙中发生的一切自然现象。有人甚至说科学已近终结。
暗物质和暗能量问题的提出,不仅对宇宙学也是对近代物理学提出的重大挑战。到目前为止,物理学掌握的所有基本定律都不能解释暗能量的性质和来源,更不要说它的作用规律如何。
量子力学为暗能量的可能存在提供了一种解释。真空并不真空,在真空中会不时跳出和消失物质粒子和反粒子,称为虚粒子。真空中有能量存在。真空中的能量(暗能量)和物质(暗物质)具有与普遍物质和辐射量子相反的特性,产生斥力。这就是爱因斯坦曾设想过后来他又否定了的宇宙常数的现代含义。如果暗能量的密度在宇宙中占优势,整个宇宙中的普通物质会克服万有引力而产生向外的加速度,使整个宇宙加速膨胀。
关于宇宙加速膨胀现象的观测还在进行之中,最后的或者是更精确的测量结果可能在欧洲的“超新星加速运动测量卫星”(SNAP)发射和运行后才能得到。那时将会有1000个以上的Ia型超新星的亮度和红移数据,使天文学家和宇宙学家们能以更高的置信度来确定宇宙膨胀速度的变化,从而最后肯定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存在。至于暗物质和暗能量是否真的存在?它们的本质为何?那要由实验和理论物理学家们来做出回答。无论如何,航天界仍将负有重要使命,为天文观测和宇宙研究建造和发射更好、更可靠的观测平台和工具,向深空探测和太阳系以外的宇宙航行前进。
[ 本帖最后由 夜空 于 2007-11-5 23:19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