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星天文论坛(大陆著名天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历史
查看: 17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击毁卫星计划让俄忧心(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2-17 19:37: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故障间谍卫星的资料图片

美国官员15日向裁军谈判会议成员国通报击毁故障间谍卫星计划时说,如果故障间谍卫星或其残骸坠落到有关国家和地区,美方将向坠落地所属赔偿由此带来的损失。

据美方估计,如果利用拦截导弹击毁卫星的计划失败,这颗卫星很可能在3月6日前后进入大气层。

目前,俄军方已开始紧密跟踪美卫星运行过程,对可能带来的危险表示担忧。

初估撞击时间

联合国裁军谈判会议美方代表罗卡15日在日内瓦向各成员国代表介绍了美方击毁卫星的计划。

罗卡说,美国近期已经对3艘海军舰艇以及3枚标准—3型海基拦截导弹作技术改进,为击毁卫星做准备。“如果行动成功,我们预计导弹将击中卫星燃料箱,致使联氨(又译“肼”)燃料消散,”罗卡说,“这样,它(有毒联氨燃料)就不会对人构成威胁。”

根据美方介绍,故障卫星有一辆公共汽车大小,其中包括453公斤的推进燃料联氨。

罗卡说,美方将在击毁卫星的时间、几何方位上寻求击中燃料箱的最大可能性,并且确保其残骸会很快进入大气层,避免对其他卫星及和平空间任务构成威胁。同时,打击计划还将尽可能降低残骸进入大气层后坠落到人口聚居区的可能。

根据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詹姆斯·卡特赖特先前介绍,美军计划在距离地面200多公里的高度击毁卫星,确保残骸能在环绕地球两周时间内进入大气层,一方面保证残骸不留在太空,另一方面让绝大多数残骸在进入大气层时因空气摩擦而燃烧掉。

罗卡说,如果打击计划失败,那么卫星可能在3月6日前后进入大气层。这种情况下,美方将着手研究,万一有毒燃料坠落至人口聚居区后,如何最大范围降低危险。

承诺赔偿损失

美军北方司令部兼北美防空司令部司令维克多·雷纽厄特上月29日曾表示,间谍卫星可能撞向北美陆地。

不过,罗卡15日通报情况时说,美方还不能预测卫星或其残骸进入大气层过程中可能受影响的区域,“可能发生在地球北纬58.5度和南纬58.5度之间的任何一个地区”。美联社说,这一总体范围涵盖了地球上大多数人类生活地区。

对于卫星或其残骸坠落可能造成的损失,罗卡表示,根据有关空间活动的国际条约,美国“完全有义务”向其他缔约方赔偿“由己方空间飞行物在地球表面造成的损失”。

坚称“应急”目的

对于击毁卫星的目的,美国官员始终坚持“防止人类生命受到可能损害”的说法。外界曾怀疑,这枚卫星携带有复杂的成像传感器,美方出于不希望这些技术机密落入外人之手而摧毁卫星,但这一说法遭到美方否认。

针对有关方面就美方利用这一行动展示太空军事能力的担忧,罗卡表示,美国的这一计划只是出于“应急”目的。“这次行动并不属于反卫星实验,我们无意保留由这次行动而产生的空间打击技术能力。”罗卡说,“这次特殊的行动是一次紧急应对行动,为了防止可能的生命损失。”

白宫发言人达娜·佩里诺12日曾表示,美国反对旨在禁止或限制进入或利用外空的新的法律体系或限制措施。

俄方密切关注

美方击毁卫星的计划引起俄罗斯军方的密切关注。

俄罗斯新闻社15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俄国防部正在利用自己的侦察卫星紧密跟踪美故障卫星,担心卫星会对地面构成威胁。

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国防委员会第一副主席伊戈尔·巴里诺夫也表示了相同担忧。“卫星的下降轨道还不清楚,但存在这种可能,即它坠落到俄罗斯领土上。”巴里诺夫说。

巴里诺夫同时对美方单方面就击毁卫星作出决定表示担忧,称美方下决定前“应该考虑到空间研究涉及的所有有关方面和国家”,他不希望看到,美方的目的是通过这次行动展示自己的军事实力。

此前,总部位于华盛顿的空间安全研究机构史汀生中心负责人迈克尔·克雷蓬曾对美国打击卫星的理由表示质疑,称“缺乏说服力”,因为此前发生过许多卫星失控事件,但均没有对地球造成任何伤害。

俄新社还援引一名俄资深议员的话说,俄军事专家怀疑,美国这颗间谍卫星上可能携带核动力物质。但这一说法还难以得到其他方面的证实。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Astronomy Forum of Starry Sky ( 浙ICP备16020121号 )

GMT+8, 2024-11-26 19:51 , Processed in 0.07599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