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星天文论坛(大陆著名天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历史
查看: 322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宇宙推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3-17 11:0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宇        宙        推       论
周        芳       桂
前         言

    建国初期,周恩来总理曾说:“外国人并不比我们中国人聪明,多少年来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我们中国人面前,是可以解决的。”几千年来,我们的中国人有许多的发明创造,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发奋自强,不辜负我们前人的期望,乘祖国昌盛的东风,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为中国人再争一口气。为此笔者特作《清平乐》一首,以作自勉:
    闻鸡起舞,不顾天寒暑,下海为仕皆过港,试问此举何图。天空阳光绚丽,东风徐徐不已,为充风流人物,只争明媚朝夕。

    宇宙推论(一)

    在我们的童年时代,教科书讲解天体知识:宇宙星际包罗若干星系,太阳系就是其中的一个,处于核心的太阳为恒星。
    所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其附近的星辰,是围绕着太阳旋转,故说太阳是不动的恒星。太阳系里,地球是行星,是从太阳甩出来的。类似地球的行星有多少呢?先说五个,后说七个、九个……,它是不是只限于这些呢?当时没有说明。现在想起来,也不难理解,科技是发展的嘛,如在没有望远镜的情况下,看不到的星辰,有了望远镜,就能发现太阳系里更远的行星。就是说随着科技的发展,太阳系被人认识的范围不断扩大和增长。
    这样的天体知识,可能有人会问:“你懂吗?”难免就会受人白眼,被问者往往会认为所问的人对自己有轻蔑之嫌。这种妇孺皆知的天文知识值得向我提问吗?是的,这属极普通的天文常识,是人人皆知的事,这也是对天体观念改革之后加以普及的认识。
那么,在天体观念改革之前,人们的天体观念是什么呢?那时对天体的认定:地为星辰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着地运转的。太阳绕地一圈为一日,月亮绕地一周为一月。如中国的农历,现在看起来是很荒唐的。可这些荒唐的论断,却被当时的统治者定为国策,是不允许任何人怀疑和改变的,用来祭天祭地,否则就是邪说、谬论,有伤天尊,要被处死刑的。
    这些错误的认定,在世界上不知漫延了多少年,当那些具有先进科学知识的天文学家对这些错误的认定加以纠正时,统治者们却非常地震怒,言其冒犯了天威,要以当时的法律处以极刑的。天文学家说:“我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我用数理知识推定何年、何月、何日、何时、何分会出现月食,徜若我认定的时间不对可以处我极刑,如果我的推定正确无误,就不能处刑,而且要按照我的思路来认定世界、天体、制定历法。”当时的君王答应了他的要求。实践证明,月食确实在天文学家推定的时间出现了,天文学家才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实践说明,科学的真理要得到公认,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现在人类已经搭乘宇宙飞船登上了月球,而且采拮回月球上的土壤,但这只是人类进行星际旅行的开端,犹如蜻蜓点水以探大海,要达到洞悉大海的奥秘,还有很远的行程。要到某星球,需要对那个星球有正确的了解和深透的认识,要达到这一目的,蜻蜓点水是不行的,探知星际的道路是非常多的,从最初的幻想到科学推理论断,再到凭借航天器进入太空……。这些都是人类进入太空,探索星际所走过的路程,虽然其思路和方法不同,但其目的却是一致的----深入了解加以利用,为人类造福。对于天文学家的这些星际理论和探索行为,要互相借鉴、求同存异,不要认为自己的理论就是真理,不能怀疑和提出异议,更不能互相诽谤和诋毁,就如鸟的双翼一样,左翼埋怨右翼:你的飞行速度太慢,否则早就到达目的地了。右翼埋怨左翼:你的行动太鲁莽,误了我们的大事。他们似乎认为失败的原因是他人造成的,甚至对异己者加以陷害,当然这些想法和做法都是非常错误的。科学发展的道路是曲折和坎坷的,不要因局部的失误而否定全局,科学的理论应该允许存异,允许走弯路,但最终达到目的,也要存疑、要因时制宜、择优录取。
    行星是从太阳里面甩出来的,应该是有一定的根据的,物理学家认为:万物吸引、小从于大、近胜于远。太阳原本是个高温气团,行星是太阳的一部份,受到太阳的吸引和制约,是不能与太阳分离自成一体的。要是离开太阳自成一体,必须加之于外力,而且这种外力要大于太阳的吸引力才能分离,所谓外力,是太阳本身以外的力,当然在太阳低温是难以得到的。另外是太阳自身旋转表面气体甩出的分裂力,当太阳这个高温气团,在它高速运转中,表面的气体向外甩出,甩出的后面的气体远离了太阳,逐渐稀疏和冷却,形成固态的行星,虽然它离开了太阳,但仍然受到太阳的吸引,绕着太阳旋转,当甩力和吸引力达到平衡时,它们就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星际路线,并按照自己的运行路线运行。地球就是其中的一个。
    各行星的大小和距离太阳的远近不同,其在太空中运行的轨道也是不同的。它们在初离太阳时,也是高温的气团,和太阳一样发光放射着热量。各个行星与太阳一样分裂出各自的卫星,各行星的卫星数量不同,有多有少。各个卫星在分离的初期,也是高温的气团,发光和发热,它们围绕着自己的行星旋转和自转,张仰俯合,形成了上下突出的椭圆形形体,它们又受到各自行星的吸引和制约。
各行星的体积、大小、其含有的光能和热量是成正比的。其含有的热能是有限的,发的热量发射久了,温度就会下降,逐渐由气团成为岩浆并逐渐成为固体的物质。诸行星是太阳的同一力能甩出的,不管其形体大小、形成的时间早晚,其规律是一致的,只是大小不同罢了。
    人们普遍认为太阳是恒星,是不动的,它的行星是围绕着太阳运动的,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如果太阳是静止不动的,那么他岂能甩出众行星来呢?可见太阳不禁是运动的,而且太阳是这个星系的万能之源,万物之源。它的运动也必须具备:向前奔驰、自我旋转、左右张仰俯合,也只能具备这些力能,才能甩出椭圆形的地球来(行星是在共同的力能中出现的,所以有其共同性。)对外星际之间,以一个整体的中心吸引制约下,与其他相邻的行星互相抗衡。而在其内部又分别各部位互相吸引对峙着。如地球的中心吸引力,吸引着月亮,是地球的一部分。
地球(行星)经过外伤(错综复杂的星球航线冲击)内病变化之后,进入混沌,还可以出现生机,继续发展漫延,到新的混沌出现。犹如从昨天到今天,从今天到来日,这样无限继续漫延,直到地球(行星)老死(温度降落消尽),失去生机死亡,化为顽石,这不是地球的消失,而是待到地球转化为其他存在的形态才算消失,如水经过电解转化为氢、氧,才算是水的消尽。
    地球的生命从何而来?众说不一,兹举几项试论之:

    一、 生命来源于神的造化

    几千年来,人们错误地认为生命起源于神造,是神用某地的土与某地的水揉和成泥,捏搓而成并赋予人以生命,有男有女,男女结合孕育繁衍。显然这种说法是人类在蒙昧时期的荒唐之论,是统治者用来愚弄人民的工具,这种说法统治了人类的思维许多年。

    二、 进化论学说

    进化论者认为,生物是从低级到高级进化而来,是由植物到动物,是由猴子进化成猿人,再由猿人进化成人的。这种说法也流传了很多年。我们认为人就是人,人是区别其他动物的一种特殊的动物,绝不是其他动物进化而来的,鸭子出壳就会下水,小鸡下生决定不会在水里游泳的。人可以制造和使用工具、掌握科技,是人的本性所决定的。人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大自然的规律告诉我们,适者生存,违者而亡,这就是生物的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就是生命发展的起点,人当然俄不会例外。
    在远古时代,地壳上阴雾弥漫,适合恐龙这种生物的生存,当地球上的温度、湿度及其他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已不适合恐龙的生存了,所以恐龙这种生命体就消失了。生物的体积也是产生生机、繁衍生命的条件,许多生命都是从小到大发展而来的。
比如蝗虫成灾,并非是蝗虫繁殖而来的,蝗虫将卵产在地里,来年不一定就会孵化出成虫来,而是在适宜蝗虫的卵孵化的客观条件下,才能孵化出蝗虫的,但现在人类对这种害虫使用药物破坏了它们繁衍的环境条件,来控制它们的数量的。
    在灾荒的年代,野菜、荠菜,在阴雨的气候条件下,遍地皆是,其出现并非是自身繁衍而来的,也是客观环境决定的。现在有了除草剂,客观环境发生了变化,荒草失去了再生的条件,所以荒草也就失去了生存的环境而消失了。
    由以上叙述可知,生物的出现和繁衍可从两方面而来:一、隐性繁殖,是客观环境促使其产生隐性繁衍的,只是在繁衍时不易被察觉的和发现的,即使被发现和察觉了,也很难找出这种生机的具体数据来。人类多重视直观的感觉,而对隐性繁衍有所忽视,不在意,往往归之于阳性繁衍上去了。例如:阴历六月前,如果不将谷粟加以暴晒,六月后,谷粟就会出虫并将谷粟蠹空,那么这种蠹虫是从何而来呢?又如井里的蛤蟆酱里的蛆,它们的产生和繁衍莫不是如此,要想否认是不可能的。

    三、 阳性繁衍

    是本群弄性交配而生的胎儿。哺乳动物的繁衍;产卵孵幼;传粉结子;截枝剪根……,此皆为显而易见的阳性繁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改变了种子的基因,也就是改变了种子的生机;大棚作业改变了生物的生长环境,使各类蔬菜不安各自的生长季节,随时上市,这是人类掌握了改善生物生长环境的能力,也掌握了生物生机的能力。
    地球(行星),是何时有了生机和生命的呢?地球从太阳分离自成一体的初始,外层温度过高、光线太强,其本身是高温气体、岩浆……生物是不能生存的,待到光和热逐渐散发、温度降低凝结成固体后,地球的表面由于逐次变化的凹凸不平,地壳的厚薄、接受外界的光和热的不同原因,是不一样的。由于以上客观原因的差异,逐渐是和各种不同生物的产生、发展、繁衍、生存,故而出现了生机,产生了生物,种类也因地域的不同而各自有异、千差万别。地球的外部环境,,从局部到大部适应了生物的繁衍和生存了,生物也就从低级到高级,从不能自动的植物倒可以自动的动物因此而产生了,这是由于地球表面环境的不同所决定的。而不是某一生物发展进化来的。也就是说猴子是不能进化成为与其无关的猿人或人的。豆子是绝不会进化成西瓜的。
    事物是由产生与消失的,生命又生就有灭,那么地球和地球上的生物是否也会死亡和消失呢?对于这个问题,在有关地球的(行星)的死亡和消失中已有论述,就不再重述了。
    以上所述,是根据地球自己的情况而推断出来的,中国有句名言“窥一斑而见全豹”以地球为例,就不难推断出其他行星的情况了。至于其他行星上是否有生命,现在已经发展到什么阶段了,是否有人类或者是否有超过人的智慧生命,须有该星球的混沌变化、热能的分散降低所决定的。因为,每一个混沌的开始到结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生命的阶段,只占整个过程的一小部分,所以我们观察到的星球上,因球壳破裂、高温散发,逐渐冷却,由高温气体到炙热的岩浆,再到固体,在气体围绕的固体表面,出现了适宜生物生存必须的条件:氢、氧、氮、氨等气体,星球表面的温度逐渐降低到百摄氏度左右,氢和氧化合成氢二氧一形成水分子,飘浮在该星球的大气圈内,对周围的一切物体加以润泽,产生了生机,出现了生物,生物逐渐发展到人的出现,到掌握了高超的科学技术,这个发展是相当漫长的。不是单一的、某一个星球的发展,而是有着于其他星球发展的相同的、统一的发展程度,这是不谋而合的。在宇宙空间里,时间是转瞬而过,也是无缘穿通的,那就是我们观察到其他行星上现在还没有生命,但在将来逐渐会有的,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是由发展到繁盛、衰萎而消失的。那么能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星上的生物有着共同程度发展的相聚呢?开出千种万种绚丽之花呢?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有”因为行星(地球)上有着春夏秋冬季节的现象,这是宇宙变化的缩影,而人们的寿命是那样地短暂,是否有缘相遇罢了。
    动与静的概念。前人曾定,天空星辰万象都是动的,惟有地球是静止不动的,一些当政者以此为定论,不准任何人非议,这种现象不知延续了多少年,但错误就是错误,那些坚持真理的学者,不顾个人的安危,对此提出了异议,找出论据,地球不是静止的,而是动荡不定、围绕着太阳运动的行星之一,相对静止不动的是太阳,所以定其位恒星,地球是围绕太阳急速运动并自转的行星之一,月亮是围绕地球运行的卫星。其他对太阳的认定,及其对动与静的概念,都是没有正确地认识到它们的真实情况。
宇宙万物实际上都是瞬息不停地运动着的,就连太阳也在其中。那么动与静的正确概念是什么呢?“它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运行方向相同、速度相等、不受外力干扰的一种运动形式,它们之间互之为静、否则为动。”如人在地球上,受地心吸引等速随着地球运转,就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实际上地球并没有停止围绕太阳的旋转。
人和其他物体,当自己改变了运动速度和方向、位置就是动了。例如:在生活中乘车,我们坐在车里急速奔驰,从窗口往外看,看到车外的房屋、树木等物体都在急速往后退,而车身速度与己相等,就觉得车身是静止不动的,这就是宇宙万物都在急速运转,所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例证。
    以上所述可以得出,太阳也如地球那样,是围着大于它的星球运动并受其吸引的,太空中有很多、很多的星系,这些星系之间的关系,是不是也如诸行星间的关系那样互相制衡、互相对峙的呢?应当继续探索。“谁主沉浮”的诗句,在当时没有答案,现在想起来,答案当然就是那些掌握了生机之能、适应环境之技的开放人了。

     宇宙推论(二)

    在《宇宙推论》(一)里,我们已将太阳系各星球的形象、运转规律和它们的来影去踪,都加以论述了,下面要着重论述众星球的内部组成情况。
    我们在学校时期,曾广泛流传着这样的话:“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为什么呢?因为它是客观的规律,是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的。容不得半点怀疑和权威的摆弄。
    在错误的静与动的概念的影响下,有人认为太阳是静止不动的,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虽然在这种理论未被推翻时尚在人们的认识中存在着,当错误总归要被正确的理论所推翻、所取代,这种正确的理论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等速通向、不受外力干扰的一种运动形式,它们之间互之为动与静。”
    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了太空,宏观上说,人类认识宇宙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微观上可以说,《宇宙推论》的问世,给人类认识天象提供了一条捷径,避免了许多弯路,增进了人类认识宇宙的速度。
    美国的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并没有找到水的痕迹,而是无际的红土壤,根本不具备生命存在的先决条件,火星表面的红土壤说明它是在高温刚退时形成的,而水形成温度必须在摄氏一百度以下、零度以上,否则就不会有水,即使有水,也不会汽化为蒸气,而是结成冰了。这是物体的三种形态所决定的。没有水,当然就谈不到生物的存在了。将来,火星终究是要有水的,当它的表面温度散发到适合水的存在,水自然就会出现,生物也随之会出现,但当温度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水凝结成冰,生物也就随之消失了。
我们在学校学习时,老师曾经对我们讲到:有机物最先在地面,是洪水将它们冲集并掩埋在地下,经过地温和地形的变化,日积月累所形成的。在当时我们就感到有点牵强,但人们并没有真实的根据去驳倒这种误根据的理论。现在我们用推论的方法,就可以轻易而举地驳倒了。
    我们可以肯定看得到和接触到的客观事物,但我们也不能否定那些即看不到、也接触不到的事物,因为客观事物是确实存在的,也是否定不了的。
地球(行星)的外壳,是高温气团的温度降落到某一汽化线,形成了气体、汇集到星球的外层并形成了大气层,我们习惯地称地球大气层为天空。温度降到液化体以下,形成了星球的固壳,我们习惯称地球的固壳为大地,这种气体和固体封闭了整个星球,阻止了星球热能的发散。在星球中心热能的膨胀下,星球爆破,出现混沌,其中心热能散发出来,导致温度骤增,破碎体聚集到一起,形成凸凹不平的高山峻岭、洼地峡谷。各种矿藏和熔岩混合形成了地球的表面,封闭并阻止了中心热能的散发。如此反复无穷,形成了周期性的循环。
    以上的循环,并非某一物质元素单线进行的,而是各种物质一元化元素的综合出现,彼此的温度差别很大。体重的液固体受地心的吸引,贮藏在星壳成为矿藏,如:石油、煤炭、各种金属。较轻的气体受地心的吸引漂浮在星球的上空,但受到温度的影响而热胀冷缩,因星球表面温度不平衡的影响而浮动成为风,并遮掩着太阳光的辐射,阻止了外星球费来的陨石,调节着地球表面的温度,保护着星球的安全,为星球表面生物的生成奠定了基础。
    待到大气中出现了氧、氢和氮等物质后,氧一其他物质化和成新的物质,如氧(O)和氢(H)化合成(H2O)水,水随着温度变化为液、固和气体,三种形态循环,对星球的表面和大气层加以湿润并形成阴晴雨缺、霜雪冰雹、江河湖海,从而促使星球表面出现了生物。氧和氮化和成氧化氮,是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因而就有了生物的出现、发展和延续。
    星球的表面因为温度、条件的不同,出现了形态各异、千姿百态的各种生物,并出现了高级的智慧生命---人,人逐渐学会了使用和制造工具、掌握了现代科技,扩展了自己的生活领域。
    星球内部的膨胀、导致星球固壳破碎,在星球破碎时,就是我们地球人所说的混沌时期。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破碎、形成固体的时间是恒定的,的确的自转和公转、月球的自转和公转都是恒定的。
据说,在北极冰雪覆盖的山岭上,遗留着海沟的痕迹,遗留着高科技的痕迹,这说明“沧海桑田”岁月沧桑的演变。世界经过了无数次从文明到毁灭,从毁灭到文明的无数次的经历。
    人类对火星的探测发现,火星现在处于高温和酷热之中,有可能是孕育氧气的初始阶段,目前还不具备生物生存的条件,但可以肯定它处在生物出现的前期,等到其出现氧气和水以后,肯定会出现生命的,而且未来是个生机盎然的星球。
《宇宙推论》应当视为是一个新生的生物,我们应该具备开拓和创新之能,别人走过的路,我们要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我们也应该走。在没有路的情况下,我们要开辟新的路行进。而不能缩手缩脚、甘落人后.。更不能自命不凡,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对别人指手画脚,这样的人是因循守旧、愚昧无知的人,以这种方式走路,肯定是要落在别人的后面的。
    事物的其发展过程中,有其共同点和差异点,而且也存在发展不一的状况,是之谓大同小异。我们不能将局部的、暂时不变,看作是永恒的不变,认为金子是不怕火的,岂不知是因为火的温度没有达到它的气化点,一旦达到汽化点,金子也是可以进行三态转化的。
    《宇宙推论》是否有用,客观事物并没有有用或无用之说,如果你正确使用了认识客观事物的技能与知识,就可能会产生有利于人类的良好效果,否则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又如木匠使用的斧子,斧子是同样的,而使用的人则是不同的,高明的木匠会制造出精美的木器来的,粗劣的匠人则只能制造出低劣的木器来。

    思路一 点石成金

    我们还记得,大科学家瓦特看到开了的热水将壶盖顶了起来,于是他想到利用这个原理发明了蒸汽机,并运用到交通运输中,称之为火车。由此所引发的发明创造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使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轨道。
    或许有人会问:在物理范畴内有如此的发展,那么在化学的范畴内是否也有进步的思路和取得巨大的成绩呢?我们肯定地回答是“有”。《宇宙推论》问世以来,解决了宇宙间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我们的前辈总想找出一个科学的理论根据,来论定万物归之于一物的道理。《宇宙推论》所说的:地球(行星)与众多的星球是从太阳里甩出来并自成一体,是太阳的高温气体及物质元素。其含义是:星球的高温热能以气体的形态存在于物质元素里,他们高温是随时可以散发消失的。但根据“物质不灭定律”的学说,它的热能只是从一种物质形态转化为另外一种物质形态。当星球被太阳甩出后,向太阳一样发光、发热,当温度散发到一定程度时,便形成了一个高温气团,随着温度降落到物化线以下,最后成为各种不同的一元化物体。如氢与氧化合而成为水,氢能自然、氧可以助燃,但水即不能自然又不能助燃,但水又湿润病孕育了星球上的所有物体,当水散发以致消失,星球便只剩下岩石而失去生命。
    这是行星从产生到灭亡运行的航线,如果我们按照这条航线反其道加热,曾经的生命体征就可以被复制出来,就如水的三种形态循环往复、以致无穷。如果人类利用高科技手段,精确把握物质形成的客观条件,那么一种物质就可以去那种人类设定的数据,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我们所需要的各种生活物质,这不是天方夜谭,也不是痴人说梦,而是科学发展的规律。可能有一些人不相信这是真的,但许多科学的发现和发明以及证明了其是毋容置疑的真理。
    曾经有人幻想得到“点金术”,幻想依此打破贫穷,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但金子并不能使人过上幸福生活,真正的幸福是物质的极大丰富,但“点石成金”术,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并非奢想。

    思路二 和平利用原子能

    在思路一里,我们曾经说道星球是高温气体冷却并凝固而成,物质的形成需要极大的热能才可以合成,谈到这里我们不禁想起原子能。原子能在六十年前以原子弹的方式问世,在瞬间便摧毁了两座城市长崎和广岛,充分说明了原子能的巨大能量。自此以后世界上许多人痴迷原子能的威力,都妄图以此作为讹诈对方的武器,纷纷研制和发展原子武器。但明智的人认为:原子弹的威力再大仍然是物,是受人控制的,决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最终解决问题的仍然是人。但原子弹的无穷威力还是被人类所认识并加以利用,人类在充分认识原子能所带给人类的破坏作用时,也在考虑如何和平利用原子能的能量。我们可以通过《宇宙推论》思路一的“点石成金”术的理论来认识和利用原子能,使其为人类造福、满足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我们可以按照化学合成的方法,得出一种物质在何等的条件下聚合或化合出另外一种物质,来充分利用原子能,使其为人类的发展服务,摆脱能源缺乏对人类的困扰。
    思路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道路,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想上的准备,人们可以在正确思路的引导下,到达光明的彼岸,实现预期的目的。这是人类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呼唤,是潮流发展的需要,因此人类要顺应潮流和时代需求,顺应社会的需要,正确使用和发展原子能,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为人类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周 芳 桂 笔名:周 非 霞
原籍: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崔家寨乡老洼村
现住: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夏家庄镇良庄西村29号5室
邮编:255200 电话:13001502762
Email:bshxsh@163.com bshxsh@tom.com


[ 本帖最后由 周芳桂 于 2007-3-19 18:10 编辑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发表于 2007-4-24 11:56:56 | 只看该作者
太阳甩出了众行星.那如和解释类地行星类木行星的形成.
3#
发表于 2007-5-2 18:44:08 | 只看该作者
和我的观点大体相同.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在我的<行星源日>里讲的很清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Astronomy Forum of Starry Sky ( 浙ICP备16020121号 )

GMT+8, 2024-12-23 22:15 , Processed in 0.06793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