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星天文论坛(大陆著名天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历史
查看: 18318|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文人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1-4 22:24: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着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20世纪中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 本帖最后由 喵喵 于 2006-11-11 04:10 PM 编辑 ]

th0001a.jpg (16.42 KB, 下载次数: 1150)

th0001a.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38#
发表于 2008-8-24 14:42:3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中国的天文学家也不错啊!!!    好帖啊!!!顶起!我贼喜欢霍金!!!!
37#
发表于 2007-10-7 00:50:54 | 只看该作者
dddddddddddddddd!!!!!!!!!!!!!!!!!!!!11111
36#
发表于 2007-9-23 03:00:09 | 只看该作者
看了之后我就感觉阴阳颠倒了!!!!!!!
35#
发表于 2007-8-30 21:06:14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卡尔·萨根呢
34#
发表于 2006-12-28 21:24:35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了,我顶!!
33#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5 00:02:50 | 只看该作者
我个人十分崇敬乔斯林 贝尔
一个人一生在天文学上能有发现太不容易
上天绝不会再给她一次机会让她有其他发现
她应该得到应有的荣誉
32#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4 23:59:35 | 只看该作者
贝尔和她的“小绿人”

如果说乔斯林·贝尔来到剑桥大学读博士学位并在此期间发现了脉冲星是一种偶然,那么她被197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遗忘决不是偶然。

苏珊·乔斯林·贝尔1941年生于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从小爱好天文。1965年,当她在格拉斯哥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之后,准备前往焦德雷尔班克天文台攻读博士学位。然而她的申请表意外地丢失了,于是贝尔只好前往剑桥大学射电天文台学习。



苏珊·乔斯林·贝尔
在剑桥射电天文台,贝尔的导师安东尼·休伊什正忙于建造一架特殊的射电望远镜。这架望远镜专门用来观测所谓的“行星际闪烁”现象。大气密度的不均匀会造成星星向我们“眨眼”,而太阳风(太阳喷出的微粒流)同样也会造成遥远的射电源“眨眼”。借助于观测行星际闪烁现象,科学家就能辨认出类星体——一种遥远的、发出巨大能量的未知天体。

两年之后,也就是1967年,这台望远镜投入使用。观测是枯燥乏味的——由于望远镜本身不能移动,它只能“躺”在地球上注视着天空。需要重复多次测量才能确认新的类星体。研究者还要剔除掉数不清的干扰信号。整个工作如同大海捞针。

就在这年8月6日,贝尔在长长的记录纸带上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干扰”信号。通常射电闪烁现象不会出现在夜晚,这个信号没有理由出现。她的导师休伊什认为那是某个新的射电源。直到11月28日,贝尔才成功地记录下这个射电源的节奏:它每隔1.33秒向地球发出一个脉冲。休伊什认为这有可能是地外文明——外星的“小绿人”——发出的信号。一些新闻媒体对此大加炒作,人类一度以为自己已经接触到了地外智慧生命。



贝尔发现脉冲星的记录纸。上面的三个词分别为"脉冲星"、"CP1919"和"干扰",
最下方写着"1967年8月6日"。CP1919下方箭头所指即为脉冲星的信号。进一步的观测表明,那不是小绿人,而是一种新型的天体。这个天体发出脉冲的频率精确得令人难以置信。贝尔在过去的观测资料中又找出了3个脉冲星。1968年2月,他们在《自然》杂志上报告了脉冲星的发现,并认为脉冲星就是物理学家预言的中子星。后来的研究表明,脉冲星确实就是快速旋转的中子星。中子星在旋转过程中沿相对的两个方向发出无线电波,这两束无线电波就像灯塔的灯光一样扫过宇宙。由于中子星的自转速率稳定,我们接受到无线电波的脉冲频率也是稳定的。

但是197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却大出人们意料。桂冠戴在了导师休伊什的头上,却完全忽视了贝尔决定性的贡献。休伊什在获奖后也很少提及贝尔。很多科学家为贝尔的遭遇鸣不平,他们指责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在确定脉冲星发现者的问题上大失水准。天文学家曼彻斯特和泰勒(后者于1993年因发现射电脉冲双星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脉冲星》(1977年出版)一书中特别写道:“献给乔斯林·贝尔博士,如果没有她的聪慧和百折不挠,我们无法分享到研究脉冲星的快乐。”

这一遗憾永远也无法更正,然而贝尔本人似乎并不在意,她的智慧和谦虚精神让人敬佩。婚后她改名乔斯林·贝尔·伯内尔,现在在英国开放大学任教,研究领域依然和脉冲星有关。

1CA9EC46FBEF29E1B952BFD99C49A359.jpg (66.23 KB, 下载次数: 925)

1CA9EC46FBEF29E1B952BFD99C49A359.jpg

215AC5BAA3C12ECCF8FC7AE6DA69CF3C.jpg (10.94 KB, 下载次数: 870)

215AC5BAA3C12ECCF8FC7AE6DA69CF3C.jpg
31#
发表于 2006-12-13 22:16:09 | 只看该作者
好久不来了...我也来顶一下!~:)
30#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2 23:43:21 | 只看该作者
客气客气
还没完全发完
有时间接着发
29#
发表于 2006-12-11 12:50:38 |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06-12-11 12:48:52 | 只看该作者
发完了吗?我可要顶了,真是好贴!

27#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8 16:42:47 | 只看该作者

    贝塞尔(Friedrich Wilhelm Bessel, 1784-1846),德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天体测量学的奠基人。
    贝塞尔重新订正了《布拉德莱星表》,并加上了岁差和章动以及光行差的改正; 他编制了包括比九等星更亮的75000多颗恒星的基本星表,后来由他的继承人阿格兰德扩充成著名的《波恩巡天星表》。 </P>
  1837年,贝塞尔发现天鹅座61正在非常缓慢地改变位置,第二年,他宣布这颗星的视差是0.31弧秒,这是世界上最早测定的恒星视差之一。


[ 本帖最后由 喵喵 于 2006-11-18 04:43 PM 编辑 ]

贝塞尔.jpg (4.96 KB, 下载次数: 990)

贝塞尔.jpg
26#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2 10:23:23 | 只看该作者

    查尔斯·梅西耶查尔斯·梅西耶(Charles Messier,1730年6月26日—1817年4月12日)是法国天文学家。他的成就在于给星云,星团和星系编上了号码,并制作了著名的“梅西耶星团星云列表”

他生于法国洛林地区墨赫特和莫赛尔省的巴顿维尔(Badonviller)。1751年起,他在巴黎的法国海军天文台作为天文官约瑟夫·尼古拉斯·德里希尔(Joseph Nicholas Delisle、1688年~1768年)的助手,沉迷于对彗星的观察。1758年冬天起,他根据以前的观测,开始搜索预料会出现的哈雷彗星。于此年1月21日终于发现。但是,这比另一位天文学家的发现迟了一个月。尽管如此,他还是因此而一跃成名。

1760年,德里希尔退休,梅西野接任天文官的职务。在搜寻彗星的过程中,苦于彗星和其他天体经常模糊混淆的梅西耶,从1764年初开始制作一张彗星和星际间朦胧天体的列表。在同年末,他做成了一张40个天体的列表,此后,于1765年发现大犬座的M41后,他又在列表中追加了M41-M45等五个天体。

1769年,在白羊座附近发现了大彗星(C/1769P1),他因此成为柏林科学院的外国人院士。次年,他又发现了一颗彗星,并成为了巴黎学士院的正式成员。他在一生中总共发现了12颗彗星。

他分别于1771年,1781年和1784年发表了《梅西耶星团星云列表》的第一卷(M1-M45),第二卷(M46-M68)和第三卷(M69-M103)。

列在这些列表上的天体,都被称为“梅西耶天体”。例如,M31代表仙女座星系。梅西耶考虑到列表的体裁,将二重星(M40)或星团(M45等)也列入其中。

梅西耶使用的是口径5-7厘米的小望远镜,后来出现了大口径的望远镜后,发现梅西耶天体中含有很多星云,星团和星系。

后人为了纪念他,将月球上一个陨石坑命名为“梅西耶”,另外7359号小行星亦以他名字命名。

法国国王路易十五曾称他为“我的猎彗人”。

梅西耶.jpg (8.65 KB, 下载次数: 1014)

梅西耶.jpg
25#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2 10:20:33 | 只看该作者

    康德(1724-1804):生于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贝格大学。从1746年起任家庭教师4年。1755年完成大学学业,取得编外讲师资格,任讲师15年。在此期间康德作为教师和著作家,声望日隆。除讲授物理学和数学外,还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等。18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有:《关于自然神学和道德的原则的明确性研究》(1764)、《把负数概念引进于哲学中的尝试》(1763)、《上帝存在的论证的唯一可能的根源》(1763)。所著《视灵者的幻梦》(1766)检验了有关精神世界的全部观点。1770年被任命为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同年发表《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从1781年开始,9年内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广阔领域的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短期内带来了一场哲学思想上的革命。如《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判断力批判》(1790)。1793年《在理性范围内的宗教》出版后被指控为滥用哲学,歪曲并蔑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于是政府要求康德不得在讲课和著述中再谈论宗教问题。但1797年国王死后,他又在最后一篇重要论文《学院之争》(1798)中重新论及这一问题。《从自然科学最高原理到物理学的过渡》本来可能成为康德哲学的重要补充,但此书未能完成。1804年2月12日病逝。

康德.jpg (13.48 KB, 下载次数: 956)

康德.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Astronomy Forum of Starry Sky ( 浙ICP备16020121号 )

GMT+8, 2024-9-28 00:30 , Processed in 0.08892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