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星天文论坛(大陆著名天文论坛)

标题: 2011年预测:一个零和的世界 [打印本页]

作者: 征服者    时间: 2011-1-12 20:15
标题: 2011年预测:一个零和的世界
 在这个让数字命理学家兴奋的年份(特别是可以写成11:11:11的2011年11月11日那天),最引人瞩目的数字却将是“2”。两种经济体互为映照:发达国家与伴随着失业的疲弱复苏作斗争,新兴国家则以前者4倍的速度增长。欧洲将分为两部分:经济稳定的欧元中心区国家和风雨飘摇的外围区。在一些国家内部,“分裂”也日益显著,有些地区从中国的繁荣中受益,有些则增长缓慢,澳大利亚将是这种“双速经济”的典型例子。  政治方面,你也常会看到两股互相冲突的力量。德国经济相对强劲,但民众情绪不佳;美国面临白宫和国会之间的较劲;非洲最大的国家苏丹在南方公投后可能会分裂成两个国家。
  国际事务方面亦将充斥着分歧与挫败。作为G 8和G 20轮值主席,法国总统萨科齐或会大谈全球合作,举办多项活动,但2011年你常会看见一个零和的世界,货币、贸易和气候政策方面的争吵有如一场拔河。年末我们还将面对一个巨大的数字———世界人口接近70亿,资源需求的增长将让人们更加担心拥挤地球的可持续性。
  不过,我们也许夸大了不利的一面。未来一年,技术和想像力将催生惊人成果,帮助解决当代一些重大难题,比如如何让汽车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如何阻止疾病蔓延。一些富裕国家,特别是英国,将进行激进的改革。除了中国、印度和巴西,其他新兴市场也将演绎自己的经济成功故事,包括非洲部分地区。加纳将成为“增长之星”。
  企业和银行将会抱怨监管之烦。金融业将更加平淡,因而更加稳定。层出不穷的新兴企业将证明美国仍能创造就业,大型跨国公司将会意识到,它们需要变成“跨国巧公司”,将规模与灵活性巧妙结合,适应迅速变幻的环境,才能抓住发展的最佳机会。
  2011年将发生一个里程碑式的变化: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最大制造业国家。不过中国也可能发现自己的经济增长有被印度赶超的迹象。其他重大事件包括:奥巴马将达知天命之年,“维基百科”迎来10岁生日,推特满5岁,美国沉痛纪念“9·11”发生10周年,世界则百感交集地跟白炽灯告别。
  一如既往,这些都是预测。我们过去的预测有对有错,不变的是乐观,我们始终相信人类会在全球化中不断进步,这一点基本正确。尽管大衰退的阴影挥之不去,这种进步感仍将在2011年获得证明。
  “大”将遭遇质疑
  过去十年来,对角色进行反思的浪潮似乎不可遏制。未来一年,随着许多发达国家经历财政危机,这种反思将最终开始。从美国的萨克拉曼多,到英国的设菲尔德,再到西班牙的塞维尔,到处都会看见愤怒的民众。
  首要原因是经济低迷。除德国、加拿大等少数例外,大部分西方面临还债和减支压力。希腊等国濒临破产,别无选择;英国情况没有那么危急,但其亦将启动严厉的减赤计划;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都有财政大洞要补;美国各州情况不妙,预算赤字合计超过1000亿美元。
  2011年斗争将主要发生在突然倡行节约的政客和公共机构工会之间。官员可能取代银行家,成为公众抨击的目标。这里面机遇与风险并存:风险在于发达国家复苏疲弱,减支太快、太多将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好处是人们可以趁机检视的所作所为。
  这种检视已经迟到得太久。过去半个世纪,新技术和新思维的发展令世界翻天覆地,变化最小的就是。加州是最典型的,它有着世界最先进的产业和地球上最无能的,政治极端党派化。最该对此负责任的是加州选民,他们一直要求做得更多,却不赋予议员权力。他们不支持改革派的州长,甚至懒得去投票。
  在整个西方,人们都倾向于终结这种。在这方面,2011年的英国值得关注。卡梅伦的减赤方案远较其他国家大胆,更重要的是,卡梅伦方案背后隐藏着尚未成型的“大社会”思想,亦即将权力从中心分散,让老师和家长治校,医生选择医院,选民挑选警察局长,一句话,让公民对做的事更加负责。
  未来一年将证明这种理念是否足够先进,可以像撒切尔主义一样输出国外。这是一条道路,西方主要(包括美国)可能不得不追随的一条道路。
作者: 征服者    时间: 2011-1-12 20:16
政策错误或损害经济

  金融危机爆发后,整饬银行业、实施刺激方案等大胆的政治举措缓和了经济衰退,保证了复苏。2011年,政治家们将再次扮演重要角色。但这次,伴随着生硬的财政减支和货币战争,他们可能对经济造成损害。

  在发达国家,削减预算是首要议程。尽管经济复苏迟缓,富裕国家仍计划减支和增税,数额占其2011年G D P之和的1%还要多,成为史上最大集体削减预算行动。2011年到来之际,这些国家的赤字平均超过GDP的8%,公债超过G DP的100%,较2007年增长了三分之一。显然,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可以设计合理的中期减赤计划,但不应不计代价地减支,过度削弱原本就已疲软的经济。就目前迹象来看,未来不会乐观。美国2011年财政方案将面临僵局,由于担心赤字,不会实行任何促进就业或刺激需求的短期措施。欧洲方案设计得好一些,法国、希腊等国提高了退休年龄,英国和德国则设立了新的机构,以保证财政廉洁。但欧洲有过度杀伤之虞:2011年的减赤步伐将会过快,特别是在英国和西班牙;欧洲决策者会对欧元区负债国加以新的限制。太多欧洲人相信收紧预算将促进增长,2011年将证明他们是错的。

  减支和货币激进主义结合,将给市场带来动荡,很可能造成2011年第二个政策错误:在发达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出现干预货币扩大化。

  面对一大堆寻求高收益的资本,新兴市场——— 从巴西到韩国——— 会建立使人瞠目的储备,而不是让货币升值;几个新兴经济体会重新引入或加强对资金流的控制。所有这些干涉措施将激化贸易摩擦,国家间互相指责,说对方损人利己。

  即使避免了这些损害,狭隘地专注于减支还有另一个负面影响:它会转移注意力,让人们忽视发达国家本应进行的广泛改革。许多欧洲国家,还有日本,需要解放劳动力市场,实现服务业自由化;美国则应解决房地产危机,评估培训机制,以免高失业率成为常态。光靠节俭是不够的,发达国家需要增长战略。

  刺激不再,差异凸显

  2009年世界经济遭遇重创,2010年在刺激下缓慢复苏。2011年它会发现,人为的支持消失后,,结果可能不是那么美妙。美联储会继续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但如果没人借钱,回报不会太大;联邦将大幅减少经济刺激,私营企业面临压力;美国家庭仍债台高筑,面对死气沉沉的消费者,企业不太愿意投资房地产。二度探底似乎不太可能,但2011年美国经济表现将远逊2010,更不会有人们期待的强劲复苏。

  西欧同样无力。2010年,借贷太多的欧元区外围国家经历了濒死体验,2011年它们仍将处于悲惨境地;随着政策性刺激减弱,英国和法国的增长将非常有限;今年表现较好的德国经济也会迅速放慢。

  目前新兴市场普遍看上去更加阳光灿烂,2011年同样如此。不过,和发达国家一样,2010年不少新兴市场的增长得益于掏钱。2011年政策支持会减少,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因为很多国家出现了通胀和资产泡沫,必须放慢增长。即便如此,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仍将是发达国家的四倍。

  中国经济影响力远超国界。2010年,中国需求的迅速增长促进了亚洲其他国家、巴西、澳大利亚和非洲下撒哈拉地区的发展。2011年,中国增长将会减速,已经踩下刹车,这可能导致2011年初期有点动荡。但是,倘真如此,中国完全有能力让经济回到轨道上。

  中国和美国经济增长放慢也会使其他地方经济发展变缓,但不会导致灾难性后果。对很多国家来说,适度放缓恰是一剂良药,可以阻止通胀。巴西和俄罗斯经济会因出口减少而放慢。印度受其他地方的影响较小,2011年它的经济会非常强劲,几乎不放缓,增长速度甚至可能赶超中国。

  金融危机发生前,全球经济体一致繁荣。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凸显出来,2011年这种差异将更加明显。在美国、欧洲和日本,支持的消失将暴露出私营部门仍是多么虚弱,不景和通缩仍将困扰这些国家一段时间。但在新兴市场,经济减速几乎受到欢迎,因为这是一种为过热经济降温的方式。企业会做出反应,外国投资浪潮将从美国、欧洲转向亚洲、拉丁美洲,甚至是非洲。如果你想知道2011年激动人心的机会在哪里,跟着钱走吧。

  电子书走进新时代

  如果说2010年是电子书和平板电脑进入主流的一年,2011则是电子载体彻底改变读物形式的一年。书将不再是书,它将变成插件。

  电子阅读器和平板电脑将继续增长。2010年拥有电子阅读设备的美国人增长到了1100万,2011年将超过1500万。iPad销售速度比几年前的iPhone更快。2010年苹果公司卖出1500万台iPad,带来真正的竞争:亚马孙公司大幅降低了K indle的价格,Barnes & N oble和索尼公司紧随其后。

  2011年价格战将继续。像样的电子阅读器售价将低于100美元,发展中国家卖的山寨机会更便宜,大型零售商可能免费提供这些机器,技术也会更好。即便如此,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预计,平板电脑销量将继续超过电子阅读器。

  由于竞争加剧,电子书内容也会变得更便宜。2011年我们可能看到第三大电子书店Google Editions启动,这将提升电子书的销售。2010年美国卖出的大众图书中,近10%是电子书,2011年将会上升到至少20%。

  更重要的是,设备的发展将会改变书籍本身。《爱丽斯梦游仙境》推出了iPad版,用户摇动iPad就能看着爱丽丝变大或者变小,此外还有其他功能。现在,父母读故事时,可以录下来放给孩子听,数字小说则以视频片断补充或取代文字段落。在这种技术大爆炸背景下,如果书籍摇身一变,成为可供下载的插件,一点也不令人吃惊。不仅书籍更具互动性,出版社还可以借此防止它们被复制,调查读者阅读方式,甚至插入一些广告。

  对读者和阅读来说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数百年来几乎一成不变的一种精神活动有可能出现分化。首先,读物会分裂为两个阵营,一些作品本身适合插入“花里胡哨”的内容,比如非小说类读物,一些则不适合,比如小说。但小说的叙事方式也会改变,新技术催生了日本的手机小说,它还将大大促进传统微小说的发展。其次,读者也会分化。战线在珍爱纸质书籍和拥抱电子阅读器的人之间拉开,出版商会近距离观察动向,确定出版策略;第三种分化出现在作家和出版商之间,人气作者可以绕过编辑,直接把书卖给电子内容零售商,而被排除在既有食物链之外的新作者也可以出售电子版权。

  不过,印刷书籍不会彻底消亡,它也不应该消亡:人类的知识太宝贵了,不应该只装在一个容器里。
作者: 征服者    时间: 2011-1-12 20:16
“跨国巧公司”将成赢家

  2011年6月,IBM将志得意满地庆祝成立100周年。该公司是一个罕见的例子:很少有企业可以延续那么久。IBM也曾身临险境,它存活的秘密不仅在于弹性好,更是因为拥有自我革新的能力。

  毫无疑问,一些大型企业2011年表现出色,一些灵活的小公司亦会超越动作缓慢的对手。但最大的赢家将是那些结合了规模和灵活性,擅长应对市场变化的企业。它们并非个个都是百年老店,也不一定来自阿蒙克、纽约,甚至不一定来自发达国家,但IBM无疑将成为它们中间的一员,还有通用电气、沃尔玛和宝洁。

  灵活性非常重要,首先是因为技术发展迅速,企业要迅速发现哪些技术可以大规模应用,发明新的东西,率先进入高价值市场。其次,企业期望在变幻莫测的新兴市场实现更大增长,也需要灵活性。

  规模在新兴市场也很关键。沃尔玛进军非洲,可能需要买下当地一两家公司,以了解在当地经营的必需知识;要在基建、医疗和教育等领域获得合同,大公司也比较吃香。IBM先人一步理解了这一点,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彭明盛致力于革新,将IBM变成了“全球整合企业”,利用世界各地优质人才,以“专家中心”模式取代原来各自为政的“独立王国”。IBM的强劲表现及其围绕其百年纪念进行的宣传,会使得建立“大而灵活”的全球整合企业成为2011年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管理理念。这是否意味着熊彼特所谓的“创造性破坏”走到了终点?这位奥地利经济学家认为,当既有公司无力创新时,就会有新兴公司出来进行“创造性破坏”。2011年,一些德高望重的企业将向世界证明,它们已经学会如何自己进行“创造性破坏”。

  富人:躲起来,或者做慈善

  2011年,全世界的富人该干些什么?首先恐怕就是要意识到自己是多么不受欢迎。发达国家失业率高企,普通人能保住饭碗就已经谢天谢地,好几个国家计划增税并削减公共服务开支。裤腰带一勒紧,人的脾气就会变得暴躁。2011年,世界一团糟,大众很生气。他们不仅会指责大银行家,更会讨厌所有有钱人。

  这种怒气将在脱口秀、抗议集会和民意调查中表现出来。为迎合民意,左右两派政客都会承诺拿富豪开刀,任何打压银行家的法案都会引来喝彩,全球化则面临威胁,因为很多选民认为从全球化中受益的主要是那些常常坐着商务舱飞来飞去的成功人士。人们认为跨国公司挥霍无度,必须加以遏制,欧美都将感受到压力。2010年,俄亥俄州禁止把服务项目外包给其他国家,2011年其他州也会仿效。

  2011年超级富豪会保持低调,至少在西方是这样。他们会减少炫富性消费,把钱花在更隐蔽的地方: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到远离尘世的地方度假,花更多钱为自己和家人请保镖。随着新一轮加税浪潮来临,还会煞费苦心地设计更加巧妙的避税方案。

  相形之下,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富豪压力小一些。当然也有例外,中国会严惩腐败官员,印度矿业大亨征地时会遇到拼死抵抗。但在经济增长将近两位数的国家,大部分人会觉得生活更好,并肯定富人为经济繁荣做出的贡献。

  在西方,为减少民愤,富人可以设法享受做慈善的乐趣。很多人会发现,挣钱固然不易,把钱花出去同样是挑战。比尔·盖茨获得新生,成为“疾病斗士”,其他大亨也会追随其后,制定宏伟的慈善计划。

  这种行为会获得赞赏。白手起家的富人们不但有大把金钱可捐,而且惯于估算收益。他们会资助有效的项目,删减无效计划。2011年,富豪会资助反对女性割礼、治疗抑郁症、要求公开秘密等项目。一些超级富豪会竞选公职,但这不是个好主意。意大利人已经发现,财阀赢得政治权力后不一定能好好使用它,美国选民则用行动表明他们对富到可以自己掏钱竞选的人并不感冒。

  2011年,幕后出钱推进自己主张的富人会更有影响力。乔治·索罗斯和科克兄弟就是实例。大亨的加入丰富了美国的政治争议,其他国家的有钱人应该仿效他们。

  人口:新的一年,新增十亿

  2011年10月12日,阿德南·诺维克就满12岁了。1999年10月12日,他出生在波斯尼亚首都萨拉热窝,被联合国选定为世界人口达到60亿的象征人物。

  2011-2012年交替期间,另外一个阿德南会被选中。到那时,世界第70亿人即将诞生。随着这个日子临近,马尔萨斯式恐慌在增长。人们害怕人口增长太快,对资源和气候形成太大压力。这其实有点过虑:事实上,人口增长正趋于迟缓。

  人类用了大约25万年时间达到10亿人口,一个多世纪后达到20亿,再用33年达到30亿,然后,30亿到40亿仅花了14年,40亿到50亿花了13年,50亿到60亿花了12年。

  现在,世界走到了一个节点上,加速度增长的时代即将结束。很长时间以来,人口总生育率一直在降低,从1965-1970年的4.8变成了2005-2010年的2.6。一些国家的下降速度尤其快:1984到2006年,伊朗生育率从7下降到2;1980年到2000年,孟加拉生育率从6下降到3。

  接下来两年中某个时候,世界将到达另外一个里程碑:一半人类将生活在生育率低于2.1(即所谓“置换率”)的国家或者地区,这将导致人口增长放慢并稳定下来。从60亿到70亿将是最后一次短期内实现10亿人口增长,接下来的10亿要花更长时间———13或者14年,然后从80亿到90亿要花20到25年。到那时,人口增长将趋于零,世界人口将在数百年中首次达到大致稳定的状态。那时诺维克已经50岁了,他的孙辈将出生在一个更加拥挤、但人数更加稳定的世界。

  气候:勿以善小而不为

  哥本哈根会议遭遇失败,奥巴马气候变化立法受挫,21世纪第一个10年堪称史上最暖,工业二氧化碳的排放继续增加。环保主义者期待各国认真对待环境问题,显然他们未能如愿。

  时至今日,减排仍很重要,为之努力仍然值得。但在哥本哈根之后,这已不是最紧要问题。是时候扩展处理气候问题的思路了,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2011年在南非举行的全球气候会议应当更加关注气候行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要以气候变化为借口,让贫穷国家继续贫穷下去,只要求它们在致富大道上前进时更多地考虑到气候问题。其次,在改变能源构成方面需要新思维。就减排而言,提高化石能源价格效果不佳,更好的方式是让清洁和可持续能源变得更便宜。研发当然重要,银行和市场的推动也有很大作用。

  麻烦在于尚未实现能源转变,气候变化可能就已发生。因此第三点就是分清主次,更加关注容易做到的方案,那些在全球气候谈判中可能被忽视的手段。相对于工业和汽车排放,毁林开荒、烧炭、地球大气层中的臭氧、氮氧化合物等是构成影响气候的第二大因素。我们可能无法迅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但可以对后者采取行动。

  2011年,可能还有第四个思路:更加关注那些让地球变冷的办法。“地球工程”风险很大,世界要在这方面达成共识并不容易,但在关于气候问题的讨论中,它们也应占有一席之地。




欢迎光临 天之星天文论坛(大陆著名天文论坛) (http://skyandtelescop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