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星天文论坛(大陆著名天文论坛)

标题: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新闻帖 [打印本页]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0-19 12:44
标题: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新闻帖
本帖将从本月22号起陆续转帖有关"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新闻,敬请关注!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0-22 19:36
标题: 媒体称嫦娥一号奔月时间定于24日18:05
昨日,中国绕月探测工程火箭系统总指挥岑拯在电话中向本报记者证实:“嫦娥一号”奔月时间已确定在24日18:05。目前,现场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就绪。
  记者是昨晚在岑拯的家乡浠水采访时,在其家中与他连线通话的。听说是家乡的媒体,岑拯显得很开心和轻松,他对记者说,他特别想念家乡,但这么多年忙于工作,加之“十一五”期间发射任务多,担子重,回家的次数很少,“让老父亲独自在家,感到内心有愧。”
  采访的最后,岑拯托本报代他感谢所有支持他的家乡父老。
  空间天气利于“嫦娥一号”发射
  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 据《中国气象报》报道 我国探月“嫦娥计划”第一颗卫星“嫦娥一号”已定于10月下旬择机发射,据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预测,10月下旬,空间天气整体平静,对卫星发射、入轨的影响很小,利于“嫦娥一号”发射。“嫦娥一号”将依次经过大气层、内外辐射带、磁层、磁鞘和太阳风等多个完全不同的空间天气区域,入轨后还将随着月球的公转周期性地穿越磁层和周边区域。这期间,“嫦娥一号”的轨道预测、星体安全、星地通讯和测控等均需考虑空间天气的影响。
  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预测:10月24日至31日,地磁活动可能出现活跃或小磁暴,但空间天气整体平静,出现太阳大爆发的可能性不大,对卫星发射、入轨的影响很小。但10月16日出现的猎户座流星雨将于10月21日左右达到极大值,届时可视流星流量可能达到每小时25个。流星体对飞行器的安全有潜在的威胁,同时流星在大气层中烧蚀产生的暂时性 等离子体径迹(流星尾迹)对无线电波传播可能会有轻微影响,猎户座流星雨将在11月7日前后结束。
  专家也指出,空间天气在三个方面可能会对“嫦娥一号”的发射造成影响:一是虽然产生太阳风暴的可能性小,但是仍然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二是太阳冕洞高速流周期性影响地球,导致周期性地磁活跃,甚至地磁暴;三是在10月下旬和11月初会有流星雨出现,其对航天器安全有潜在的威胁。 (转至新浪)

[ 本帖最后由 魅力星空 于 2007-10-22 19:39 编辑 ]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0-22 19:39
标题: 嫦娥一号11月6日发回首张月球照片
昨日,各方专家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内,进行了“嫦娥一号”发射前的最后一次评审会,发射准备工作进展有序。本报记者获悉,如“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并按预定计划进入轨道,将于11月6日中午发回第一张月球照片。另外,“嫦娥一号”拥有一颗备份卫星,如本次发射失败,相关专家将根据发射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但备份星的发射间隔时间估计将超过一年。  
        “嫦娥一号”预计三个月完成预定任务
  据了解,目前该颗备份星主要设计与“嫦娥一号”基本相同,其作用除确保如果本次发射失败可尽快对问题进行排除,重新开展绕月计划外,如“嫦娥一号”发射情况非常理想,相关专家也可以对其进一步改进,以提高我国绕月探测的深度与广度。
  国防科工委之前曾公开表示,“嫦娥一号”的主要任务为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等。据了解,如一切顺利,设计寿命为一年的“嫦娥一号”将在三个月时间内完成全部预定任务,剩下时间则有望进行更多研究。
  另外,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之前曾表示,月球探测卫星发回的第一张照片会公开,“我们接收到数据,不做精细校正,就可以尽快公布”。至于具体时间,他透露为接到月球数据后的一个小时。
  发射如实现“零窗口”将省百公斤燃料
  昨日,记者从权威人士处了解到,“嫦娥一号”模拟发射早在数日前已演习完毕。模拟演习时全部工作人员均进入实战状态,会走完全部的发射程序。演习时“嫦娥一号”与“长征三号甲” 火箭均在发射塔内就位,惟一的区别是火箭内没有加注推进剂,但是模拟点火照常进行,测控人员也将发出信号。
  为加大“嫦娥一号”卫星入轨成功率,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之前曾主动表示将力争实现“零窗口”的发射目标,即在预先计算好的发射时间段内,分秒不差地将火箭点火升空。
  据权威人士透露,本次发射确定的窗口时间共有35分钟,理论上来说,在此窗口内发射均符合安全要求。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之所以力争在窗口前沿,即“零窗口”时间发射,是因为发射时间越靠近既定目标,将越有利于燃料的节省。如“嫦娥一号”实现“零窗口”发射,将节省一百多公斤燃料,有利于“嫦娥一号”完成更多探测任务。
  发射中心所在的冕宁县昨日已彻底放晴。发射中心内部人员称,目前天气情况完全符合发射条件,即使小雨也可以正常发射,“当然雨量不能太大”。发射中心内部也有科学仪器测量天空电量,“不仅不能打雷闪电,有打雷闪电的趋势也不行。”

[ 本帖最后由 魅力星空 于 2007-10-22 19:40 编辑 ]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0-22 19:51
标题: 嫦娥一号射前12小时程序将于24日6时启动
记者昨日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获悉,虽然24日下午6时发射并没有最终“定死”,但目前基地内各项程序都是按这个时间准备的,24日早晨6时,将启动“射前12小时程序”。  昨日,有关部门对“嫦娥一号”发射工作进行了总评审。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一份工作计划也显示,24日早晨6时,整个发射基地进入“射前12小时程序”,随即进入“射前功能检查”以及“液氮加注”、“液氧加注”等程序。目前,各项准备工作都按24日发射而有条不紊进行。
  基地有关工作人员表示,不过早宣布发射时间,是因为卫星发射工作变数较大,随时可能出现新问题,尤其是天气因素。即使确定了发射时间,如气候突然发生巨变,临时改变发射时间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0-23 20:50
标题: “嫦娥”进入加注发射阶段 首选明日18时
国家航天局发言人李国平昨天宣布,“嫦娥一号”卫星计划于10月24日至26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择机发射,首选发射窗口为24日18时左右。
李国平说,嫦娥一号卫星在成功发射后,将在地球轨道上经历3次调相轨道变轨,计划于10月31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11月5日进入月球轨道,经历3次近月制动,进入127分钟工作轨道。11月下旬,卫星将传回第一张月球图像。此后,卫星将继续工作1年时间,对月球进行科学探测。

中国绕月探测工程的工程目标是: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科学目标包括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表化学元素及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另据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消息,“嫦娥”最佳发射点为明日18时05分。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0-24 18:51
标题: 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
    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 摄
    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 摄
    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 摄
    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 摄
    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 摄
    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 摄
    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10月24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0-24 19:37
标题: 嫦娥一号卫星将创我国航天史上7项第一
我国首次绕月探测工程,将开创我国航天史上的多项第一。  ——第一次探测月球。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首次开展对地球以外天体进行探测的飞行器,主要任务是携带有效载荷进入环月轨道对月球进行科学探测。
     ——第一次突破地球近地轨道。月球距离地球的平均距离为38万公里,从地球到达月球轨道至少需要10次较大的轨道控制,而神舟六号飞船仅需要3次左右的轨道控制。
  ——第一次为月球“画像”,真正用立体相机来获得月球三维影像。我国这次绕月探测工程的4个科学目标中,第一个科学目标即为获取月球的三维影像,而至今国际上还没有覆盖月球全球的三维照片。
  ——第一次探测月球表面元素。这次绕月探测工程的一项重要科学目标,是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及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对月球表面有开发利用和研究价值的元素含量与分布进行探测。我国将在美国探测的5种元素的基础上,再增加9种,共探测14种元素的分布。
  ——第一次利用微波辐射计探测月壤厚度及其分布。虽然以前对月探测也曾做过月壤厚度的测量,包括实地的测量,但真正对全月球月壤厚度的测量,目前还没有实现。
  ——第一次在航天器的测控中引入天文测量手段。我国目前的测控站只能支持近地航天器的测控,还没有专门的深空测控站,因此在绕月探测工程中引入了天文手段以补充现有航天测控网不足的方案。用于观测恒星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将在嫦娥一号卫星测控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次利用国际联网对航天器进行深控。欧洲空间局的库鲁站、新诺舍站、马斯帕拉马斯3个测控站,以及智利的CEE测控站,将采用国际通用的传输协议对嫦娥一号卫星提供测控支持.
作者: 夜猫子    时间: 2007-10-24 21:16
热烈祝贺!!!!
看了现场直播,非常激动人心!
作者: 嫦娥1号    时间: 2007-10-25 08:10
标题: ni hao
大家好,顶顶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0-25 12:47
错过收看现场直播的朋友可到这里收看发射实况视频.
   http://news.anhuinews.com/system/2007/10/21/001872934.shtml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0-25 20:16
标题: 嫦娥一号卫星首次变轨成功
25日17时5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按照预定计划,向在太空飞行的嫦娥一号卫星发出变轨指令,对其实施远地点变轨。  指令发出130秒后,卫星近地点高度由约200公里抬高到约600公里,变轨圆满成功。这次变轨表明,嫦娥一号卫星推进系统工作正常,也为随后进行的3次近地点变轨奠定了基础。
    这次变轨是嫦娥一号卫星在约16小时周期的大椭圆轨道上运行一圈半后,在第二个远地点时实施的。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0-26 18:30
标题: 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二次变轨
26日17时44分,远望三号船消息,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二次变轨。这是卫星的第一次近地点变轨。变轨后远地点从51000公里调高到71000公里,而近地点保持600公里不变。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0-27 12:55
标题: 中等强度磁暴突发 “嫦娥”闯关成功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了解到,根据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对空间天气的监测显示,昨天凌晨突然发生了中等强度的磁暴,此次磁暴将会持续1天左右。  磁暴是全球范围内地磁场的剧烈扰动,扰动持续时间在十几小时到几十小时之间。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可能一个月发生数次。通常,磁暴会导致高层大气密度、电离层天气和外辐射带环境发生变化。而高层大气密度变化会对在几百公里高度的卫星轨道产生影响,电离层扰动则会对卫星测控产生一定影响。
  不过从昨天17时33分成功变轨的结果来看,嫦娥一号闯关成功,变轨过程未受影响。
  “远望三号”千里追“嫦娥”抵西半球
  据新华社电 胜利完成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段海上测控任务后,远望三号航天远洋测量船昨天抵达新的测量海域,参加嫦娥一号卫星第一次近地点变轨的测控任务。
  据随船出海的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计划部部长费加兵介绍,远望三号测量船昼夜航行近千海里,跨过了国际日期变更线,从东半球进入了西半球。接下来,远望三号测量船将执行嫦娥一号卫星入轨后近地点第3次变轨的关键测控任务。
  据介绍,在近地点的第3次变轨尤为重要,卫星此时虽然还在绕地球飞行,但轨道已经开始与月球轨道交汇,卫星事实上已经开始向月球飞去。由于地月关系在不断变化,因此这次变轨将直接决定卫星能否准确飞向月球。
     嫦娥一号卫星在24小时轨道上运行3圈后,预计将在10月29日实施第二次近地点变轨,使嫦娥一号卫星进入48小时轨道。
作者: 幽梦    时间: 2007-10-27 16:37
嫦娥一号终于奔向月球了~~
激动啊!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0-27 18:32
标题: 回复 14# 的帖子
欢迎常来顶顶!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0-28 15:22
标题: 嫦娥一号VLBI信标机打开 国内观测系统全面启动
记者昨天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了解到,嫦娥一号卫星目前保持巡航姿态,继续在24小时周期轨道飞行,等待下一次加速的时机。卫星各系统状态良好,高能粒子探测器和低能粒子探测器工作正常。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王也隽介绍,27日凌晨4点30分,卫星上的VLBI信标机已经打开,我国VLBI天文观测系统的4个天文观测站开始全面投入应用,至此,国内的观测网已全面启动。从目前情况来看,卫星和地面的测控系统一切正常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0-28 15:24
标题: 嫦娥一号已经飞越50万公里状态良好
截至27日17时33分,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经过第一次近地点变轨后,已在24小时周期轨道上运行一圈,目前,卫星各系统状态良好。28日,我国VLBI天文观测系统的4座天文观测站将继续与S波段统一测控系统联合对卫星实施综合测轨和状态监控。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王也隽介绍说,27日凌晨4时30分,中心正式采用4座天文观测站传来的数据,计算比对后,卫星轨道相关数据与S波段统一测控系统测得的结果完全一致。这也表明,我国在绕月探测工程中建设的USB—VLBI综合测定轨系统能够有效地完成对嫦娥一号的综合测轨和状态监控任务。嫦娥一号的奔月之旅究竟有多远的路程?探月工程测控系统主任设计师季刚27日向记者介绍说,嫦娥一号从入轨到正式进入绕月轨道将飞行1585219公里。  季刚介绍说,26日17时33分,嫦娥一号进行第一次近地点变轨,进入24小时周期轨道,在这一轨道飞行一圈要走17万多公里。目前,加上26日变轨前已飞行的38.9万多公里,嫦娥一号飞行的总里程已经超过了50万公里。
  “29日实施第二次近地点变轨后,卫星进入48小时周期轨道,运行一圈的里程为26万多公里。”季刚说,“31日卫星进行第三次近地点变轨,正式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奔向月球,这一段路程,要飞行41万多公里。”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0-29 18:31
标题: 嫦娥一号卫星第3次变轨成功
北京时间10月29日18时01分39秒,远望三号测量船传来消息,卫星第3次变轨成功。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王也隽介绍,这次近地点变轨后,卫星将由24小时周期轨道进入48小时周期轨道,远地点高度将由7万多公里提高到12万多公里,这将改变我国航天测控最远为8万公里的历史,开创新的航天测控纪录。
  嫦娥一号卫星进入48小时周期轨道后,将先后开启太阳风离子探测器和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进行数据采集和环境探测。在这个轨道上运行1圈后,卫星将于10月31日实施入轨后的第四次变轨,变轨成功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始奔向月球的漫漫行程。

[ 本帖最后由 魅力星空 于 2007-10-29 19:32 编辑 ]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0-29 19:33
标题: 嫦娥一号卫星30日将飞至轨道最远点
嫦娥一号卫星于29日18时01分成功实施第三次变轨,由24小时周期轨道进入48小时周期轨道。到30日18时左右,卫星将飞至轨道最远点,成为中国目前发射的飞行距离最远的航天器。
  在中国已经发射的航天器中,2003年12月升空的探测一号卫星是飞行最远纪录的创造者,飞行时距地面最远约8万公里。30日,嫦娥一号卫星将刷新这一纪录,距地面高度将达到12万多公里。
  30日7时许,嫦娥一号卫星将开启紫外敏感器,开始进行紫外敏感器成像拍摄试验。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0-30 18:41
标题: 嫦娥一号卫星到达远地点12万公里高度
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田兆运)30日17时40分,嫦娥一号卫星到达48小时周期轨道远地点,距地面高度12万公里,创下我国航天器飞行测控新纪录。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朱民才介绍说,29日18时01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入轨后的第三次变轨。截至目前,卫星已绕地球飞行7圈,北京飞控中心向各测控站、船发送引导数据正常,各测控站、船跟踪卫星稳定,信息交换正常,卫星各分系统工作正常。
  朱民才说,北京飞控中心通过对各项数据的分析表明,前三次轨道控制精确度大大优于设计要求,卫星将按计划准确到达地月转移入口处,这不仅为嫦娥一号卫星按预定计划与月球交会奠定了基础,也标志着我国大椭圆轨道卫星的测量、精确定轨以及轨道控制的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
  按照计划,嫦娥一号卫星将于31日实施第四次变轨,这也是卫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前的最后一次轨道控制。变轨后,卫星将进入地月转移轨道,踏上飞向月球的行程。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0-30 19:45
标题: 嫦娥一号明日进行第四次变轨 踏上奔月行程
在经过整整7天的飞行之后,嫦娥一号卫星将于31日实施第四次变轨,也是卫星入轨后的第三次近地点变轨。变轨成功后,卫星将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始奔月之旅。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朱民才介绍,在北京飞控中心的指挥调度下,目前各测控站、测量船正按计划密切跟踪在太空中飞行的嫦娥一号卫星,并已做好了卫星变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卫星变轨成功后,到达近月制动点需飞行114小时。期间,北京飞控中心将随时对卫星的飞行轨道进行测量计算,实施两到三次轨道修正。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0-31 17:45
标题: 嫦娥卫星第4次变轨成功 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17时15分29秒,“发动机点火!”“轨控开始!”洪亮的口令声在北京飞控中心大厅响起。大屏幕显示,嫦娥一号卫星尾部喷射出橘红色火焰。
  快讯:据央视报道,北京飞控中心宣布,嫦娥一号卫星刚刚成功实施第四次变轨。远地点高度由12万公里提高到37万公里,进入114小时地月转移轨道,正式飞向月球。

[ 本帖最后由 魅力星空 于 2007-10-31 17:46 编辑 ]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0-31 20:49
标题: 嫦娥一号卫星真正开始奔向月球

  北京时间三十一日十七时十五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成功对“嫦娥一号”卫星实施第三次近地点变轨,卫星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真正开始奔向月球。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王也隽介绍说,这是“嫦娥一号”卫星绕地轨道的第四次变轨,也是最后一次变轨,变轨成功与否直接决定卫星能否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与月球交会,是此次绕月探测工程的一个关键点。这种轨道控制是中国航天测控史第一次实施,对于计算和控制都有很高的要求,此次变轨成功,表明中国航天测控技术实现新的突破。第三次近地点变轨成功,标志“嫦娥一号”卫星已真正开始奔月之旅。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北京时间十月三十一日十七时十五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成功对“嫦娥一号”卫星实施第三次近地点变轨,卫星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由此真正开始了她的奔月之旅。“嫦娥一号”卫星发动机开始工作七百八十四秒后,正常关机。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各项测量数据的计算表明,卫星变轨成功,由绕地飞行轨道进入地月转移轨道。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中新社北京十月三十一日电 题:这一刻起,中国“嫦娥”奔向月球
  作者 姜宁 杨冰 孙自法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国人描绘了几千年的嫦娥奔月的神话即将变成现实。
  这是一次永载史册的跨越。中国卫星将第一次飞出地球,奔向遥远的月球。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嫦娥一号”卫星经过七天的绕地球飞行,实施了一次远地点变轨,两次近地点变轨,行程一百四十四万多公里。今天下午,它成功实施第三次近地点变轨,正式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真正开始奔向月球。
  北京十月三十一日十七时,记者走进飞控大厅,再次感受到这里紧张而凝重的气氛。只见大厅中央两块巨大的显示屏上,一条条色彩分明的弧线显示着卫星当前飞行的轨迹。矩阵式排列的白色工作台前,身着蓝色工作服的技术人员,认真监视着屏幕上快速流动的数字,神情庄重而专注。
  遥控机房内,一串长长的数据注入计算机,软件专家欧余军沉着果断地按下了发令键,向卫星发出指令。这条指令,是“嫦娥一号”任务第三次近地点变轨成功与否的重要指令。作为整个奔月过程轨道控制中最为关键的控制之一,它直接关系着卫星能否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与月球交会,具有不可逆性。
  这种控制是中国航天测控史上的第一次。
  时针指向十七时十五分。“发动机点火!”“轨控开始!”一声声宏亮的口令在飞控大厅响起。
  飞控大厅的大屏幕上,形象生动的三维动画将卫星旋转姿态清晰呈现出来:金黄色的卫星星体上,一条浅蓝色轴线向显示推力方向的红色轴线渐渐靠近,直至重合在一起,卫星在天空中划出了一条长长的白色的轨迹,就像一位美丽的仙女甩出的长袖当空飞舞,悄悄扭动了身体,调整了角度,对着月球方向翱翔。
  七百八十四秒后,准确有力的报告声再次在飞控大厅响起:“发动机关机!轨控结束。”卫星的速度迅速提高到每秒十点五八公里以上,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滑过,飞控大厅一片肃静,静得仿佛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和心跳,但一切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位于大厅后侧的计算机终端机房,轨道专家李革非、谢剑锋,软件专家欧余军、于天一正全神贯注地收集着从各测站传送的数据,有序进行卫星遥测数据和轨道数据处理。
  透过终端机房明亮的玻璃窗,只见科技人员正密切监视着显示工作站屏幕上的不断跳变的参数,急切地等待着终端机房计算出的精密轨控信息。
  指挥控制台前,眉头紧锁的张声远副指挥长,脸上写满语言无法描述的神情。童斌副总工程师则实实地盯着电脑屏幕,另一位副总工程师周建亮则坐直身子,用左手托住眼镜……
  几分钟后,轨道专家陈明报出了精确的卫星轨道参数。“卫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总调度张炜宏亮有力的报告声骤然打破大厅的肃静。
  大厅内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坐在专家席上的测控通信指挥长、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朱民才一个“好”字脱口而出,周围航天专家们更是激情相拥。
  大屏幕上,一条绿色的曲线跃然进入人们的眼帘,这条曲线便是卫星当前飞行的轨迹。卫星在北京中心飞控人员的引导下缓缓前行,滑过轨迹的绿线赫然变成一条入轨后的红色曲线,飞行姿态清晰可见。
  迢迢奔月路,悠悠飞天情。从这一刻起,“嫦娥一号”卫星成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真正踏上三十八万公里的太空旅程,向着月亮飞奔而去。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1-1 18:45
标题: 嫦娥一号变轨表现良好 第一次轨道修正取消
据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报道,由于嫦娥一号卫星变轨精度高,"表现"良好,因此,原定于今日上午进行的第一次中途轨道修正取消。
  据报道,原计划在今天上午10点30分左右,当卫星飞行到距离地球17万公里处,会进行第一次中途修正,所谓中途修正就是把卫星的轨道再精确地校准一下,但是根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17个小时的监控,嫦娥一号卫星的变轨精度达到万分之三,正沿着预想的轨道上飞行,表现良好,因此取消了第一次中途轨道修正。“嫦娥一号”在地月转移轨道上一共要运行5天,按照原定计划,一共要进行三次轨道中途轨道修正。
  10月31号下午,嫦娥一号卫星完成第三次近地点变轨,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始飞向月球。截止到今天上午10点,“嫦娥一号”卫星已经运行了180多个小时,行走了150万公里路程。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1-1 18:48
标题: 国防科工委:嫦娥一号卫星各系统状态正常
在11月1日国防科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发布消息称,自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发射以来,卫星各系统状态正常,飞行轨道正常。  这期间,卫星经过1次远地点加速和3次近地点加速,历时7天,共绕地球飞行7圈,逐步将轨道由近地点高度205公里、远地点高度50900 公里的轨道,调整到近地点高度约600 公里、远地点高度约40万5000公里(地球与月球的距离)的地月转移轨道,将卫星的飞行速度由星箭分离时的10.33 公里每秒提高到地月转移轨道所需的10.58公里每秒。
  在随后的几天内,卫星将通过一至两次轨道修正,计划于11月5日上午11时25分到达月球,进入月球捕获轨道。届时,卫星将实施第一次近月制动,降低飞行速度,以能够被月球引力所捕获,成为一颗月球卫星。
  今天的发布会还介绍了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次飞行任务前期的实施情况: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卫星由长征三号甲运载 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火箭点火24分钟后,星箭分离,将卫星送入近地点高度205公里、远地点高度50900公里,周期约16小时的超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实现了准时发射、准确入轨的目标,取得了发射阶段的圆满成功。
  按照飞行程序,卫星依次展开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建立巡航飞行姿态,顺利完成发射阶段的各个动作,进入调相轨道段的飞行。
  10月25日17时55分,卫星在16小时轨道上飞行一周半到达远地点,为增加测控覆盖范围,顺利实施了第1次远地点加速,将卫星近地点高度由205公里提高至593公里。
  10月26日17时33分,卫星飞行至16小时轨道近地点,顺利实施第1次近地点加速,将卫星送入周期为24小时、近地点高度593公里、远地点高度71600 公里的停泊轨道。
  自10月26日17时33分至29日17时49分,卫星在停泊轨道连续飞行3天。
  10月29日17时49分,嫦娥一号卫星飞行至24小时轨道近地点,顺利完成了第2次近地点加速,将卫星送入远地点高度11万9800公里、周期为48小时的大椭圆轨道。
  10月30日18时许,嫦娥一号卫星飞行至48小时轨道远地点,距离地球约11万9800公里。此时,嫦娥一号突破了我国航天器到达的最远距离纪录。此前,在“双星计划”中我国发射的探测器曾到达约80000公里的距离。在调相轨道飞行期间,卫星工作正常,飞行控制准确。
  10月31日17时15分,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完成调相轨道段的飞行,实施了第3次近地点加速,将远地点高度提高至40万5000公里,按预定的时间、位置、速度成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标志着嫦娥一号卫星开始进入奔月之旅。
  中国国家航天局发言人裴照宇、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副总设计师孙泽洲、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总工程师童斌分别介绍了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次飞行任务前期实施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国防科工委新闻办公室丁杰盔主持了新闻发布会。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1-2 12:33
标题: 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首次轨道中途修正
探月快讯:2日10时25分至33分,北京飞控中心对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了首次轨道中途修正。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1-3 18:46
标题: 嫦娥一号取消轨道中途修正直飞月球捕获点
中新网11月1日电 原定4日进行的“嫦娥一号”卫星轨道中途修正不再进行,卫星将直飞月球捕获点。  北京时间二日十时三十三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了首次轨道中途修正。
  中途轨道修是在卫星运行中对其各项数据进行调整,目的是确保“嫦娥一号”准确进入绕月轨道。原计划在“嫦娥一号”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后,一共要进行三次轨道中途轨道修正。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1-4 20:19
标题: 嫦娥一号5日11时许近月制动
据国防科工委网站消息,国家航天局发布,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4日18时许,嫦娥一号卫星已飞至距地面高度38万公里处,正以每秒300多米的速度飞向月球捕获点。5日11时许,嫦娥一号卫星将与月球交汇,实施第一次近月制动。目前,地面测控设备接收的遥测参数表明,卫星各系统运行正常,整体状态良好。  据介绍,自2日实施完轨道中途修正后,北京中心根据各测控站、船传回的数据,不断进行卫星飞行的轨道测量计算,密切监视卫星的运行状态。计算结果表明,卫星在现有轨道上飞至月球捕获点时的近月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北京时间5日晨,嫦娥一号将会在月球吸引下加快飞行速度。目前,北京中心正对卫星运行轨道实施实时测量测定,分析第一次近月制动控制策略,确保首次制动取得成功。
  另据了解,嫦娥一号已在地月转移轨道飞行4天时间,5日抵达第一次近月制动点时,卫星距地面高度约为39万多公里。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1-5 13:32
标题: 嫦娥一号进入环月轨道
截图画面

  北京时间11月5日11时37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了第一次近月制动,顺利完成第一次“太空刹车减速”动作,月球捕获卫星。“嫦娥一号”顺利进入环月轨道,成为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1-5 18:50
标题: 嫦娥一号卫星将进行第二第三次近月制动
国家航天局发言人裴照宇5日下午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嫦娥一号卫星第二、第三次近月制动将分别于6日11时、7日8时左右进行。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1-6 13:31
标题: 嫦娥一号卫星第二次近月制动成功
“嫦娥”发动机于11时35分43秒关机,“嫦娥”进入正常的目标轨道,第二次近月制动成功,轨道周期由12小时调整为3.5小时。
  根据目前测控的结果,北京飞控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其实施得“非常漂亮”。
  明日8时左右将进行最后一次近月制动,进入标准为117分钟的运行轨道。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1-7 20:21
标题: 嫦娥一号成功进入环月工作轨道
中国“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今天上午完成了第三次近月制动,卫星成功进入周期127分钟、高度200公里的极月圆轨道,从而使“嫦娥一号”卫星正式进入科学探测的工作轨道。  今日8时24分,嫦娥一号卫星主发动机点火,实施第三次近月制动。8时35分,嫦娥一号卫星主发动机关机,第三次近月制动结束。
  通过在轨测试后,卫星将开始进行各项科学探测活动。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1-10 21:03
标题: 嫦娥一号卫星首次遭日凌现象干扰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自10月24日以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已成功飞行了16天,可以说漫漫征程非常劳累。从8日起,工程人员已开始对其进行长达10天的“身体检查”。所谓身体检查,其实就是对嫦娥一号卫星自身的各项功能及它所搭载的探测仪器进行在轨测试,看看它们在绕月飞行状态下能不能正常工作,从而为18日正式开始的科学探测做好准备。  在连续3天的试验中,嫦娥一号开启了两个关键设备,它们分别是星敏感器和定向天线。星敏感器相当于眼睛,主要用来判定方向;定向天线相当于耳朵,主要用来传送探测数据。测试数据显示,两个设备都运行正常。
  从9日下午17点29分开始,嫦娥一号卫星迎来了一项全新的挑战——那就是“日凌”现象。“日凌”是指太阳、探测卫星和地面站的数据接收天线恰巧在一条直线上,太阳产生的强大的电磁波将干扰地面站的天线接收卫星信号,从而造成通讯中断。
  卫星测控数据显示,今天上午6点49分,太阳造成的干扰值达到最大,但是由于我国已经启用了设备更新、功能更强大的大天线,截止到今天下午6点并没有出现通讯数据中断的现象。
  另据 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节目报道,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体室主任李健说,一旦出现“日凌”的情况,我们不能够保证连续对卫星跟踪的条件下,我们会提前把一些需要执行的指令通过注入,把它提前放在星上,即使我们看不到卫星了,卫星也能按照我们预先设置在星上的指令去正常执行,保证卫星的安全。
  专家估计“日凌”现象将持续到11日上午。针对嫦娥一号卫星探月,中国已经启用了设备更新、功能更强大的大天线;卫星发射之前,科研人员已经计算了“日凌”发生的具体时间,可以有效防范和降低日凌对嫦娥一号通信电路的干扰。正常情况下,嫦娥一号所受干扰不会影响它完成探月使命。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1-11 15:03
标题: 嫦娥一号卫星成功经受日凌干扰考验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体室副主任陈险峰:今天这次日凌没有对卫星监测造成什么影响,因为青岛站一进站我们就收到了遥测数据,没有发生丢桢和乱码的现象。   工作人员介绍说,“嫦娥一号”卫星之所以能够这么安然地度过“日凌”,是因为我们设在青岛测控站的巨型天线起到很大的作用。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体室副主任陈险峰:我们青岛站使用了一个18米的接收天线,这样天线的口径大呢,它的波束宽度就会很小,就相当于我们一个聚光的手电筒 这样只要太阳和卫星没有完全重,尽管它是一个很小的角度,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很窄的波束把卫星的信号剔出来。
  工作人员说,别看茫茫宇宙是那么的静谧,但嫦娥一号的绕月之旅并没有看起来的那么风平浪静,除了日凌,它还要经受住月蚀等天象的考验。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体室副主任陈险峰:月蚀是卫星在绕月一年中面临的最严酷的工作状况,在月蚀过程中,卫星要经过三个多小时不能见太阳,这是非常长的一个时间范围,那么这三个小时对卫星考验非常大,一个是温度降到非常低,一个是 能源供应。
  除了这些我们已知的天象干扰外,空间环境中的各种高能粒子、宇宙射线也会时不时地给嫦娥一号的月球旅程设置障碍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1-18 19:50
标题: 嫦娥一号首幅月球图像26号左右公布
记者昨天从权威渠道获悉,目前嫦娥一号状态完全正常,根据目前的进度,嫦娥一号的“体检”大约在20日左右能够完成,首幅月球图像将会在26日前后公布。  针对一些“嫦娥一号失踪”的猜疑,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朱毅麟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猜疑没有任何依据。他说,嫦娥一号绕月球一圈大约127分钟,如果它的轨道平面与地心和月心的连线是垂直的话,地面始终都能够和嫦娥一号保持联系。随着轨道平面的变化,与地面的联系可能出现一小段“盲区”。而当轨道平面和这个连线平行,则嫦娥一号绕月球一圈的127分钟里,大概有一半时间约1个小时,地球的测控站是联系不上它的。
  “也就是说,嫦娥一号与地面没有联系的最长时间也不会超过1个小时,这是之前早有准备的,嫦娥一号可以按照设计的轨道飞行,不用担心,跑不了的。”
  对于“体检”时间为何会持续十余天,朱毅麟说,即使一颗绕地的卫星,设备检测也要花上一个星期,对于绕月的卫星,多花几天时间不足为奇,也是为了卫星更安全、更保险。
  据专家介绍,目前嫦娥一号的“体检项目”,主要是对卫星本身的飞行姿态、轨道等进行检测。“体检”状态大概在20日左右结束,随后全面的科学探测将开始。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1-20 18:10
标题: 嫦娥一号环月飞行158圈 有效载荷公用设备打开
嫦娥一号卫星在环月轨道开展探测任务的模拟图

  新华网北京11月20日电 (黄全权、林丽鹂)截至11月20日14时,嫦娥一号卫星完成158圈环月飞行。目前卫星工作正常,状态良好,地面测控正常。
  11月19日,在地面控制下,嫦娥一号卫星建立对月探测工作模式,卫星已处于三体定向姿态,即太阳帆板跟踪太阳以保持供电,定向天线跟踪地球以保持通信,星上安装有效载荷的一面对着月球以利于科学探测。
  国家航天局发言人裴照宇20日表示,目前嫦娥一号卫星有效载荷的公用设备如一次电源、数据存储器、通信总线等已打开。在随后的几天里,将对这些设备进行测试,以确保科学探测仪器开机后能正常探测,可靠传输数据。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1-23 17:46
标题: 嫦娥一号已传回首批图像数据 相机工作正常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今日表示,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已传回第一批图像数据。预计经后期处理形成的图片将在今后两三天内正式公布。  孙来燕介绍说,“嫦娥一号”在20日完成对16项有效载荷的测试之后,已经打开了8大科学仪器之一的光学成像设备,也就是照相机,并且收到了第一批原始图像数据。测试结果表明,照相机工作正常,接收数据质量良好。
  孙来燕说,由于传回来的数据都是由0或1等数字组成,因此要形成图片还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后期处理。同时,最终需要专家组认定所拍摄月球图像的精确坐标、地形特征等之后才能对外正式公布。公布时间预计在今后两到三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1-25 19:02
标题: 嫦娥一号所摄月球图有望明天公布
国防科工委可能在下周一举行仪式,正式发布由“嫦娥一号”所拍摄到的月球图片,这是昨日“嫦娥一号”卫星测轨系统总指挥洪晓瑜研究员在广州举行的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上向记者透露的消息。

  据悉,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拍摄的月球图片已在本月20日记录,有关专家将根据图片的质量对仪器进行调试,以保证最终发布的照片的清晰度和准确度。

  洪晓瑜表示,在公布有关情况后,经测试如果每个设备正常工作,卫星测轨工作则会转入正常运作阶段。“26日前后,国防科工委将组织仪式,公布‘嫦娥一号’拍摄月球图的相关情况。”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1-25 19:03
标题: 嫦娥一号卫星将展示月球全身照而非局部特写
据中央电视台来自相关部门的消息,目前,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运行良好,立体照相机工作正常。工作人员正在对原始图象数据处理之中,首幅月图将于这两天公布。  专家透露,因为卫星所携带的照相机距离月球200公里远,根据科学探测目标,嫦娥一号卫星给大家展示的将主要是月球的全身照,而不是局部特写。
  和普通相机相比,“嫦娥一号”所携带的照相机的个头大了许多,总计有30公斤重。专家介绍,“嫦娥一号”的照相机和普通照相机有诸多不同:
  首先,它拍出来的不是一张完整的图片,而是每84秒拍出一条线。由于卫星是高速移动,因此一条条线组成了一个面,原理就好比扫描仪或者 打印机一样。
  其次,由于月球表面的光线时常变化,两极光弱,赤道光强,从南北两极其中的一极飞到赤道只需要27分钟,所以它需要手动曝光。当地面站接收的数据显示月球表面太暗时,工作人那员会发送指令,把曝光时间调长。当数据显示月球表面太亮,曝光时间则会被调整短一些。
  “嫦娥一号”的照相机虽然只有一个镜头,但是却相当于有三个“眼睛”。中科院探月工程应用系统副总师杨建峰介绍说,这三只“眼睛”一个从前面看,一个是从上面看,一个是从后面看,这样处理完了之后,就可以得到地面的立体图了。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1-27 20:21
标题: 嫦娥一号搭载的三台科学探测仪器已陆续开机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继CCD立体相机开机工作后,从26日晚上到今天早上,嫦娥一号卫星上搭载的另外三台科学探测仪器也陆续开机。   这次打开的科学探测仪器分别是干涉成像光谱仪、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和太阳风离子探测器。其中,干涉成像光谱仪主要用来探测月球上的矿物成份和分布状况,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和太阳风离子探测器则要进行月球周边空间环境的探测。
  绕月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刘建忠说,目前状况呢,运行状况良好,星地链路畅通,从目前我们接收下来的数据来看,三台载荷工作正常。
  据介绍,首次开机的干涉成像 光谱仪以前只在对地球的探测中使用过,此次应用于月球探测在国际上也是第一回。
  嫦娥一号卫星有效载荷总设计师孙辉先表示,这台设备应该是科技含量非常高的一台仪器,因为它不仅仅是能够拍摄到月表下面的图像和照片,它同时能够探测到下面每一个像素点在0.48到0.96微米这种光波的连续光谱。通过知道这个光谱可以判断月球表面矿物的成份。
  专家说,干涉成像光谱仪开机后,马上就获取了大批高质量的原始数据。在嫦娥奔月期间执行过短暂探测任务的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和太阳风离子探测器,第二次开机也获取了大量的科学数据。
  孙辉先说,高能粒子吧因为在这个时候没有太阳活动,它(探测数据变化)是很低的水平。但是太阳风呢就测到了它不同能量成份的太阳风,同时还测到这些风的方向性。这个数据下来以后就供空间环境方面的专家分析,通过分析以后他们可以了解月球周围的太阳风的特点和月球辐射环境。
  专家表示,此次打开的科学探测仪器经过几天的在轨测试后,将和CCD立体相机一起正式投入使用,卫星上剩余的四台科学探测仪器也将在这几天陆续打开。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1-29 17:33
标题: 嫦娥一号卫星搭载所有科学探测仪器全部打开
漫画:嫦娥一号卫星的“处女作”中新社发 孙宝欣 作

  中新网11月28日电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从27号晚23点开始,嫦娥一号卫星上包括微波探测仪、激光高度计、X射线谱仪和伽码射线谱仪在内的最后四台探测仪器开机,至此嫦娥一号卫星上所搭载的所有八种科学探测仪器已全部打开。
  据介绍,新开机的激光高度计与已经开机的CCD立体相机将共同完成获取月表三维图像的科学目标。X射线谱仪、伽码射线谱仪则将会同干涉成像光谱仪完成月表物质成份的探测任务。而首次应用于月球探测的微波探测仪其主要作用是探测月壤特性。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2-12 18:23
标题: 嫦娥一号已获取月球背面部分区域影像图(图)
  月球背面一个典型的辐射线撞击坑。本图是由5轨CCD正视影像数据拼接而成的,数据获取时间为2007年12月4日。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2-17 18:18
标题: 嫦娥一号已拍完大半月球 所载仪器均传回数据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截至到昨日(12日)下午5点,“嫦娥一号”上搭载的立体照相机已传回画面188轨,拍摄面积已覆盖大半个月球,所有科学探测仪器都成功传回数据。  庆祝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成功大会12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在大会上,国防科工委首次对外公布了11月20日下午4点49分0秒220毫秒嫦娥一号实时拍摄的第一轨月球画面。
  据报道,月球表面的光线时常变化,科研人员通过上千次地面试验后,把照相机设定自动和手动曝光,这一尝试在国际上尚属首例。
作者: 魅力星空    时间: 2007-12-17 18:19
标题: 专家称嫦娥卫星完成探月任务后可能探测火星
据 香港《文汇报》报道,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进行科学探测,“嫦娥”未来将如何谢幕是外界关注焦点。官方权威人士透露,对于“嫦娥一号”的未来,大体可分成两种思路。一是“嫦娥”完成既定探测目标后,从距月球200公里轨道转为100公里、50公里轨道进行更细致探测,最后进行主动撞月以分析月表成分。二是“嫦娥”离开月球轨道,飞向更远的太空,对银河系其它行星进行探测。  据透露,“嫦娥一号”顺利升空,状态良好超出预期,绕地飞行原计划进行的3次轨道修正仅实施1次,节省的大量燃料能令卫星飞行时间延长两年。卫星承载的科学仪器同样表现优异,“嫦娥一号”很可能在预定时间之前完成科学探测目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的513所所长宋黎定日前透露,“嫦娥一号”完成任务后,若 能源储存足够,即太阳能帆板状态始终保持良好,可能飞得更远,或将开展 火星之旅,或将转移轨道在月球、地球、火星、太阳四个星球中飞行。
  报道称,权威人士并未否认这一说法,但他表示,“嫦娥一号”飞向遥远的火星,是否有充足的燃料支持是最大问题。从目前中国科技能力看,控制卫星从月球轨道飞往其它行星并非难事。至于届时“嫦娥”是否将围绕月球、地球、火星、太阳轨道飞行,这需要日后观察才可决定。
作者: skystar    时间: 2008-1-1 16:43
标题: 嫦娥一号卫星传回2008新年祝福
新华网北京12月31日电(记者 黄全权)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一个来自嫦娥一号的特殊语音祝福从遥远的月球轨道传回。

  这个穿越38万公里的“语音”是:“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雪域,让我们同声歌唱美好生活”。

  和祝福“语音”同时传回的还有《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和《青藏高原》两首歌曲。祝愿伟大的祖国更加富强!祝愿全国人民幸福安康!祝愿全世界人民友好和平!

  国家航天局31日在公布播放嫦娥一号传回语音、歌曲的同时还透露,目前卫星各项探测工作均正常进展,已获取了一些初步成果,包括:月球部分区域的地形地貌图像、月表部分区域所含的元素种类等。截至目前,嫦娥一号卫星下传的数据总量超过400G比特。
作者: 772663808    时间: 2008-1-4 19:17
中国的登月计划在什么时候啊??   好期待啊.




欢迎光临 天之星天文论坛(大陆著名天文论坛) (http://skyandtelescop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